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455029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期以来,现代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它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理论对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与社会结构变化的深层关系、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结构变化的运行机制、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内容、特点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的自由发展的意义进行探讨,为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见解,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
  根据论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安排的需要,本文由导论、正文六章和结语组成。
  导论从中国社会现实的变化和已有的研究背景出发,提出研究的问题、研究的视角、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改革开放以来,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下,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都是由社会分工的变化引起的。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分工理论是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重要视角,同时又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视角。因此,有必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分工理论的研究,运用这把理论钥匙,从哲学高度透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实质和趋势。
  第一章主要探讨了“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形成过程、本质涵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系统中的作用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它在古代生产力系统中起次要作用、近代生产力系统中起重大作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体现了生产力不断智能化的趋势,凸显了劳动者在生产力系统中的主体地位。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社会分工和生产关系变革的有力杠杆。
  第二章深层剖析了社会分工、科学技术、社会结构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具体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奠定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作为人类劳动基本形式的社会分工具有双重属性,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中介。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结构变化的有力杠杆,这一杠杆作用需要借助中介来实现。社会分工是联结科学技术和社会结构的中介,形成了科学技术—社会分工—社会结构的运行机制。这一运行机制能够解释科技推动下,由劳动分工变化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以及由劳动者分工变化引起职业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第三章到第五章主要运用科学技术—社会分工—社会结构这一运行机制,具体分析科技推动下我国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内容、特点。第三章主要聚焦于当代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三次大分工形成了人类经济生活的基本领域,生产力推动下劳动分工的变化决定产业结构的演进。科学技术成为产业结构演进的重要推动力,我国产业结构呈现不断高级化和软化的特点。第四章主要聚焦于当代中国职业结构的变化。职业结构是劳动者分工的产物,劳动者分工的变化推动职业结构的演进。劳动分工决定劳动者分工,因此产业结构决定职业结构的基本格局。科技推动下,职业的种类(数量)不断变化、脑力劳动者不断增多,我国职业结构呈现多元化和趋高级化的特点。同时,处于社会转型期使我国的职业结构还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第五章将研究视野扩大到社会阶层结构。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劳动者纵向分工把劳动者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劳动者分工的变化是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新社会阶层的产生与壮大是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最突出的变化。“十大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基本内容和特点都是与社会分工理论紧密契合的,这一理论可以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分工理论中找到坚实的基础。科学技术成为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的重要推动力,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多元化、贫富分化等新特点。适应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我国社会政策不断调整。
  第六章概括总结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人的自由发展的重要意义。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和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由社会分工变化引起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自由时间的增多和私有制的弱化,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促进了劳动者主体素质的提升和自主性的增强,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主观条件。人的自由发展在当代中国显示出不断实现的历史趋势:旧式分工日益消亡,三大差别正在消失;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的提升扩大了当今中国的世界交往;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发展理论的目标和内涵深深契合,它们的提出与实践开创了当今中国人自由发展的新阶段。
  总体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分工理论是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一把重要的理论钥匙。运用这一理论深层剖析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一方面有利于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更好地把握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实质与趋势,为社会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这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过程也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分工理论、科学技术理论和社会结构理论乃至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与发展。本文试图在五个方面有所创新:其一,研究视角。采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分工理论这一视角研究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超越长期以来主要从经济地位的角度对社会阶层结构进行简单分析的研究思路。其二,研究对象。