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基电化学功能材料及储锂与产氢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52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社会正面向控制环境污染、实现低碳发展转型,能源结构也需紧跟清洁化、低碳化的时代潮流,高效推动技术创新与变革。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化技术是可再生清洁能源高效、环保利用的关键,其开发与应用可有效缓解世界能源危机。电化学电源是能源存储与转换的重要工具,其中兼具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和环境友好优势的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进入快速应用发展阶段,开发新型兼具高容量和长循环使役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活性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性质的调控是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构筑的关键,对增强电极材料的反应动力学及结构稳定性至关重要。此外,氢能作为高能量密度、零污染的二次能源,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解水是绿色、可持续制氢的关键技术,电催化剂对降低反应过电势、提高能量转化效率至关重要。针对目前高效贵金属铂基催化剂的储量稀少、价格高昂等问题,低成本、高活性利用率的高效析氢电催化剂的开发研究意义深远。基于以上,本论文以高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析氢电催化剂构筑及应用为主题,以改善纳米材料的荷质转移、电子传输、催化活性和结构稳定性为目标,构筑了一系列钼基纳米复合物,实现了材料组分、结构及表面化学性质的优化,揭示了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内在规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提出了一种多元协同共掺杂显著改善负极材料储锂性能的新思路,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有机配体的纳米限域碳化与金属离子的同步原位化学转化,以金属有机骨架为模板成功制备了 MoO2-Cu@PC和Mo0.8W0.2O2-Cu@PC纳米复合电极材料。MoO2-Cu@PC结构中三维碳基体有效阻止了活性二氧化钼的团聚粉化,金属铜嵌入碳基体中形成了高导电网络,成为活性物质在循环过程中缓冲体积应变的理想物理屏障,在1 Ag-1电流密度下可稳定循环200圈,在10 A g-1下仍有370 mA h g-1的比容量。Mo0.8W0.2O2-Cu@PC结构中Mo0.8W0.2O2氧化物固溶体的引入进一步改善了锂离子传输动力学,W掺杂有效提高了锂离子扩散速率,加快了 MoO2活性物质转化;导电Cu金属颗粒镶嵌的三维纳米碳框架增强了材料整体导电性与结构稳定性。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2 A g-1和5 A g-1高倍率下可稳定循环2000圈,体积比容量达2390 mA h cm-3,是石墨类负极材料的2-3倍。通过原位自组装策略构筑了η-MoC/MXene/C纳米复合电极材料,MXene的引入对于提高电极导电性、锚定活性纳米颗粒及加速锂储存行为至关重要。高导电性、高密度、高储锂容量的η-MoC纳米颗粒与MXene、PVP衍生碳间的协同作用有效加速了电化学反应进程,实现了快速稳定的锂储存过程。用MXene代替乙炔黑作为电极导电添加剂,使电极导电性更高,电极膜厚度更薄,氧化还原转换机制更快。在10 Ag-1和20Ag-1高倍率下的容量保持率提高了 37~40%,在10 A g-1下可稳定循环5500次,体积容量有1560mA hcm-3。以金属有机骨架封装的多金属氧酸盐为前驱体,构筑了 Pt单原子负载在三维碳基体支撑的Mo2C纳米颗粒上的Pt1-Mo2C-C复合结构。结构中Pt的单原子分散状态有效提高了贵金属原子利用率,单原子Pt与Mo2C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促进活性中心有效利用、水分子吸附活化以及加速电子迁移至关重要。在电催化析氢反应中,Pt1-Mo2C-C在1 mol L-1 KOH中10 mA cm-2下的过电位仅为155 mV,质量活性达商业化Pt-C的7倍。此碳化钼负载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构筑策略具有一定普适性,制备的Ru1-MoC-C催化剂起始电位仅为4 mV,在10 mA cm-2下过电位仅为100 mV,质量比活性达Pt-C的40倍。基于二维富缺陷碳材料分散锚固纳米颗粒的强效用,提出了一种小尺寸碳化钼纳米颗粒负载贵金属单原子的普适性构筑策略,通过高温碳化实现了在氮掺杂导电碳片上的MoC纳米颗粒负载Ru单原子的Ru1-MoC-NC结构。结构中氮掺杂碳基体在保证碳化钼纳米颗粒均匀分散的同时,加快了电荷转移和传质进程;单原子分散的Ru显著提高了贵金属利用率,且Ru与MoC间的电子相互作用有效提高了水吸附和活化能力,优化了氢吸附强度。在电催化析氢反应中,Ru1-MoC-NC在1 mol L-1 KOH中的起始电位仅为2 mV,在10 mA cm-2下的过电位仅为78 mV,质量比活性达商业化Pt-C的15倍。同时,Ru原子和MoC强相互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催化剂稳定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同种异体全层软骨移植技术逐渐成为治疗全层软骨损伤这一业内难题的可选方法。该技术可以在为机体提供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骨与软骨组织的同时,对缺损部位进行大面积甚至是特殊形状单独定制的修复。但是由T细胞介导,多种炎症细胞、炎性因子共同参所引发的免疫排斥反应,导致大量移植手术失败。所以如何避免免疫排斥反应成为同种异体全层软骨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难点,传统方法如对所移植骨与软骨组织进行脱细胞
