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ORF5基因5’UTR区鉴别鸭瘟强、弱毒的PCR方法建立及应用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3372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严重危害我国养鸭业,其中DPV潜伏感染却表现临床健康是鸭瘟流行病学特征之一。为了在生产中快速地区分弱毒疫苗免疫和野毒强毒感染鸭,本研究基于DPV LORF5基因5’UTR区域建立了一种能够区分鸭瘟强、弱毒株的PCR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人工感染鸭和临床健康鸭群样本的检测。结果如下:1.鉴别鸭瘟强、弱毒株的PCR方法建立根据鸭瘟强、弱毒株在LORF5基因5’UTR区域的差异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PCR引物,经过条件优化后,确定鉴别鸭瘟强、弱毒的PCR方法反应体系为:2×Rapid Taq Master Mix 5μL、上下游引物各0.4μmol/L、模板1μL,dd H2O补足至10μL。反应程序为:95℃3 min;95℃15 s;55℃15 s;72℃45 s;35个循环;72℃5 min。本方法特异性良好,对感染鸭的常见病原(鸭乙型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鸭甲型肝炎病毒1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鸭疫里默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检测结果为阴性,仅能特异性扩增鸭瘟强毒和弱毒DNA,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2454 bp和525 bp,对鸭瘟强、弱毒的最低检测量分别为0.46 pg和46 pg。当鸭瘟强毒与弱毒的模板量比值为1:3时,混合感染样本可获得最佳扩增效果。2.鸭瘟强、弱毒人工感染鸭棉拭子样本的检测14日龄鸭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第1组每只肌肉注射1 m L 1×10~3TCID50/100μL鸭瘟强毒,第2组每只肌肉注射1×10~4 ELD50鸭瘟弱毒活疫苗。第1组在感染后6、12小时(h.p.i)以及感染后1、2、3、4、5、6、7、8、9、10、14、21、28天(d.p.i)采集口腔和泄殖腔拭子,第2组在感染后6、12小时(h.p.i)以及感染后1、2、3、4、5、6、7、8、9、10天(d.p.i)采集口腔拭子和泄殖腔拭子,分别使用本文建立的强、弱毒鉴别PCR和国标PCR方法(无法鉴别强、弱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强毒感染鸭:口腔拭子的强、弱毒鉴别PCR检出率为31.1%(14/45),国标PCR的检出率为40%(18/45);泄殖腔拭子的强、弱毒鉴别PCR检出率为44.4%(20/45),国标PCR的检出率为46.7%(21/45),两种PCR检测方法对DPV强毒的检出率在3-6 d.p.i达到100%。(2)弱毒疫苗免疫鸭:口腔拭子的强、弱毒鉴别PCR检出率为44.4%(16/36),国标PCR检出率为52.8%(19/36);泄殖腔拭子的强、弱毒鉴别PCR检出率77.8%(28/36),国标PCR检出率80.6%(29/36)。3.临床健康鸭场棉拭子的检测使用强、弱毒鉴别PCR对来自四川省绵阳、邛崃、雅安等地的4个临床健康鸭场随机采集的泄殖腔拭子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绵阳鸭场、邛崃1号鸭场和雅安鸭场的泄殖腔拭子中均未检出DPV强毒;邛崃2号鸭场共44份泄殖腔拭子样本的DPV强毒检出率为11.4%(5/44),表明绵阳鸭场、邛崃1号鸭场和雅安鸭场没有处于泄殖腔排泄强毒的潜伏期感染鸭,而邛崃2号鸭场有11.4%的鸭为泄殖腔排泄强毒的潜伏期感染鸭。综上,本文建立的鸭瘟强、弱毒鉴别PCR具有良好特异性,用于检测DPV强毒和弱毒感染鸭口腔和泄殖腔拭子的检出率与国家标准PCR方法(无法鉴别鸭瘟强、弱毒)相当,临床健康鸭泄殖腔拭子是适宜的检测材料。鸭瘟强、弱毒鉴别PCR可作为临床筛选处于排毒期的鸭瘟强毒潜伏期感染鸭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可为鸭场鸭瘟的净化提供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药材丹参是唇形科植物根及根茎,其地上部分含有与药材丹参块根类似的活性成分,比如丹参酸和多糖等,在免疫调解、抗炎和抗氧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活性。天然植物多糖因其良好的生物活性成为了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通过抗氧化和抗炎活性保护结肠炎受到了诸多学者的青睐,但是丹参地上部分多糖是否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炎途径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发展尚不清楚。对于丹参地上部分多糖的报道,仅限于多糖的提取、含量和成分分析等,对于其活
学位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在宿主感染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时,会引起身体各个器官的病变,尤其是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系统。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病症,但因其易与其他病原共同感染引发宿主致病,且易跨宿主传播,因此对公众健康和卫生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AIV)已成为
