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成果形成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就是把成果转化为商品,形成产业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科技成果的主要诞生地,但是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造成了科研成果的严重堆积;企业没有竞争力,关键是受限于没有核心技术作支撑。因此,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实现资源的充分流动,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最直接的路径。鉴于此,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也随之提升到国家战略性布局的日程中。虽然产学研协同创新在部分区域已取得良好的成效。然而,“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现象仍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妥善的解决。 从产学研合作到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现出了经济社会对科技产业化层次要求的深入性。本文尝试从产学研协调一致的创新活动基础上,寻找出更为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产学研协同创新耦合。耦合作用可以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简称学研机构)的需求与企业的需求实现良好的对接,在无障碍的运转状态下发挥出耦合效应,积极的推动中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战略规划。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导论,主要说明了中国为何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耦合,即其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意义,并整理了现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及耦合的基本理论,界定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耦合的内涵与耦合机制的基本原理。第三章是产学研协同创新耦合动力机制,分别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阐述了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耦合的动因,并就促进产学研耦合系统形成的内部驱动力、外部驱动力分别加以论述,最后综合了各种驱动力的合力对耦合系统高速运行的驱动机制,第四章是产学研协同创新耦合运行机制,在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耦合形成的前提与实现条件的基础上,论述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耦合方式——链式耦合、嵌入式耦合。第五章产学研协同创新耦合机制的实证设计,整合了文章第二章到第五章的耦合子系统、耦元、驱动力、耦合的实现方式,借助结构方程构建了驱动—耦合的模型,验证了文章的主体内容,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第六章是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对文章的内容归纳总结,指出文章当前的不足并展望论文完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