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整体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正成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也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背景下,从2008年起嘉兴市被列为浙江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地级市,南湖区成为嘉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先试区,以实施“两分两换”为重点,推进“两新”工程建设,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到现阶段,南湖区遇到了农房集聚率不高的现实问题,而且前期以政府强制性为主的推进方式产生了一些弊端,土地空间制约加剧,规划点外建房增多,基层政府资金运作平衡难,等等。农民集中居住是否还有必要推进,推进的节奏、力度如何把握,这些都需要破题。 农民意愿是影响集中居住实现过程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嘉兴市南湖区为研究对象,对现阶段农民集中居住实施过程中的需求和意愿进行分析研究,查找影响农民集中居住意愿的主要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目的是找到政府利益和农民利益之间的平衡点,为政府下一步决策和引导农民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 本文的结论主要有:(一)农民对集中居住有一定的意愿,必须尊重农民,因地制宜,梯度推进,变政府强制集聚为农民自然集聚;(二)破解土地空间瓶颈制约和政府资金运作难题是当务之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成为突破口;(三)着眼于现有新社区的吸引力问题,在优化调整规划、强化基础配套、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作出努力,增强农民进新社区的内生动力;(四)政府要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多维度,切实让农民从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受益,形成政府和农民互利共赢建设新农村的局面。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有代表性的一个区切入,以实证分析研究农民集中居住意愿问题,为政府如何调和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冲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