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780双相钢组织形态控制与使用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ghtyr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汽车行业也逐渐向车身轻量化的方向发展。高强度冷轧双相钢由于其铁素体和马氏体两相的组织构成具有低屈强比和高碰撞吸收能等性能特点,在汽车制造中应用最为广泛,但双相钢在实际的生产和应用中也会因为两相的强度差异出现局部成形性能差等问题,目前针对双相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退火工艺参数对两相分数和晶粒尺寸的影响方面,而关于组织形态对使用性能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以DP780冷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热轧初始组织和退火工艺参数对双相钢组织形态的影响规律,连续退火得到不同组织形态的双相钢,研究了退火工艺及双相钢组织对力学性能、成形性能及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热轧初始组织和退火工艺参数对双相钢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80℃/s快速加热工艺下,由于铁素体再结晶不充分存在冷轧变形态组织,马氏体呈带状连续分布,组织均匀度最差;而加热速度减小至5℃/s连续加热时,铁素体部分再结晶,马氏体带状程度减轻;分步加热工艺下,铁素体再结晶充分,马氏体均匀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中,组织均匀度最好。相同退火工艺下,热轧初始组织为贝氏体的B实验钢组织均匀度好于初始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的A实验钢。热轧初始组织不同,组织中碳元素分布及位错密度不同导致马氏体的形态及分布有差异。(2)基于热模拟实验的研究结果,通过连续退火得到不同马氏体形态及分布的实验钢,进行力学性能的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快速加热工艺下,组织均匀度最差,强度最高而延伸率最低,加工硬化率低;常规加热速度连续加热时,马氏体带状程度减轻,强度降低而延伸率升高,加工硬化率升高;分步加热工艺下组织最为均匀,强度最低,延伸率最高,加工硬化率最高。相同退火工艺下,B实验钢强度和延伸率匹配较好,强度最高为935 MPa,对应延伸率为12.1%。A实验钢组织均匀度较差,强度为797 MPa,延伸率为10.3%。(3)对不同退火工艺得到的实验钢进行弯曲和扩孔实验,并通过形貌观察研究裂纹萌生及扩展机理。结果表明,快速加热工艺下,马氏体带状程度最为严重,弯曲性能最差;5℃/s连续加热时,马氏体带状程度有所减轻,成形性能有所提高;分步加热工艺下,组织均匀度最好,弯曲性能和扩孔性能均为最好。当马氏体呈带状分布时,两相应变差较大,容易在马氏体区域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马氏体破裂。相同退火工艺下,B实验钢组织均匀度更好,成形性能优于A实验钢。成形性能随n值和延伸率的变大而提高。(4)通过设定不同实验参数对不同组织形态的双相钢进行烘烤硬化性能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铁素体晶粒越细小,烘烤硬化性能越好,最高达到98MPa。预应变低于2%时,BH值随着预应变量的升高而升高,预应变在2~7%时,BH值随预应变升高而降低;随着烘烤温度的提高,BH值逐渐提高;烘烤初期BH值上升较快,随着烘烤时间的延长,BH值上升趋于平缓。
其他文献
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依赖于教材,汉语当然也不例外。笔者在韩教学过程中,多次因为教材的编写问题导致备课一筹莫展,难以顺利开展教学。因此,该文章以三本韩国高中高频使用的初级汉语教材《白色中国语》、《高中中国语》、《生活汉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法发现三套教材各自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教学及编写建议。文章前言分别阐述了针对三套教材的研究缘由、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以及目前学界汉语教材编写情况的归纳。文章的
当前,国家改革进入深水期,急需借助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在这一背景下,银行零售业务作为一种消费型业务日渐兴起,加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银行对营运临柜人员需求降低,对厅堂人员要求提高,因而,提升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厅堂人员的信息素养愈发重要。过去柜面的会计核算及业务办理都需要人工,但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这部分操作性较强的人员被智能机器代替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驱使对
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一段分裂割据的时期,这一时期北方地区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唐代的关中平原地区曾经是全国政治经济的核心区域,然而在五代时期,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延续唐末以来经济衰退的颓势,陷入停滞阶段。本文从关中平原地区的地域特征和自然条件入手,来探究五代时期关中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以及商业发展和交通格局,并对关中平原地区经济衰落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本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根据某企业地铁结构件疲劳试验要求,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地铁整车以及端部底架的结构疲劳试验进行计算机仿真模拟,以找出端部底架试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部位,以及计算危险部位的疲劳寿命。根据对仿真结果的分析,为实际试验提供理论依据,并设计试验工装及加载方案,降低试验的成本,分析试验结果,以评价并验证地铁端部底架的疲劳寿命。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地铁整车模型的底架有限元分析基于Hypermesh
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是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汽车轻量化是在保证汽车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高强度材料的使用以减薄材料厚度、通过低密度材料的使用降低构件重量。低密度高强度钢成为国际上汽车钢发展的最主要技术方向之一,其中,低密度的δ-TRIP钢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中汽车钢重点技术方向之一。延伸率超过40%的高强度δ-TRIP钢中因添加3~5 wt%的Al元素可降低密度5~8%,但由于高Al添加导致
单点系泊系统是构成海洋石油开采平台一浮式储卸油船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机械结构部件。单点系泊系统主要的功能是系泊浮式储卸油船,同时,原油也会经由此处向储油船输送。因此,改善单点系泊系统内外环接触面间的密封性能,提高对原油传输环节的密封能力就至关重要。首先,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密封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静密封、动密封状态下的密封原理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了不同工况下密封圈的失效原因以及对密封圈失效的判据准则进
随着模具工业的不断发展,模具相关行业对模具钢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模具钢冶炼过程中内部缺陷及表面裂纹严重影响模具钢的质量,因而在锻造过程中减少或消除缺陷愈发重要。空洞缺陷多产生于锻件中心区域,空洞形状以球形与椭球形居多。本文利用Forge软件模拟锻件在锻造过程中内部球形空洞缺陷的闭合过程并对锻件裂纹进行了预测;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建立Φ2 mm单空洞位于锻件Z轴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上防卫政策的改变,对舰船、潜艇等海军装备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同时也促进了钛合金在海军装备上的应用。TC21钛合金作为一种高强高韧的损伤容限钛合金,已成功应用于航空结构件的制备,针对舰船用钛合金的工况特点,本课题在TC21钛合金的基础上开展了成分优化研究,设计了改性的TC21G钛合金,研究了 TC21G钛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其制造船用材料奠定基础。利用平面应变压缩实验
航空轴承用马氏体不锈钢必需经过渗碳以提高表面硬度与耐磨性,气体渗碳是目前采用的主要渗碳方法。已有的大部分研究均集中于低温(<550℃)渗碳工艺,即通过抑制碳化物析出获得碳过饱和的马氏体或奥氏体基体,但其缺点是渗层深度浅、硬度梯度大,不能很好的满足航空轴承钢的需求。近年来,真空低压渗碳工艺因其具有渗碳温度高、效率快且同时可避免内氧化与表面炭黑等优点逐渐取代常规气体渗碳工艺。针对新一代航空轴承用马氏体
因常规能源储藏的有限性,资源本身的稀缺,以及使用过程中带来的温室效应、酸雨以及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结合各国能源发展战略,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的主力军,具有无枯竭危险、安全可靠、无污染排放、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能源质量高、建设周期短等优点,近些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在市场中吸引了很多投资商。从过去十年我国光伏发电项目装机量急剧增长的数据可见一斑,根据国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