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再灌注治疗对STEMI患者心肌微循环保护作用的量化对比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y8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行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GMPI)等方法对心肌灌注水平进行量化评价,探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和早期静脉溶栓结合介入治疗两种再灌注治疗方法对STEMI患者心肌微循环保护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08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五科行急诊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STEMI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 PCI)组(PP组)34例和静脉溶栓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combined PCI)组(VT组)16例。静脉溶栓后转运至我科拟行介入患者入选VT组,未接受静脉溶栓患者入选PP组,PP组血栓负荷积分为3分及以上的患者,介入治疗前先予尿激酶原冠脉内靶向溶栓。对于未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Ⅲ级,或血流虽达到TIMI Ⅲ级但冠脉存在固定狭窄大于75%患者立即行冠脉介入治疗。对达到TIMI血流Ⅲ级、固定狭窄不足75%且斑块稳定的患者不行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CK-MB)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的峰值水平、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单导STR)及R波保留情况、运用CAG量化冠脉血流灌注测定的指标:包括介入前后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 related artery,IRA)的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和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TMPG)、术后3天内心脏超声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术后3个月静息-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半定量测量的射血分数和SSS(负荷总积分)、SRS(静息总积分)、SDS(差值总积分)以及定量测定的静息心肌灌注总缺损(total perfusion defect,TPD)。PCI术后进行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s)的发生情况等。所有统计学数据分析使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双侧P值<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入选符合条件的患者50例,其中PP组34例,VT组16例。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既往史、梗死部位、killip分级、血肌酐、血红蛋白、GRACE评分、CRUSADE评分以及基础用药情况均无显著差异(all P>0.05)。首诊医院和时间节点分析,VT组患者首诊于胸痛中心医院比例高于PP组[16(100%)vs26(76.5%)],差异显著(P=0.043)。两组患者症状发作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总缺血时间比较,VT组较PP组总缺血时间明显缩短[200(170,380)min vs 300(267,391)min],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37)。心肌微循环灌注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TIMI血流3级比例以及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比例相似(all P>0.05),但VT组术后校正的TIMI血流平均帧数(CTFC)明显小于PP组[25(24,28)帧vs 28(24.5,32)帧],且差异显著(P=0.026)。两组患者行PCI[29(85.3%)vs 11(68.8%),P=0.256]和PTCA[5(14.7%)vs 2(12.5%),P=1.000]治疗比例差异不显著,但VT组中有3名溶栓再通患者,仅行冠脉造影,无需PCI或PTCA治疗,PP组患者均需行冠脉介入治疗。两组患者支架植入个数、对比剂用量、胸痛症状缓解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l P>0.05)。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峰值水平VT组较PP组(151.8±98.0 vs 216.4±108.8)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103)。两组患者c Tn I峰值水平以及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和R(r)波保留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l 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心脏超声测得LVEF和术后3个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检查静息以及负荷状态下测量的LVEF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all 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门控心肌灌注测定的静息LVEF数据,较术后3天心脏超声测得的LVEF两组均存在改善趋势。两组患者静息TDP值比较,VT组平均静息TDP值明显小于PP组(22.0±3.2%vs 25.4±4.2%),差异显著(P=0.006)。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以及术后3个月,PP组和VT组发生心力衰竭分别有7例和3例,只有PP组发生再梗死和恶性心律失常各1例,两组均无心源性死亡患者出现,MACE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轻度出血事件出现比例VT组高于PP组[7(43.8%)vs 4(16.7%)],但差异不显著(P=0.082)。结论:早期静脉溶栓结合冠脉介入治疗能有效缩短STEMI患者心肌总缺血时间,提高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CAM-1和PGRN的浓度变化。探讨ILD患者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ILD患者93例。将患者分为:1)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 IP)组:其中IPF为21例、IPAF为21例、其他类型IIP为5例;2)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ILD(CTD-ILD)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单纯内科药物治疗与联合肺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住院患者38例,随机分为2组,肺康复组19例,对照组19例。肺康复组采用内科药物联合肺康复(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目的:评估呼吸训练器辅助缩唇-腹式呼吸训练与单纯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康复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后及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COPD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对照组性行单纯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实验组使用呼吸训练器训练辅助缩唇-腹式
目的:分析临床体验式培训对伴有高碳酸血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及短期内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因COPD急性加重经河北省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诊科治疗后病情平稳但伴有高碳酸血症的COPD患者。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或对照组。纳入研究的患者在实施居家
目的:以病理诊断为肉芽肿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111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肉芽肿性肺疾病总的疾病谱及不同部位肉芽肿性疾病的疾病谱,比较前三位病因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为临床上肉芽肿性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及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活检检查,经病理诊断为肉芽肿性
目的:了解河北省二级、三级医院呼吸内镜应用现状,同时为提高河北省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北省二级、三级医院进行电子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院配备呼吸内镜基本情况、呼吸内镜检查人员及年度检查量、设备类型、技术开展、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防护、麻醉用药、呼吸内镜的消毒灭菌以及培训相关情况。结果:此次共回收有效问卷179份,包括二级医院144家,三级医院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D-D)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联合检测对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的诊断意义,为急性肺栓塞的诊治提供快速、有效的依据,也对基层医院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救治提供帮助。方法:1.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急诊科、呼吸内科确诊的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100例
目的:1.研究双肺弥漫性病变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GF-1、IGFBP-3的表达水平。2.探讨BALF中IGF-1、IGFBP-3的表达水平对评估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10-2020.10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二科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且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88例。其中ILD组62例,肺癌组10例(均取得肺组织病理活检证实),肺炎组16例
目的:探究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良恶性肺结节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为临床中肺结节性质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初诊为肺结节并完成手术切除的135例患者的临床信息及相关资料。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结节组(106例)和良性结节组(29例),对两组的年龄、性别、吸
目的:本研究探讨青年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辅助检查指标及危险因素等的特点,加强对青年APE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率。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检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明确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纳入163例年龄18~44岁患者为青年APE组,同期180例年龄>44岁患者为中老年APE组,收集同期我院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