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故意的明知要素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xiant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犯罪故意的明知要素问题是犯罪构成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它对于刑法理论和刑事司法都具有重要意义,历来为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所关注。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犯罪故意的明知要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以期对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有所裨益。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明知”的内容。本部分将明知要素的内容分为构成事实要件的明知和行为性质的明知两大类,并分别进行阐述。首先是对“构成事实要件的明知”的论述。它涉及三个有争议的问题:行为人对自身的特殊主体身份是否应当明知?行为人对犯罪客体是否应当明知?明知的内容是否仅限于对单一要素(如对行为性质或结果)的认识?本文认为:行为人对自身的特殊主体身份不应当明知,只要“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可成立犯罪故意;行为人对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保护客体(相当于我国刑法理论中的犯罪对象)应当明知,而将我国刑法理论中的犯罪客体纳入明知的范围是不合理的;明知的内容不应仅限于对单一要素的认识,而应当为某一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客观方面,具体来讲,包括行为性质、行为结果、行为对象、因果关系以及某些犯罪所特别要求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等。其次是对“行为性质的明知”的分析。文中论证了对行为性质认识的必要性,进而将问题的焦点聚集在社会危害性认识和形式违法性认识这两个概念上。本文认为,社会危害性认识比形式违法性认识更适合作为故意的明知要素。理由如下:社会危害性认识是良好的刑法所应当具有的认识要素;社会危害性认识的主张并没有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从人们行为规律、我国现有刑法理论和我国现阶段国情考虑,社会危害性认识更适宜作为故意的明知要素。第二部分:“明知”的标准和程度。首先是对“明知”的标准的论述。本部分简要介绍了具体符合说、抽象符合说和法定符合说三种学说,并认为它们都存在着一定缺陷,其根本症结就在于“明知”内容的判断模式即,以行为人意识中的“明知”内容与实际发生的犯罪事实相比较得出结论。文中进一步从“明知”标准的存在目的、行为人主客观要件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明知”应有的大众认同性三个方面出发,认为:“明知”的内容应以行为人实际实施的行为为依据,以刑法分则规定的个罪构成要件为准绳,并应符合社会共通的情理观念。其次是对“明知”的程度的论述。本部分简要介绍了直接故意说、容忍型间接故意说和间接故意说三种学说,并认同其中的间接故意说:如果行为人放任结果的发生,不论行为人认识到结果必然或可能发生,都是间接故意犯罪。区分故意罪过的不同形式,只能以意志因素“希望”或“放任”为根据,而不能以明知程度“必然”或“可能”为转移。我国刑法把认识和意志两个因素作为认定犯罪故意不可缺少的条件,又以意志因素的不同来区分犯罪故意的不同形式,科学地反映了行为人在故意犯罪中不同罪过的人的心理本质。第三部分:实践中的“明知”。本部分以“奸淫幼女罪中的‘明知’问题”引发的刑法学界的大讨论为切入点,对实践中存在的明知问题进行了归纳梳理,并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进行了探究。在立法方面,本文就两大问题进行了分析,一是在明知问题上,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应如何界定;二是对于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明知”二字的罪名,其犯罪主观方面是否就一概不以明知为要件。对于第一个问题,本文认为,刑法总则对分则具有统领作用,即便刑法分则中没有明文规定“明知”二字,对故意犯罪来说,对于其构成要件的明知要求也是必然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建议对于明知要素的规定,从立法上可以采用概括规定结合反向排除的方式,文中还对相关除外情况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对于第二个问题,本文具体列举分析了分则中有“明知”二字的条文,再根据条文和罪状相关理论,得出结论:不能用有无“明知”二字为标准来确定具体罪名的构成要件,要结合总则的规定对分则条文进行补充理解。并针对此提出建议:在现有刑事法框架下,保留现有刑法分则中的“明知”规定,辅之以司法解释,在使法律行文流畅的同时,用司法解释对“明知”规定做统一的说明。在司法方面,本文结合各国立法实践,集中阐述了无论所谓的自然犯抑或是法定犯,只要刑法法规是以能够被众人知晓的方式加以公布,一般人也处于能够了解的状态,而且没有除外事由的话,原则上就可以由行为人对行为事实的明知推定出该行为人对行为社会危害性的明知。进而认为在该推定过程的现实运用中,还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即推定所依赖的基础事实必须扎实可靠;基础事实与应证事实之间必须具备必然的常态联系;允许辩方举证反驳推定。
其他文献
HCCI燃烧作为一种新概念的燃烧方式,因为其高效、节能和低排放的特性,正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探索一种简单可靠的HCCI燃烧过程传感装置,是实现燃烧过程闭环控制,解决HC
香气不仅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也是区分不同茶类品质特征的重要指标。市场信息显示,茶叶香气等品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香名优茶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与滋味
胺类对内消旋环氧化合物的不对称开环是一类重要的反应,反应生成两个手性中心的氨基醇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以环氧化合物的不对称开环反应为目标,系统研究
观光果园是以绿色果品生产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是观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观光果园的产生背景、功能特点、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黔东地区目前仅有的
<正>阅读《面对新时代,校长该怎么看、怎么干?》(《人民教育》2019年第2期)一文,我深刻领悟到,作为新时代"学校发展的舵手",必须在如下三处着力,稳中求变,才能让师生在期待中
期刊
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外科洗手实训时,发现护生将外科洗手顺序与穿、脱隔离衣洗手操作顺序混淆。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发现主要表现为洗手顺序错误、洗手过程欠
<正> 我国历史久远,典籍浩瀚。这些记载了先人的智慧和业绩的典籍,经过历代目录学家的整理、著录,被真实地留存于古代的目录中。这些记录我国古代文化、学术状况的目录,不但
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深度是指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层次(包括参参与议题、参与决策、参与执行、参与监督、参与反馈等环节),以及参与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力、有效性和持续性。公
沈有鼎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大半生致力于中国逻辑史研究,在该领域颇有建树。沈有鼎第一个提出“三个公孙龙”观点,即儒者公孙龙、辩者公孙龙和经过晋人改造过
城市土地是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利用水平的高低会给城市带来不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时期,城市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