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腿病对鸵鸟免疫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内TGF-β1/BMP4/IL-1R2/CSF3R表达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mem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洲鸵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并在生物进化中处于特殊地位。趾腿病因其较高的发病率、淘汰率给了鸵鸟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疾病的发生常伴随免疫器官的病变,而目前关于趾腿病鸵鸟免疫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尚未见报道。此外,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骨免疫学相关因子(TGF-β1、BMP4、IL-1R2和CSF3R)参与了对骨骼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控,进而引起骨器官、免疫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而骨免疫学相关因子是否参与到了鸵鸟趾腿病病程的变化尚无研究报道。因此,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可为鸵鸟趾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选用30d健康雄性3羽、30d患趾腿病(病变轻、病变重)雄性鸵鸟6羽,共9羽。取跗关节软骨、外周血液、胸腺、脾脏、哈德氏腺和法氏囊,通过临床观察、瑞士-姬姆萨染色、HE染色、IHC染色及q RT-PCR等方法,研究鸵鸟跗关节骨髓腔、外周血液中免疫细胞的变化,胸腺、脾脏、法氏囊和哈德氏腺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趾腿病对免疫器官中TGF-β1、BMP4、IL-1R2和CSF3R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趾腿病鸵鸟跗关节骨髓腔及外周血液:(1)病鸟跗关节骨髓腔中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且淋巴细胞数量随病程的加重而增多。(2)病鸟外周血液异嗜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且脱颗粒率显著升高(P<0.05),且随病程的加重,这些变化均越明显。2.趾腿病鸵鸟免疫器官:(1)与健康鸵鸟相比,病鸟胸腺、脾脏体积缩小,法氏囊黏膜结构不完整,哈德氏腺解剖观察无明显差异,部分病变重鸵鸟胸腺肿胀且存在出血点;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的脏器指数显著降低(P<0.05)。(2)与健康鸵鸟相比,病鸟胸腺和脾脏髓质内出现细胞坏死,脾脏髓质内异嗜性粒细胞增多,法氏囊内淋巴滤泡及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且这些变化在病变重鸵鸟中更明显。(3)与健康鸵鸟相比,病变鸵鸟胸腺、脾脏、法氏囊、哈德氏腺中TGF-β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BMP4、IL-1R2、CSF3R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这些因子的变化,在病变重鸵鸟中更显著(P<0.05)。综上,趾腿病鸵鸟跗关节骨髓腔内淋巴细胞、外周血内异嗜性粒细胞数量增多,趾腿病鸵鸟胸腺、脾脏、法氏囊的组织形态及其内骨免疫相关因子发生了变化,且这些变化程度均与趾腿病的病程呈正相关。说明趾腿病鸵鸟免疫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内TGF-β1/BMP4/IL-1R2/CSF3R表达的变化与鸵鸟的患病程度具有相关性。
其他文献
消毒剂和抗生素的使用给圈养大熊猫体内、环境中细菌造成了耐药性诱导和选择压力,导致共生菌耐药性增加。为了解圈养条件下健康大熊猫粪便源、环境源及饲养员源细菌的耐药表型、介导β-内酰胺和多粘菌素耐药的耐药基因流行特点和耐药性传播机制,本研究以不同来源大肠杆菌共生菌为研究对象,对菌株耐药表型、β-内酰胺类和多粘菌素类耐药基因分布特征以及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进行了研究。本次研究于2020~2021年,在中国大
学位
犬弓首蛔虫(Toxocara canis)是野生和家养犬科、猫科动物体内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性线虫,同时也是世界上被严重忽视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因此,开展犬弓首蛔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诊断与防控研究在野生动物保护、家养动物健康以及公共卫生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拟通过开展中国部分地区圈养野生动物犬弓首蛔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补充和完善其流行病学特征;在此基础上
学位
2022年疫情防控工作贯穿全年社会生活,消费属性突出的汽油和航空煤油消费被抑制,替代能源持续增加,中国成品油消费量为3.26亿吨,与上年相比减少7%,创历史最大降幅。受需求萎缩、出口配额从紧管理等影响,成品油生产侧出现产能上升但产量下降的情况。汽柴油替代能源超过6500万吨,其中LNG占比达到63%。2023年,经济建设重新成为社会发展重心,消费修复,成品油增长动力回归;新炼厂产能释放,成品油市场
期刊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自然界中,碳循环处于动态平衡,而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平衡的破坏,使得人们不得不利用科技手段人为地实现碳中和以减缓温室效应。从CO2的消除与减少出发,依次介绍了碳捕捉技术(CCS)、二氧化碳捕捉与利用(CCU)的内涵,简述了CCU的应用,对原产品和CO2产品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简述了CCU在有机化学领域的应用,并对CO2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展望。
期刊
药材丹参是唇形科植物根及根茎,其地上部分含有与药材丹参块根类似的活性成分,比如丹参酸和多糖等,在免疫调解、抗炎和抗氧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活性。天然植物多糖因其良好的生物活性成为了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通过抗氧化和抗炎活性保护结肠炎受到了诸多学者的青睐,但是丹参地上部分多糖是否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炎途径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发展尚不清楚。对于丹参地上部分多糖的报道,仅限于多糖的提取、含量和成分分析等,对于其活
学位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在宿主感染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时,会引起身体各个器官的病变,尤其是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系统。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病症,但因其易与其他病原共同感染引发宿主致病,且易跨宿主传播,因此对公众健康和卫生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AIV)已成为
学位
我国南方肉牛在养殖过程中常因湿热气候产生热应激,表现为夏季生长缓慢,甚至患病死亡等,严重影响肉牛的养殖效益。已有研究发现人参总皂苷具有促进畜禽生长,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改善免疫状况的作用。但其在肉牛夏季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尚不清楚。因此,本试验研究了日粮添加人参总皂苷对夏季热应激状态下肉牛增重、血液生理生化、抗氧化等指标,以及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评价人参总皂苷对夏季肉牛养殖的作用。内容如下:1、热应
学位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名奥叶兹基病(Aujeszky’s disease),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导致的一种以高度接触性、急性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猪是PRV的天然宿主,且该病毒可感染各个年龄阶段的猪群,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不仅如此,近年来有少量关于人感染PRV的报道,表明该病毒可跨物种传播。目前疫苗接种为防控PR的主要措施,
学位
大肠杆菌是自然环境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并在人类和动物的胃肠道广泛共生,因此大肠杆菌被认为是研究抗生素耐药性流行与传播的理想指示性微生物。本研究开展对四川地区鸭源大肠杆菌可移动遗传元件和耐药性的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大肠杆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性调查2018-2021年从四川省13个地区收集到病鸭样本273份,从中分离得到241株大肠杆菌,对其进行整合子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筛查发现,整合
学位
紫茎泽兰作为入侵植物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人畜健康等都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为了对其进行防治和开发,其生物价值的研究成了关注的焦点,这些年陆续报道了泽兰属植物的抗癌活性、抑菌活性、杀螨活性和对昆虫的毒杀及拒食活性。植物内生菌因为其生存环境的特殊性,其代谢产物的独特与多样性值得进一步探索,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重点开始侧重于各种药用植物的内生菌,试图从其代谢产物里发现跟宿主药用植物高度类似的或具有独特价值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