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主题式词汇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oneknow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是学习的任何语言的基础,尤其对于英语学习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词汇也是学好英语的关键,词汇学习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中高段的学生对于日益增加的英语词汇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能力,改善传统词汇课堂,提高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已成为教师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创立的一种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在一起,将知识和思维可视化的认知工具。思维导图进入教育领域之后颇受欢迎,尤其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十分广泛。已有很多研究者开始研究思维导图与英语教学结合的有效性,并且思维导图在英语学习中确实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构建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主题式词汇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图文结合的特点,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词汇学习,同时利用主题式词汇教学作为载体,总结提炼主题词进行相关知识的发散,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词汇教学设计,本研究从实际的学情出发,基于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基于思维导图的主题式词汇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新旧词汇之间建立联系。希望思维导图与英语主题式词汇教学的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目的的是探讨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英语主题式词汇教学设计。具体而言,研究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第一,思维导图是什么?主题词汇教学是什么?第二,什么是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主题式词汇教学设计?其有何特点与优势?第三,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主题式词汇教学设计的框架与思路是什么?第四,怎样进行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主题式词汇教学设计?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有关思维导图文献,形成理论研究综述。之后通过案例分析法对丰富的关于思维导图的英语词汇设计案例进行选择分析,最后设计出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主题式词汇教学设计,其中包括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主题式词汇教学设计的内涵、理路与策略等,并与其他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分析,取长补短,寻求主题式词汇教学设计的最佳方案。论文一共由八部分组成,首先是绪论部分;其次是论文的正文部分,第一章围绕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主题式词汇教学设计进行相关概述。主要其含义、特点与价值;第二章围绕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主题式词汇教学设计的设计理路;论文的第四章是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主题式词汇教学设计案例与分析,其中包括对教学片断的分析以及笔者进行的教学设计举隅;第五章是进行基于思维导图的主题式词汇教学时的一些理性思考;最后一个部分为结论。
其他文献
究其人的一生,前半生都在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为寻得一份好的工作,后半生都在努力工作为的是一个好的生活。工作和家庭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领域,平衡好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不管是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生活满意度还是对个体的工作晋升、事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教师肩负着幼儿的教育和保育工作,她们无论是对幼儿的成长,还是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衡好幼儿教师工作和家庭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依旧保持了稳定的增长率和较高质量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科技强国的政策号召,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新兴技术的发展,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被纳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范畴。杭州市立足长三角优势战略地位,提出“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定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人们对于精神层面上的重视却略显不足。反映在教育上,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已经低龄化到中小学生。特别是在刚经历社会改革和转型的农村地区,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对待教育学习的态度,在面对网络和现实中赤裸裸的金钱观和自媒体大肆宣扬的读书无用论等各种言论冲击下感到无所适从。读书究竟有没有用?读书的意义何在?是打工挣钱还是读书能挣钱,这是他们面对学习最大的疑惑。就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以来,我国的政府治理改革不断深化,在2016年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浙江省顺势把握当前行政改革的重难点,率先在全国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省实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放管服”进行深化改革的新起点,同时也是推进互联网与政务服务相结合的突破口。自2016年12月浙江省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在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提
家暴问题的日益严峻,不仅使得受暴者直接受到侵害,同样对目睹到家庭暴力行为的儿童产生严重后果,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暴力侵害儿童全球调查报告》的最新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33亿至2.75亿的儿童曾经亲眼目睹过父母间的暴力侵害,我国约有30%的已婚家庭存在家庭暴力的情况,凡有家暴,必有目睹。由此可见我国家暴目睹情况的堪忧,然而目前反家暴的行动重点一直在受暴的妇女,目睹家庭暴力的儿童成为了被遗忘的群体。通过
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环境、同辈群体、学科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少学生因未能及时适应导致学习落伍和道德滑坡。所以,为了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排除困难解除疑惑并且为他们提供实效指导,班主任和家长两位重要的教育者需要深度沟通,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然而在实际教育沟通中,很多高中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流于形式,沟通缺乏深度,这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高中班主任与家长深度沟通策略研究成了当务之急。本研究
古诗词教学向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但是古诗词教学也是阅读教学长期以来的难点,要实现古诗词应有的教学价值,使学生真正读懂诗歌,把握古诗词的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加深对古诗词的热爱仍然是任重道远。在笔者看来,情境是古诗词课堂本就应该具有的属性,却在现有的小学古诗词课堂中普遍缺失。只有精心创设古诗词的情境,才能让学生沉入古诗词所描述的
小学数学问题设计走向真实情境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思路,真实情境成为了培养学生真实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重要中介。基于真实情境探讨小学数学问题设计旨在让学生获得真实世界背景下解决真实问题的相同经历和实践,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可迁移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以真实情境为视角设计数学问题一方面有助于揭示小学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不光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还要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存在的价值,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趣。这要求数学课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且具有一定的难度以激发学生学的求知欲。例题教学是学生学习新知的重要桥梁,因此例题的教学也应该具备这些特点。同时《课程标准》也提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开发并合理利用课程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事物的更迭变的越来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关键环节,在阅读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影响和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发生了新变化,加之部编版教材的编排中又增加了课外阅读部分,因此探索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路径就成为了教师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面对加长的课文内容,学生容易出现理解不到位、阅读速度偏低、阅读兴趣下降的问题,而课内外阅读整合则在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