黄宾虹被今人称为近现代“山水画的一代宗师”,但他在世时声望起起落落,尤其晚年作品只得到傅雷等极少数知音的欣赏。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黄宾虹热才不断升温,作品拍卖不断刷新天价纪录。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黄宾虹的个人经历、书画理论同“笔墨”问题以及艺术的民族性、现代性等内容交织在一起,远比同时代的其他画家更为复杂,甚至不少专业人士反映“看不懂”他的作品。那么黄宾虹人生境遇和艺术成就只是时代偶然么
高产和优质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小麦的穗与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利用化学诱变,获得普通小麦的密穗突变体S-Cp1-1,通过遗传定位、切片观察、转录组分析、加工品质测定等鉴定了突变体穗型变异的机制,并初步分析了该突变体优质的机理。主要实验结果列举如下:1.利用突变体S-Cp1-1与普通小麦株系br220构建分离群体,基于SNP标记,将控制S-Cp1-1中穗密度的基因位点Cp1初定位在5AL上。进一
肝癌是全球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高转移性是肝癌致死的重要原因,寻找新型肝癌诊断及治疗药物靶点迫在眉睫。肝癌转移过程中常见蛋白质糖基化修饰异常。岩藻糖基化是蛋白质糖基化修饰形式之一,由岩藻糖基转移酶家族(Fucosyltransferases,Futs)催化完成。Futs家族成员O-岩藻糖基转移酶1(O-fucosyltransferase 1,Pofut1)负责催化O-岩藻糖基化修饰。O-岩藻糖链可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高低与少数载流子寿命的长短密切相关,多晶硅连铸坯中位错密度低、晶界数量少、晶界垂直于生长界面都会增加少数载流子寿命。而传统多晶硅连铸坯的位错密度、晶界数量等都不理想,且传统多晶硅铸造技术具有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等局限性。多晶硅连铸坯的应力小、凝固界面形状平直、柱状晶晶粒、晶粒尺寸大有利于降低位错密度、使晶界垂直于生长界面、减少晶界数量,且连续铸造技术具有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具有形状梯度的超浸润图案化表面可实现流体的自发定向运输,在水雾收集、流体样品输送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现有超浸润图案化表面的流体运输区域常为楔形图案,图案宽端宽度随图案长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这种结构特征使流体无法集中沿图案长度方向运输,并使流体运输速度随运输距离的增加而急剧减小。此外,现有超浸润图案化表面还存在加工方法工艺复杂、性能稳定性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流体长距离、高
反应溶剂在有机合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可通过溶剂化效应调控液—液均相有机合成的反应速率常数。过程系统工程领域的优化方法可应用于反应溶剂分子结构设计,从而提高反应动力学速率与选择性、改善产物收率与纯度、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副产物生成、实现有机合成清洁生产。然而,反应溶剂设计面临许多挑战。一方面,缺乏拓展性强、准确度高、冗余性低的反应动力学模型以定量调控考虑溶剂化效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另一方面,亟需
生物质与废旧塑料共气化时塑料的高挥发分及低固定碳可推动且有助于生物质更快更充分地气化,且大部分塑料不含氧或氧含量极少,二者共气化可实现产物中氧的可控调配,获得氢含量高、热值高的高品质合成气。但目前关于生物质与塑料共气化协同作用对气化产气行为影响的规律尚不明确,且生物质尤其是农作物秸秆生长过程中富集了大量碱金属,一方面以催化方式对气化气品质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导致积灰、结渣、腐蚀等现象的发生。鉴于
铱配合物因其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较长的磷光寿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聚集导致猝灭(ACQ)效应的影响,使其在固态下的应用受到了极大地限制。因此,开发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铱配合物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作为一类有潜力的氧敏感探针(OSPs),如何从分子水平理解铱配合物的结构与氧传感性能的关系,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本论文设计合成了系列含二苯氨基的环金属铱配合物,探究了铱配合物的结构
氢能是人类社会未来的终极能源,将氢能纳入未来能源体系是人类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解水制氢是目前最环保、产氢纯度最高的制氢方式,然而工业电解水制氢多在强酸、强碱环境下进行,酸碱污染、设备腐蚀问题严重,对淡水资源依赖程度高,难以在淡水资源匮乏地区广泛普及。海水资源储量丰富(约13.7万亿立方米),是潜在的氢能资源宝库。我国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因此适用于复杂离子环境的海水电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