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中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研究 ——以青岛中程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0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激励作为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而被全球企业广泛采用。股东和激励对象二者之间凭借股权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分享企业经营成果并承担企业经营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委托代理问题。合理的股权激励制度有利于改善市场运行的微观基础,从而更加稳固资本市场的价值链。然而,股权激励在发挥激励效应、降低代理成本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也备受关注。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股权激励在特定情形下会成为管理层谋取自身利益的工具。其中,股权激励对象的收益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联可能催生机会主义行为,诱发管理层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时点和相关信息披露时点的机会主义选择来降低授予价格或行权价格,并且通过盈余管理等手段降低绩效考核难度的同时也能起到提升股票价格的作用从而最大化自身利益。首先,本文回顾股权激励和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相关文献。然后以理性经济人假设、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管理层权力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股权激励实施现状、实施流程以及法律制度背景,分析股权激励中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目的和途径,尝试构建相对系统的股权激励中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内在逻辑。其次,通过对股权激励文献的梳理和股权激励理论研究的总结,选取青岛中程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青岛中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过程中管理层存在的机会主义行为。运用SPSS统计软件辅助验证并结合CSMAR数据库中上市公司数据、公司公告、年度报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资料对管理层在股权激励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发现公司管理层会根据所需业绩水平和股票价格水平的不同来选择实施不同的机会主义行为,比如在股权激励契约设计时巧妙降低考核要求、在股票价格处于相对低位时间段时发布股权激励计划以获取较低的行权价格或授予价格、在考核期利用向上盈余管理来降低股权激励计划的行权或解锁难度、选择性信息披露并利用管理层大量杠杆增持操纵股票价格获取超额资本利得等。针对以上行为,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股权激励薪酬远高于报告期薪酬,管理层有动机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公司存在内部治理问题,为管理层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创造了条件。最后,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到契约设计、从宏观到微观各个环节进行改善和强化。本文分别从股权激励契约设计、公司内部治理、资本市场、股权激励制度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望能够遏制此类行为,并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文献的贡献,现有文献多以实证研究为主,本文为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探索补充了案例研究;其次对实务的贡献,由于现实情况相对复杂,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将可能面临多种机会主义行为,本文对机会主义行为在股权激励整个过程中如何运作以及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研究。并借助青岛中程的案例能更加清楚的反映股权激励过程中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实施情况;最后对政策的贡献,为缓解机会主义行为从制度层面到契约设计、从宏观到微观各个环节提出参考性的建议。但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涵盖每一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公司的具体情况。
其他文献
金融工具的计量历来是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准确计提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更是探讨的热点话题。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将当时采用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弊端暴露无遗,从过去文献看,已发生损失模型存在导致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造成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悬崖效应”等问题。IASB于2014年颁布了IFRS9最终版替代IAS39作为新的金融工具准则,其采用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
当代企业两权分离后,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代理冲突日益激化,主要表现为管理者基于自利动机所做出的经营决策,与所有者利益诉求截然相反。为了解决这一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效激励模式应运而生。股权激励将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一体化,通过向代理人分享目标业绩利润的方式使二者目标函数相一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委托代理问题。首例股权激励计在19世纪中期诞生于美国,逐渐在世界各国风行,发展至今已成为现代
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股权质押因其手续便捷、办理高效而迅速受到上市公司股东的追捧,2013年-2018年A股股权质押总股数和总市值都在高速增长。虽然股权质押可以解决上市公司的资金问题,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股权质押违约事件以及控股股东借助股权质押实施掏空的事件浮出水面,尤其是2018年多家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集中违约,不仅对身为质权人的金融机构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对整个资本市场造成了不小的打击。目前学术界对
当前,在知识经济和现代技术时代,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合适的员工成为获得公司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如今,管理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创建适用于快速变化的环境的正确的激励系统。动机的概念已被全世界的研究人员广泛研究,但是,大多数论文将注意力集中在金钱和其他外部奖励上。自我决定理论(SDT)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动机观,解释了人们可能如何被激励以及为什么会受到激励。自决理论表明,人们受到三种先天和
股权质押现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主要途径,截至2019年11月,A股上市公司已有3106家进行股权质押,质押市值总规模达43967.23亿元。股权质押因其优点:审批流程简单、股东不丧失控制权、盘活账面股权价值实现资本的二次流通,使其备受股东青睐,尤其是控股股东。近年由于股市大幅波动,采取股权质押融资的上市公司频频遭受股价暴跌而被强行平仓,此类事件均暴露出股权质押存在较大隐患,对其的研究也更值得关
随着2014年并购政策的逐步放开,加上外部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并购成为公司规模扩张、资源整合的主要方式,《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监管政策通过不断修订以适应并购市场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并购标的资产价格的攀升导致市场商誉减值风险不断积累,扭曲了市场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利用并购交易形式趋向创新化、复杂化的特点掩盖真实并购目的,规避借壳上市监管,诱发大股东掏空行为。
并购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并购的风险日益显现出来。业绩承诺作为一种估值调整机制应运而生,为了规范业绩承诺的应用,证监会建立了业绩承诺制度,规定被并购方大股东或高管对标的资产未来的业绩进行承诺。即便有了制度的规范,业绩承诺存在的问题依然日益凸显。业绩承诺本来是为了防范并购中的“高溢价、高估值”现象而产生的,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签订了业绩承诺的并购中,业绩承诺不但未能成为抑制标的资产高估值的“利器”,反
近年来,由于经营业绩不良、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我国部分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稳定性下降,资金周转问题普遍存在,债务违约频率和规模都在增加,违约风险损害债权人利益问题日益凸显。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受未来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方面影响,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问题的存在,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成为债权人评估其偿债能力的主要依据,财务会计信息的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影响着债权人的判断。随着资本市场中金融工具的日益创
2019年6月4日,财政部官方网站信息显示,为维护市场正当环境,财政部将组织相关部门对77家医药企业展开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抽查其会计信息真实性。2020年3月1日,新证券法正式开始实施,其中,涉及会计信息虚假陈述等信息披露单独设置了一章,对信息披露违规处罚力度显著提升,足见监管层对遏制财务造假的重视程度。因此,本文通过对医药行业财务舞弊识别与防范研究,以期实现对医药公司财务造假现象有效控制,更
跨境并购是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布局全球经营的主要途径之一。2016年,我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热度达到顶峰,此后随着全球经济局势的变化有所下降,但我国企业跨境并购的数量和金额仍然巨大,且科技企业也逐渐成为我国企业跨境并购的主力之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对科技企业来说,创新更是企业立命之本,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我国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