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教育需要处理如何在现代文化背景下传承传统文化、如何实现中国传统人格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等问题。这就需要借用教育人类学的视角,促进教育人类学的本土化,关注学科发展。对于西方教育人类学的发展,有学者曾说:哲学教育人类学偏于释义高论,侧重理论阐发而缺少实用意义;文化教育人类学则偏于具体细节,侧重现状问题而缺乏整体的深层开拓。因此,我国教育人类学发展不但要实现将国外理论与国内教育实践相结合,使国外理论入乡随俗,还要突破西方研究范式,在综合、吸收西方教育人类学流派研究优势的同时,努力避免其缺陷,并依据我国特定的教育实践来定位学科理念、确定研究主题,从而促进学科发展,创建适合自身的研究体系。本研究在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与比较法,试图解读库恩这位科学哲学大师的“范式”理论,并将其分为四个层面,找出其中与学科发展的契合点。如:作为价值观的“范式”——彰显学科存在的合理性;作为共同体纽带的“范式”——体现科学形成的社会支持:作为学术传统的“范式”——凸显科学形成的渊源;作为研究工具的“范式”——表现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等。研究认为,库恩的“范式”理论对回答学科发展问题有很大借鉴价值。所以,本研究以此为视角,在与西方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加以考量。发现它在其自身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学科价值不明确,存在合理性未能彰显;研究主体力量薄弱,社会支持不足;研究范畴不够宽广,转型期社会教育问题未被充分关照;研究方法外延扩展不足,方法论范式的形成还需要较长时间。基于以上问题的探讨及以教育人类学视角审视教育的需要,本研究尝试对我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做出以下设想与思考:第一,在改造“舶来”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自有理论并指导本土实践,同时以实践成果彰显学科存在价值;第二,通过建立系统的科研机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来促进研究共同体的形成,从而取得社会支持;第三,在继承已有研究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普遍关注当今社会教育问题;第四,在现有教育民族志基础上充分借鉴其他成熟学科的研究方法,以促进方法论范式的形成,进而支撑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