学位
我国南方肉牛在养殖过程中常因湿热气候产生热应激,表现为夏季生长缓慢,甚至患病死亡等,严重影响肉牛的养殖效益。已有研究发现人参总皂苷具有促进畜禽生长,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改善免疫状况的作用。但其在肉牛夏季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尚不清楚。因此,本试验研究了日粮添加人参总皂苷对夏季热应激状态下肉牛增重、血液生理生化、抗氧化等指标,以及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评价人参总皂苷对夏季肉牛养殖的作用。内容如下:1、热应
学位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名奥叶兹基病(Aujeszky’s disease),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导致的一种以高度接触性、急性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猪是PRV的天然宿主,且该病毒可感染各个年龄阶段的猪群,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不仅如此,近年来有少量关于人感染PRV的报道,表明该病毒可跨物种传播。目前疫苗接种为防控PR的主要措施,
学位
大肠杆菌是自然环境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并在人类和动物的胃肠道广泛共生,因此大肠杆菌被认为是研究抗生素耐药性流行与传播的理想指示性微生物。本研究开展对四川地区鸭源大肠杆菌可移动遗传元件和耐药性的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大肠杆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性调查2018-2021年从四川省13个地区收集到病鸭样本273份,从中分离得到241株大肠杆菌,对其进行整合子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筛查发现,整合
学位
紫茎泽兰作为入侵植物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人畜健康等都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为了对其进行防治和开发,其生物价值的研究成了关注的焦点,这些年陆续报道了泽兰属植物的抗癌活性、抑菌活性、杀螨活性和对昆虫的毒杀及拒食活性。植物内生菌因为其生存环境的特殊性,其代谢产物的独特与多样性值得进一步探索,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重点开始侧重于各种药用植物的内生菌,试图从其代谢产物里发现跟宿主药用植物高度类似的或具有独特价值
学位
非洲鸵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并在生物进化中处于特殊地位。趾腿病因其较高的发病率、淘汰率给了鸵鸟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疾病的发生常伴随免疫器官的病变,而目前关于趾腿病鸵鸟免疫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尚未见报道。此外,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骨免疫学相关因子(TGF-β1、BMP4、IL-1R2和CSF3R)参与了对骨骼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控,进而引起骨器官、免疫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而骨免疫学相关因子是否参
学位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广泛分布于水环境中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可感染多种水生动物,主要引起败血症和溃疡综合征。“川鱼”作为四川省“10+3”重点建设的农业产业体系之一,其年产量达159.899万吨,渔业产值达317.7亿元,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嗜水气单胞菌是危害四川水产养殖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目前尚不清楚四川地区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子分型和耐药性情况。本
学位
集约化养殖中的家禽极易受各种毒素因素影响,其中脂多糖(LPS)作为细菌内毒素,可以导致畜禽生产性能下降,同时引发炎症、氧化应激、肝损伤、肠道损伤等病理变化。植物化学物质因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其应用于家禽生产中的促生长及防病等方面越来越普遍。本实验旨在基础日粮添加100 mg/kg的阿魏酸(FA),以研究对脂多糖刺激下的天府乌骨鸡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及肠肝健康的影响。本实验采
学位
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与其他黄病毒相似,其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包括:吸附与进入、基因组RNA翻译、基因组RNA复制和病毒粒子组装与释放。对于生命周期的研究,入侵过程通常使用4℃和37℃的条件使病毒结合到细胞表面或进入到细胞中,但对操作时间有着明显的差异,细胞表面病毒粒子清除的条件也各不相同。基因组翻译过程通常使用复制缺陷型复制子或是检测病毒蛋白翻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