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老调的发展脉络探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dogl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调,又名老调梆子,是河北省历史较为悠久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曲调质朴健朗、高亢清婉,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河北省中部的保定地区是老调的发祥地。老调的形成和发展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老调的萌芽和形成时期(明末清初);第二个阶段是老调的发展时期(自乾隆末叶至民国二十八年1790--1939);第三个时期是老调的衰落和新兴时期(“七七事变后至今)。老调的艺术特点按照地理位置分为东路老调和西路老调。东路老调的代表人物是周福才,主要剧目有《调寇》、《临潼山》、《斩黄袍》;西路老调的代表人物是肖宽玉,主要剧目有《下河东》、《太平城》。老调的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它往往能抓住事物本质进行概括,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最能表达群众的思想感情。老调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老调的唱腔质朴激越,叙述性强,结构形式属于板腔体。基本曲调是由结构相似、结音相同的上下旬组成。它有男女分腔的传统,具有一系列适于人物感情变化的板式。文场的主奏乐器是板胡。辅之以笛子、笙以及二胡、三弦;武场的主要乐器有鼓板、大锣、铙钹、小锣、枣木梆子。保定老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保护、传承和发展老调艺术,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2006年,保定老调被列入首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正在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了解老调剧种的发展历史及艺术风格,目的在于认识和总结它的艺术发展规律,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促进老调的革新和发展,使之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的为人民大众、社会主义服务,使老调成为戏曲百花园中一株永远盛开、别具芬芳的艺术奇葩。
其他文献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高校语言基础课程,是在校大学生学习并掌握英语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在校的大学英语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职的大学英语教师身负此重任,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发展也是会影响其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位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持续的过程。具体来说,一名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
学位
20世纪70年代,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在其著作《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中提出了一套翻译批评理论,为译评者全面、系统、客观地评估译文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模式。在布勒对语言功能分类的基础上,赖斯将文本划分为四种类型: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施为型文本和视听型文本,并提出,对不同类型的文本有不同的翻译策略和评价标准。  中国的诗歌在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唐诗
学位
网络语言,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它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产物,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基于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异和语言与社会共变理论,本文在收集的3000多条网络语言语料的基础上,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变异现象对英汉网络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异同点;并从社会文化因素的角度对导致两者在变异中体现出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英汉网络语言都存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层面的变
《女勇士》以中国为背景,通过给付想象力的虚构和简洁的白描,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生活在艰苦创业华人圈中的小女孩的童年生活及她周围的女性的现实生活。作品熔美国华人街受歧视、受压抑、贫困、不安定的华人生活现实与中国传统的神仙鬼怪、仙风道骨、自由战斗的女英雄故事等于一炉,展现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白人主流文化的双重影响和压迫下,主人公饱受两种不同质文化冲突所带来的痛苦及最终对实现融合的努力。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
学位
梭罗的代表作品之一《缅因森林》记录了他在森林中的旅行,表达出梭罗对植物的爱好和关注、对印第安人的研究以及对荒野与文明关系的思考。本文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探讨《缅因森林》中的生态主题,揭示人与自然和人与精神之间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与自然中的其他生物和谐相处;人应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满足而非物质上的满足。  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从梭罗及其文学作品出发,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
学位
伊夫林·沃是英国20世纪著名的讽刺小说家。创作于1934年的《一把尘土》被誉为沃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也是其最成熟的作品。小说以一个贵族家庭的解体为主线,描写了一战后人们在精神上的颓废和信仰上的道德迷失,突出了在这种精神废墟中人们选择逃离的主题。  心理抗拒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雷姆提出。在他看来,心理抗拒理论的实质是人们相信对自己的行为拥有控制权。因此,当这种自由受到限制时,人们会潜意识地选择逃离
学位
摘要是一篇论文的浓缩,是对整个文章的概括。近年来,随着学术交流的逐渐国际化,国内学术论文也逐步要求配上英文摘要。但由于原作者对于这种跨语际转换的不擅长,可能会出现了一些拼写和语法错误。另一方面由于译者对摘要内容的不理解,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术语的误用和文化的错位。整个学术论文摘要的翻译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  费米尔认为任何一种行为(包括翻译)都是有目的的。有的翻译行为目的非常明确,如土木工程论文的摘要
学位
期刊
期刊
探讨计算机类课程教材的编写方法,提出一种计算机类课程教材编写的层次模型,给出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阐述如何将这些教材的编写策略应用到教材编写的实践中,总结教材编排技巧,说明教材编写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