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并咔唑类光敏剂的合成及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的电子注入能量损失是限制其光伏性能提高的根本问题之一,光敏染料主导着光子的吸收和电子的转移,是DSSCs的核心部分。因此,设计开发高效、高电子注入效率的光敏染料对于提升电池器件的光伏性能和加快产业化进程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吲哚并咔唑类有机光敏染料,系统地研究了染料的光电物理及电荷传输等性质对器件光伏性能的影响。首先,以二聚咔唑为供电子体,Z型氰基丙烯酸(CA)或刚性4-乙炔基苯甲酸(EBA)为吸电子体,设计合成了宽光谱响应的光敏染料ZL002、ZL004和ZL006。研究发现,基于ZL002和ZL004敏化的器件展现了更高的单色光电转换效率(IPCE);加之ZL004在TiO2膜上更多的染料负载量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移之间的叠加效应,ZL004获得更高的光电流密度(Jsc);电化学阻抗(EIS)分析表明ZL004能有效抑制器件界面间的电子复合,获得了更高的开路电压(Voc)。最终,基于ZL004敏化的器件获得较高11.6%的光电转换效率。为了探究刚性单键和柔性Z型双键两种不同连接方式对器件光伏性能的影响,设计合成了两种不同连接基团的新型三聚咔唑(TAT)类光敏染料ZL001和ZL003。电子传输动力学研究表明,刚性单键连接的ZL003具有更快的电子注入过程和更小的振动弛豫能量损失,特别是在局部激发态“热”注入过程中,超快衰减更加明显,TiO2的电子密度更高。因而,基于ZL003敏化的器件获得了更高的Jsc和Voc。EIS及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分析再次证明了 ZL003能有效抑制器件界面间的电子复合,其敏化的TiO2膜具有更高的费米能级,获得了更高的Voc。基于ZL003敏化的器件表现出13.6%的光电转换效率,第三方认证效率为12.4%,均为迄今为止单染料敏化DSSCs的最高记录。研究了不同受体基团“刚性EBA”和“Z型CA”的TAT类光敏染料在电子注入效率和光捕获效率的差异。电子传输动力学和光捕获能力研究表明,与Z型CA受体的ZL005相比,刚性EBA受体的ZL003具有更高的电子注入效率和光捕获效率,获得了更高的Jsc。最终,基于ZL003敏化的器件获得了 13.4%的光电转换效率,ZL005仅获得7.2%的效率。成功地将TAT类光敏染料ZL001和ZL003应用于固态DSSCs中。研究发现,基于ZL003敏化的固态器件在TiO2表面的染料吸附量更多,具有更长的电子寿命和更高的再生效率。空穴传输材料对电子反向注入的抑制效果更好,电子复合程度小。基于ZL003敏化的固态器件获得了 6.6%的光电转换效率,这一效率优于参比染料Y123。
其他文献
生物质与废旧塑料共气化时塑料的高挥发分及低固定碳可推动且有助于生物质更快更充分地气化,且大部分塑料不含氧或氧含量极少,二者共气化可实现产物中氧的可控调配,获得氢含量高、热值高的高品质合成气。但目前关于生物质与塑料共气化协同作用对气化产气行为影响的规律尚不明确,且生物质尤其是农作物秸秆生长过程中富集了大量碱金属,一方面以催化方式对气化气品质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导致积灰、结渣、腐蚀等现象的发生。鉴于
铱配合物因其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较长的磷光寿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聚集导致猝灭(ACQ)效应的影响,使其在固态下的应用受到了极大地限制。因此,开发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铱配合物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作为一类有潜力的氧敏感探针(OSPs),如何从分子水平理解铱配合物的结构与氧传感性能的关系,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本论文设计合成了系列含二苯氨基的环金属铱配合物,探究了铱配合物的结构
氢能是人类社会未来的终极能源,将氢能纳入未来能源体系是人类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解水制氢是目前最环保、产氢纯度最高的制氢方式,然而工业电解水制氢多在强酸、强碱环境下进行,酸碱污染、设备腐蚀问题严重,对淡水资源依赖程度高,难以在淡水资源匮乏地区广泛普及。海水资源储量丰富(约13.7万亿立方米),是潜在的氢能资源宝库。我国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因此适用于复杂离子环境的海水电解制
全球经济社会正面向控制环境污染、实现低碳发展转型,能源结构也需紧跟清洁化、低碳化的时代潮流,高效推动技术创新与变革。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化技术是可再生清洁能源高效、环保利用的关键,其开发与应用可有效缓解世界能源危机。电化学电源是能源存储与转换的重要工具,其中兼具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和环境友好优势的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进入快速应用发展阶段,开发新型兼具高容量和长循环使役性能
膜吸收是在两相不直接接触的前提下实现相间传质的一种新型分离过程。与传统的化学吸收相比,因接触面积大、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势,在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实现温室气体CO2的捕集,特别是天然气净化脱碳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相关的膜吸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膜材料、膜结构与性能对膜吸收过程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但针对实际应用,特别是天然气净化脱碳实际工况下的膜吸收过程(高压膜吸收过程)研究的相关报道较少,如
本论文开展了两部分研究工作:第一部分:构象限制的苯基环丙胺类LSD1抑制剂的合成、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histone demethylase 1,LSD1)在介导癌症疾病涉及的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人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中过表达,对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LS
变长柔性结构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如航天飞行器天线、太空电梯、机械臂和绳索-滑轮系统等。这些动力系统通常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结构发生大位移大旋转小应变形式的几何非线性变形,另一个是系统的长度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在对这些系统进行动力分析时,通常可以将它们等效为滑动梁模型或者柔性梁带有移动边界和(或)移动荷载模型,然后利用传统的非线性有限元法在拉格朗日描述下(单元长度固定)进行数值求解。为了精确描述移动
指数级增长的生物医学文献和海量社交文本蕴含着对生命科学极具价值的生物医学知识,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有效的文本挖掘技术自动地从中发掘出准确的信息。从如此海量文本中获取有效信息需通过有效方法减少文本类别数量、筛选出有效文本,然后从目标文本中获取需要信息。每个阶段方法的性能都对挖掘知识产生影响。为此,本文从文本语义相似性评估和文本分类出发,以生物医学实体关系抽取为目标,深入分析
可控的光致电子转移是光催化转化、光生物化学过程得以高效进行的关键,而分子的有序组装则为实现可控的电子转移过程提供了结构基础。配位诱导的分子自组装可以精准地控制分子间的排列、间距和堆积方式,利用这一策略构建结构载体有利于实现对光致电子转移行为的方向和空间尺度的调控。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类由金属节点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自组装构成的晶态多孔材料,具有结构可设计、功能可调节等诸多优势,利用晶体工程
溴代苯酚及其衍生物不仅是常见的化工中间体,还存在广泛的天然来源,在环境中大量存在,且普遍具有内分泌干扰性,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溴酚类化合物被认为是溴代二噁英的前驱体,它们的天然来源和转化过程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光化学过程是卤代酚类化合物在水环境中普遍发生的转化过程,也是其重要的消减途径之一。目前,关于水中溴酚及其衍生物的光转化的研究多是在淡水体系中进行,而对于其在海水中的光转化行为鲜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