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中的影视应用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j1963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和信息科技的高度发展,流行文化给中国的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如:词汇,语法,而忽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导致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失误。因而,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迫在眉睫。本论文研究了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利用影视来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可能性及其优势,以及如何利用影视资料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很多研究者认为文化不能只作为语言教学的背景知识进行教学。文化教学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研究电影作为语言教学材料的主要载体对学生学习动机的促进作用,以及电影对进行文化教学和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效果,作者以克拉申的语言输入理论,情感过滤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在南京邮电大学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实验的对象是南京邮电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二的六十位学生。六十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三十个学生。实验组的三十个学生应用影视手段来进行英语教学,而对照组的学生则采取传统的以教科书为主的英语教学方法。在学期结束时对两组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对比,然后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从实验所得的数据,可以看出影视教学对跨文化交际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影视教学持肯定态度。大多数学生认为影视教学对于提高他们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文章最后指出教师运用影视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电影,安排实用性强的教学活动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其他文献
《荒原》对现代诗歌之所以产生重大影响不仅仅在于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战后欧洲现代社会的文化和现代人的价值观,也在于它折射出不同于浪漫主义诗歌的城市诗学。《荒原》无
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在近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为世界奉献了五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和百余篇短篇小说。自19世纪中期以来,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商务活动更为频繁。英语作为一种公认的国际通用语言,在商务交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对既懂英语又懂商务的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米哈伊尔·左琴科是二十世纪前苏联著名的讽刺作家,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创作出大量诙谐讽刺的艺术作品。然而,独特的故事体创作手法使作家遭受到无端的政治责难,并最终导致人
词汇语用学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语用学研究领域形成的一个新的分支,它主要研究词汇语用意义,是词汇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相结合的产物。词汇语用意义就是语言运用者在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没有大学文凭的成年人都渴望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学习。于是,近年来远程开放教育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大学尤其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都开展了远程开放
无论翻译研究发展到何种程度何种阶段,原文文本始终应该是翻译的依据。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对文本的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最终由于片面强调文本而走向了极端。为了冲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