立足于当代中国结构的变化,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从哲学高度透析受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推动的我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实质、趋势。这一研究不仅突破了长期以来主要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分工理论局限于基础理论的研究,而且突破了长期以来主要从经济学、社会学角度对社会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的描述性研究,实现了哲学理论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研究的有机结合。其三,研究方法。一是运用静态结构与动态发展两个方面相结合的方法来考察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二是采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与社会学、经济学研究相结合、宏观理论研究与微观现实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其四,研究视野。本论题跨度大、涉及的内容多,具有较为宽广的研究视野:从学科的角度来看,主要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主要涉及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科学技术理论、社会结构理论、人的自由发展理论等;从现实变化的角度来看主要涉及到当代中国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社会分工的现实变化等。其五,研究观点。本文肯定科学技术对我国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重要推动作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强调科技推动下由社会分工变化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主客观条件;指出当代中国社会分工的变化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人的自由发展在当今中国正在成为现实。
其他文献
景观生态设计是在生态价值、生态理论和方法之上确立起来的应用方向,其科学基础是生态学。然而,从理论基础到设计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下这些问题:  首先,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以何种生态学理论、方法为基础进行生态设计?其次,如果选取了某个相对适宜的生态学分支领域,如何从基础理论转化到设计应用?如果按照对象类别进行分析,景观设计的对象是人工景观,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多是较少受到人类活动干预因素的自然系统,那么
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左派学术界开始了一场被称为“文化转向”的思想革命,兴起了一门被称作“文化研究”的新生学科。这个未完成的事件持续至今,不断地占领新的地盘,对世界的学术话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也参与到了这场话语革命之中。  文化研究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效应,在于它是弱势群体向强势群体证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寻求平等与公平对待的理论武器。所以,它被广泛运用到了阶级、种族、国家
学位
海德格尔是一位全面思考现代科技本质的哲学家。从开始学习自然科学起,他就开始思考科学之“何所是”,即科学之本质的问题,而且,这一兴趣在他以后漫长的学术生涯中从没有间断过,关于科学技术的思考构成了他思想的重要部分。海德格尔批判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扬弃了胡塞尔的意向性、明证性、本质直观(还原)以及世界等概念,把现象学建立于“存在论”的地基之上。并且在亚里士多德、司各特、拉斯克、舍勒、狄尔泰等人思想的影响下
学位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视野出发,力求深入揭示阿伦特实践理论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以阿伦特的实践理论作为整个研究的切入点,深入阐明阿伦特对马克思实践理论的独特阐释,正面回应阿伦特对马克思实践理论的批评,比较分析阿伦特与马克思的实践理论,进而,将阿伦特与马克思关于实践理论的对话引向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建构。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比较对话相结合的方法,开掘阿伦特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彰显马克思实践概念
学位
教宗在天主教界有着绝对的影响力,教宗的神学思想、甚至一举一动都对整个天主教的发展乃至世界形势的变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因而对其神学思想的研究则显得极为重要。对于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而言,重视和维护人性尊严是其神学人类学思想的核心原则。本文选取人性尊严作为切入点和主要论题,讨论和梳理教宗所阐发的人性尊严理论,结合教宗维护人性尊严的实践,以深入分析教宗关于人及其价值与尊严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教宗的人性
学位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需要也都有相应的规范体系。离开舰范,不仪社会所有领域的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不能顺利进行,个人利益和社会共同利益无法实现,而且各种矛盾会使得社会秩序难以维持,社会权威得不到认同,社会整合难以顺利进行,社会秩序出现混乱,甚至可能使社会共同体走向解体。对于个人来说,个人长大成人的过程就是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是通过文化教育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规范,包括语言规范,各种
学位
李退溪是朝鲜李朝时期朱子学的代表。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极其浩繁的理论和丰富蕴含为朝鲜儒者作多元理解与诠释留下了空间。在朝鲜朱子学鼎盛的几百年里,正是朝鲜儒者们与朱熹思想经年累月的对话,不仅使朱子学日趋精微深入,而且能真正发朱熹之所未发,从而将朱子学发展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朝鲜16世纪李朝时期朱子学大师,作为一个著名的性理学代表人物,李退溪使朱子学在朝鲜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因此而被韩国人称为
学位
南宋是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异常活跃的时代。在复兴儒学过程中形成了思想各异的儒学流派,他们之间互相论辩、争鸣,极大地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和繁荣。事功学派就诞生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永康的陈亮和永嘉的薛季宣、陈傅良、叶适,尽管陈亮与三位永嘉学者又分属于永康学派和永嘉学派,但他们都以倡导务实事、求实功的事功思想在南宋学术界独树一帜,因而统称其为事功学派。本文选
学位
郭象是崇有派玄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魏晋玄学发展中的重要人物。郭象的玄学思想在魏晋玄学乃至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郭象提出了他的逍遥思想。  就作者目前所接触的资料而言,对郭象逍遥思想进行专门论述的并不是很多,同时也缺乏细致——对郭象逍遥思想系统地分章节进行论述的并不是很多。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自然物性、人我社会性、发用必然性、显用偶然性之统一,定位
学位
现代性自其在西方诞生之日起,就云遮雾绕,歧义纷呈,特别是在文学和社会学领域更是百般纷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根源,莫不在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发展和现代生活的多样变化,给人们提供了驰骋己见的好材料罢了。而文学和社会学沉于其表象,将现代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状作为自己的表现符号,自是精彩异常,难以自己。然推本溯源,现代之所以区别前现代成为现代,却不在于现代杂多的性状,而在于人的改变以及由之而引起的社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