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的论的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研究--以土木工程论文摘要英译本为例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是一篇论文的浓缩,是对整个文章的概括。近年来,随着学术交流的逐渐国际化,国内学术论文也逐步要求配上英文摘要。但由于原作者对于这种跨语际转换的不擅长,可能会出现了一些拼写和语法错误。另一方面由于译者对摘要内容的不理解,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术语的误用和文化的错位。整个学术论文摘要的翻译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
  费米尔认为任何一种行为(包括翻译)都是有目的的。有的翻译行为目的非常明确,如土木工程论文的摘要翻译主要目的就是进行国际上的学术交流,使原作者的研究得到广泛的认可;有的翻译行为目的不够明确,但至少包括了完成人们因文化和语言障碍而受阻的交际活动。因此,翻译行为能够用目的论来指导。目的论由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组成。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译文的目的和使用某种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连贯法则要求译文达到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必须让读者易于理解。忠实法则是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保持语际连贯一致。
  本文根据目的论归纳出了土木工程摘要翻译的原则,即规范性,可读性和准确性。规范性主要源于目的法则。土木工程论文摘要有其自身的结构,语言和体裁特点,因此,翻译也要遵守其规范。目的法则指出英译的摘要要满足特定的目的,即在内容和形式上要符合国外摘要写作的规范;可读性与连贯法则一致。译文应该与接受者所处的情境连贯,这样译文才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准确性来源于忠实法则和目的法则。忠实法则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摘要翻译的目的主要是传达信息,因此信息的准确性无疑是摘要最重要的原则。然而,原文本有时也会出现信息表达模糊或不清晰的情况。这时译者要遵循目的法则,打破完全的对等翻译,在尊重原文本信息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方法,从而做到信息的准确翻译。
  本论文指出土木工程摘要看似复杂,其实可以从语言的特点为突破口。本文从核心期刊中随机选取了35篇土木工程学术论文,在翻译原则的指导下,从词、句子和篇章层面进行归纳,探讨其翻译策略:(1)本文提出了专业术语,一词多义和词的搭配的问题,提醒译者英文摘要中用词的选择。(2)在句子层面上,本文解决了定语和状语词序的调整问题、连动式谓语翻译的问题和摘要中四个部分(引言、方法、结果和结论)的时态和语态的选择问题。(3)在语篇层面上,作者指出了中英文中语篇衔接的差别以及这种差别给译者带来的启示。
  总而言之,本文以目的论为框架,制定了摘要的翻译原则,探讨了翻译的策略。这是对目的论的一个尝试性的运用,希望对今后木土工程论文摘要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评判学生外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二语语块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的关注,这也为二语口语流利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语块是能表达一定意义且具有相对完整结构的、兼具词汇与语法特征的多词单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使用与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关系上,结合口语流利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高三年级
学位
期刊
《哈姆雷特》和《离骚》两部文学巨作在中西方文学史上甚至世界文学史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自从它们面世以来,就受到读者喜爱和学者们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两部文学作品所进行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不断涌现。两部作品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其中的一个相似处便在于作品主人公哈姆雷特和屈原在需要作出重要决定的关键时刻都选择了延宕。他们一再延宕,他们因为延宕
学位
语言政策的产生由来已久,但语言政策作为独立研究领域出现的时间却不长。20世纪50年代,外国有关学者才开始对语言政策进行专项研究。随后,中国学者相继也开展了对语言政策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本文以中美语言政策为研究对象,对中美语言政策的发展历程做全面梳理,并从通用语言政策、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外语政策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第一章,本文首先提出了中美语言政策对比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对以往中美语言政策的相
学位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高校语言基础课程,是在校大学生学习并掌握英语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在校的大学英语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职的大学英语教师身负此重任,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发展也是会影响其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位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持续的过程。具体来说,一名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
学位
20世纪70年代,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在其著作《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中提出了一套翻译批评理论,为译评者全面、系统、客观地评估译文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模式。在布勒对语言功能分类的基础上,赖斯将文本划分为四种类型: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施为型文本和视听型文本,并提出,对不同类型的文本有不同的翻译策略和评价标准。  中国的诗歌在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唐诗
学位
网络语言,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它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产物,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基于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异和语言与社会共变理论,本文在收集的3000多条网络语言语料的基础上,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变异现象对英汉网络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异同点;并从社会文化因素的角度对导致两者在变异中体现出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英汉网络语言都存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层面的变
《女勇士》以中国为背景,通过给付想象力的虚构和简洁的白描,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生活在艰苦创业华人圈中的小女孩的童年生活及她周围的女性的现实生活。作品熔美国华人街受歧视、受压抑、贫困、不安定的华人生活现实与中国传统的神仙鬼怪、仙风道骨、自由战斗的女英雄故事等于一炉,展现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白人主流文化的双重影响和压迫下,主人公饱受两种不同质文化冲突所带来的痛苦及最终对实现融合的努力。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
学位
梭罗的代表作品之一《缅因森林》记录了他在森林中的旅行,表达出梭罗对植物的爱好和关注、对印第安人的研究以及对荒野与文明关系的思考。本文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探讨《缅因森林》中的生态主题,揭示人与自然和人与精神之间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与自然中的其他生物和谐相处;人应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满足而非物质上的满足。  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从梭罗及其文学作品出发,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
学位
伊夫林·沃是英国20世纪著名的讽刺小说家。创作于1934年的《一把尘土》被誉为沃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也是其最成熟的作品。小说以一个贵族家庭的解体为主线,描写了一战后人们在精神上的颓废和信仰上的道德迷失,突出了在这种精神废墟中人们选择逃离的主题。  心理抗拒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雷姆提出。在他看来,心理抗拒理论的实质是人们相信对自己的行为拥有控制权。因此,当这种自由受到限制时,人们会潜意识地选择逃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