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ZnCu铁氧体陶瓷的低温共烧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iZnCu铁氧体陶瓷被广泛用于多层片式电感材料,片式电感材料与银电极低温共烧是本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在铁氧体陶瓷粉体中掺杂助烧剂具有较好的效果和低成本,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掺杂的少量助烧剂与粉体机械混合,助烧剂分散不均匀,会使铁氧体陶瓷磁电性能恶化。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在粉体中掺杂络合的Bi的前驱体,使其均匀包裹在陶瓷晶粒周围,降低烧结温度并提高材料性能,从而能与内电极Ag共烧。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三种烧结方案:①NiZnCu铁氧体粉体中不掺杂任何助烧剂,在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下烧结;②NiZnCu铁氧体粉体中掺杂1wt%的Bi2O3粉末,在不同的温度和保温时间下烧结;③NiZnCu铁氧体粉体中掺杂1wt%络合的Bi2O3,在不同的温度和保温时间下烧结。  (2)研究各烧结参数对陶瓷体致密度的影响。  (3)研究助烧剂的不同掺杂方法对陶瓷致密度、形貌及磁性能的影响。  (4)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结合热重-差热分析,研究掺杂的Bi的前驱体分解过程。  由实验结果得出:包裹法掺杂1wt%络合的Bi2O3制备的铁氧体陶瓷体样品在930℃烧结4小时的体积密度能达到理论密度的98.3%,掺杂1wt%Bi2O3粉末制备的样品能达到理论密度的95.9%,未掺杂Bi2O3制备的样品的体积密度仅能达到理论密度的73.9%;包裹法工艺中,未经过600℃煅烧处理直接在930℃烧结的样品相对密度为99.3%,经过600℃煅烧、930℃烧结的样品相对密度为98.3%,煅烧后Bi2O3的活性降低,影响陶瓷的烧结性能;最大磁场是20000Oe时,包裹法掺杂1wt%络合的Bi2O3制备的样品与其它两种工艺相比,在930℃烧结4小时后获得最低的矫顽力(6.5Oe)及最大的饱和磁化强度(75.3emu/g),此时其矫顽力比其它两种工艺制备的样品的矫顽力低2倍。  结果表明包裹法制备NiZnCu铁氧体陶瓷可以显著降低烧结温度并提高陶瓷体磁性能。
其他文献
成本控制是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管理工作,在PPP模式下实施阶段成本控制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密切配合,双方共同参与,实现信息对称.本文首先阐述PPP模式的概念,进而提出参与各
学位
微纳米科学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关键高新技术之一,将导致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重大突破。而具有强烈交叉学科色彩的微系统(或微机电系统,MEMS)可能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成为微
土地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介质,人类发展过程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用地逐渐被城市建设用地霸占,进而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尤其是生态用地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处理率低,已经成为主要流域水污染的重要因素。现行的“乡政村治”的政治体制决定着农村生活污水管理过程主要由政府“自上而下”地进行,目前存在重视
立方尖晶石型氮氧化铝(AlON)是Al2O3-AlN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单相,稳定的的固溶体陶瓷,具有和蓝宝石相媲美的光学和机械性能,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AlON透明陶瓷可
下面这些图片,是1983年一位美国学者在中国各地拍摄的彩色照片。图片拍摄场所涉及理发店、居民院子、街头、景区等等,从图中人物的表情、服饰、背景、色彩……您能想起什么呢
外生菌根对重金属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和吸附能力,是进行重金属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前期实验证明,外生菌根真菌在重金属胁迫下能分泌大量具有重金属结合能力的蛋白的基
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同时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正在加快,交易制度如何适应诸如创业市场的推出以及金融衍生新品种的上市交易,成为时下热议的话题,这其中最为
我们在解数学题时,如果遇到对象不确定,就要分不同的情况作出解答,这就是分类讨论。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可以逐级进行。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