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已超过25%,可以媲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但是,由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结构中存在易挥发的有机阳离子,其化学稳定性较低,在光照和加热的条件下易分解,因此限制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进一步应用。用无机铯阳离子替代有机阳离子则可以得到稳定性较高的全无机钙钛矿。CsPbI2Br无机钙钛矿由于具有合适的带隙以及较高的相稳定性而倍受关注。基于CsPbI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已超过25%,可以媲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但是,由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结构中存在易挥发的有机阳离子,其化学稳定性较低,在光照和加热的条件下易分解,因此限制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进一步应用。用无机铯阳离子替代有机阳离子则可以得到稳定性较高的全无机钙钛矿。CsPbI2Br无机钙钛矿由于具有合适的带隙以及较高的相稳定性而倍受关注。基于CsPbI2Br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PCE已达到17.03%,但是仍低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记录。因此,进一步的性能优化仍然至关重要。对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工程一直是性能提高的关键。本论文围绕界面工程设计,致力于提高倒置结构CsPbI2Br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和稳定性。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我们采用简单的物理剥离的方法,制备了可溶液处理的二维c-Nb2O5(001)纳米片,并与PC61BM复合,制备c-Nb2O5/PC61BM双层电子传输层,应用于倒置结构的CsPbI2Br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基于c-Nb2O5/PC61BM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PCE达到了 11.74%并显示优良的热稳定性,显著优于基于PC61BM的参比器件。机理研究显示,与PC61BM相比,c-Nb2O5/PC61BM双层电子传输层可以更有效的钝化钙钛矿表面缺陷,促进光生电子的提取并阻止空穴传输,并有效抑制碘离子向Ag电极扩散。因此,该工作为倒置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层设计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2)我们设计优化了一种新型无掺杂的Spiro-OMeTAD/TS-CuPc双层空穴传输层,并应用于倒置结构的CsPbI2Br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基于Spiro-OMeTAD/TS-CuPc的CsPbI2Br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PCE达到了 14.85%并显示优良的热稳定性,显著优于基于单一无掺杂的Spiro-OMeTAD或PEDOT:PSS的参比器件。一系列物理和器件表征结果显示,基于Spiro-OMeTAD/TS-CuPc的双层空穴传输层有助于钙钛矿层的生长和结晶度的提高,由此可以得到晶粒更大,晶界更少,陷阱态密度更低的钙钛矿薄膜。该双层空穴传输层还有助于改善空穴传输层/钙钛矿界面处的能级排列,促进空穴传输,抑制界面电荷复合。(3)为了实现CsPbI2Br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优化,我们设计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梯度掺杂策略。即采用了一种双阳离子碘盐BFBAI2作为掺杂剂,同时掺杂改性钙钛矿层和ZnO电子传输层。一系列物理表征结果显示,BFBAI2在钙钛矿层和ZnO电子传输层中均呈现梯度分布,优化后的钙钛矿电池的PCE约为14.38%,明显高于参比器件的效率。同时,器件的空气下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也得到了提升。器件性能的提升主要归因于以下两点:ⅰ)BFBAI2在钙钛矿和ZnO层中的梯度掺杂显著钝化了界面缺陷;ⅱ)BFBAI2在钙钛矿层中的梯度掺杂导致梯度钝化效应以及内建电场的增强。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miR-449a调控胶质瘤干细胞重塑的免疫微环境中恶变巨噬细胞糖代谢及恶性表型的分子机制背景与目的:miR-449a参与恶性肿瘤增殖、转移及上皮间质化,但其如何调控肿瘤细胞糖代谢,特别是胶质瘤干细胞重塑的免疫微环境中恶变巨噬细胞(tMΦ)的糖代谢及其恶性表型的研究尚无报道。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分
第一部分肾移植术后血、尿NGAL、血清胱抑素C以及血肌酐对肾移植患者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早期评估价值目的:研究血、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以及血肌酐在肾移植早期的变化,探讨其早期诊断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
研究背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是折叠发生错误或结构异常蛋白质重要非溶酶体降解途径,其在调节细胞凋亡、转录后控制和炎症反应调控等细胞过程中起至关重要作用。柯萨奇病毒B3(Coxsachievirus B3,CVB3)感染心肌细胞后机体出现过度免疫激活,导致炎症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坏死,最终出现结构异常重构和收缩功能障碍。在多系统研究中发现
本文研究单穿孔环面的相对Teichmuller空间上的一个最小化问题;具体地,研究单几何边界分支的双曲环面上的一对相交的简单闭测地线在环面的双曲结构任意改变但几何边界信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最小相等长度,以及具有相同相交数的不同简单闭测地线对的最小相等长度的比较问题.特别地,相交数等于1的简单闭测地线对的最小相等长度问题对应于双曲几何中著名的颈圈引理.通过分析计算机实验数据,我们提出如下猜想.
第一部分 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AAP)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儿童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asparaginase associated pancreatitis,AAP)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目的在于提高ALL儿童AAP的诊断治疗水平,改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诊断
第一部分 死亡供体肾移植患者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的评价目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 graft function,DGF)是肾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同时也与预后不良有关。此外,随着死亡供体(deceased-donors,DD)数量的增加,DGF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我们的研究目的是评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死亡供体的肾移植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我们对2012年2月至
第一部分 改良的房颤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大鼠左房时相功能参数与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背景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增加了患者、医生、全球医疗资源的负担。AF增加患者卒中、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率等风险。目前AF发生发展中,尚缺乏对心房重构的关键机制的认识,也缺乏造模周期较短的大鼠AF模型制备方法。左房时相功能包括存储、通道及主动泵功能期。本研究探索一种AF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以
在金融科技的驱动下新的产品、服务甚至组织,在提升金融交易效率以及金融可获得性等方面的价值业已获得各界认可。金融生态体系的演变,同样也要求监管能够适时调整思维,以应对新产品、服务甚至组织等创新带来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出各项产业政策和法律规则,以期在保护创新和控制风险之间找到平衡。金融科技在我国也同样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早在1999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就已经在我国出现,但是当时第三方支付
目的:观察氧调节蛋白 150(ORP150,Oxygen-regulated protein 150-kDa)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Diabetic nephropathy)患者蛋白尿的关系,并通过动物实验以及体外细胞实验探讨其作用机制,为阐明ORP150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DN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1、将230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64例)、2型糖尿病无蛋白尿组(6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急性冠脉综合症和脑卒中等众多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s,CVDs)共同的病理基础。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受到各种有害刺激(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氧化应激等)时被激活,分泌粘附分子,促进白细胞粘附,增加内皮通透性;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