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飞秒强激光驱动的新型高亮度阿秒脉冲光源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yedi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技术的巨大发展使得高重复率少周期的激光脉冲成为可能。近10年来的技术创新更是成功地将这些脉冲放大到100毫焦量级,而且可以同时控制和测量这些高能量少周期激光脉冲的关键参数:例如,对比度和载波包络相位。这些技术的进步使得实验室中能够获得的峰值光强高达1020W/cm2,从而在强场物理研究方面开拓了一系列全新的领域。激光向其谐波的有效频率上转换是其中的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这一过程的重要性最终与高能量极紫外阿秒光脉冲的产生及其在新兴阿秒科学中的作用相关。现今,大多数的阿秒光源都是基于气体介质中的高次谐波产生过程。由于原子中的高次谐波产生过程受到饱和光强的限制,这些光源的亮度有限。超过饱和光强,谐波转换效率因介质耗尽而下降。这严重限制了它们可能的应用范围。获得足够强的阿秒脉冲,是进行阿秒泵浦—阿秒探测光谱学研究的前提。为克服这一困难,人们提出了利用相对论强激光脉冲与高密度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方法实现阿秒光源。与原子介质中的谐波产生过程相比,使用等离子体作为非线性介质允许更高的相互作用光强;使得最先进的太瓦和拍瓦激光系统成为超强阿秒光脉冲的理想驱动器。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在ATLAS激光系统作为驱动器与固体密度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实验中,同时测量了由相对论振镜机制产生的高次谐波的效率和发散度。在归一化矢势aL(=)1.5的条件下,在17±3mrad的发散锥内测量到30μJ的高次谐波辐射。这对应于在定向锥内,在17-80nm范围内的光谱转换效率(>)10-4。假定测量到的谐波相位锁定合成一个阿秒脉冲链,估算表明,脉冲链中的单个脉冲具有前所未有的高平均功率。而且,基于PIC模拟的研究表明,在更高的激光强度下,有希望获得高达几个百分点的谐波转换效率。⑵在LWS-20激光系统作为驱动器与固体密度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极紫外准连续谱的原理性验证实验中,清晰地观测到延伸到铝箔滤波片透射窗口截止波长处(17nm)的谐波信号。在17-42nm光谱范围测量到的信号傅里叶逆变换为小于60阿秒的单个阿秒脉冲。第22次谐波的光束发散度约为30-40mrad。估算表明,实验中产生了光子能量>30eV的0.1μJ的极紫外单个阿秒脉冲。这一结果比PIC模拟的预期小1至2个数量级。分析了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提出了相应地改进措施。⑶使用particle-in-cell粒子模拟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少周期相对论强激光脉冲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的阿秒光脉冲产生。发现阿秒光脉冲能量的显著增强依赖于激光脉冲长度,载波包络相位和等离子体标尺长度。基于模拟结果预测,使用当今最先进的激光技术有望获得光子能量大于16eV、单脉冲能量约为100μJ的单个孤立的阿秒光脉冲。⑷使用particle-in-cell粒子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相对论少周期激光脉冲与固体密度等离子体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阿秒光脉冲的偏振态。在合适的相互作用条件下,通过控制入射激光脉冲的偏振态可以获得所需的阿秒光脉冲的偏振态。特别地,一个具有特定椭偏率的椭圆偏振激光脉冲能够产生一个几乎为圆偏振的阿秒光脉冲而不会降低谐波转换效率。这一过程可以用来发展新型桌面化的圆偏振极紫外光源,用于以高时间分辨率探测发生在阿秒时间尺度上的物理现象。
其他文献
近年来,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以其对透明材料的三维加工能力被广泛地应用于微光学、微流体、微电子学等领域。同时人们发现飞秒激光与透明材料相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趣的现
丁关根同志在第二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丁关根 (四、3 )第二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典礼在北京举行李锋 (四、4 )杜长胜同志在第二届
期刊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尽管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但农村人口的相对比例居高带来的农村教育问题仍就是我国教育工作面临的基本形势。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农业户口人口为928716229人,占总人口比例为75.27%(国际统计局网站)。面对如此之多的农业人口,农村教育当然应该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而事关这个“重中之重”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农村教师。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农村教
近年来,腔量子电动力学(QED)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物质与场相互作用这一基本问题的一个重要学科,在量子调控、量子计算和信息、量子网络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对一些
钙钛矿氧化物薄膜在动态随机存储器、光电子器件和非挥发存储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国际上倍受关注的功能材料。本文以典型的钙钛矿铁电体BaTiO3和PbTiO3为例,运用
2001年初,日本科学家Akimitsu等人发现MgB具有高达39K的超导电性,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引起了对MgB的广泛关注.MgB优良的属性使其应用前景非常看好.制备高质量的MgB
该论文在段一士教授提出的φ映射拓扑流理论框架内研究了两个问题:代数拓扑中同伦理论的内部结构,及原子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的拓扑激发.首先,我们研究了同伦理论的内部拓
为全面了解蛋白质同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该论文对作为蛋白质基石的氨基酸和小肽分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进行了研究.同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
该论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连续Fe50Ni50(Co)/SiO2多层膜系列和不连续Co(Fe25Ni75)/SiO2多层膜系列.利用X射线光电子谱(XPS)、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中角X射线
该文系统地研究了含缺陷结构的半导体超晶格中局域的等离激元、光学声子,以及极化激元的性质.利用复波矢将Bloch定理运用到缺陷结构超晶格中,有效地处理了这类结构中各种元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