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史相关论文
《古音汇纂》辑录了先秦两汉以来重要典籍及其传注中的音注、重要字韵书及音义书中的音切。《集韵》在《广韵》的基础上大量增收典......
元代的语音是汉语近代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元曲是一种通俗文学,它是根据当时的实际语音押韵的,一定程度上反......
文章从材料、方法、观点等三个方面对乔全生所著《晋方言语音史研究》进行了评析,认为该著作有坚实的材料基础、会通的研究方法和......
摘 要:《原本广韵》是《四库全书》中保存的一种《切韵》系韵书,学术界对它的成书年代,长期以来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笔者将《原......
利用历代韵文研究历代韵部,常常用到韵脚字系联法进行归纳,但是古书在流传过程中会出现韵脚字的讹误。不进行校勘,就会影响到韵部......
先秦时期,"车"在共同语中读"[ka]",汉代至唐代,"车"读"[■]"和"[kju]"。"车"的"[■]"音在宋代以后变为"[■]",元代以后变为"[■]"......
目前对汉语东北方言史的研究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对汉语东北方言语音史研究文献的挖掘已经找到了一条可以行进的路线,且已经形成......
期刊
《南华真经直音》是北宋贾善翔为方便人们诵习《庄子》而作的音义书。在形式上承袭了陆德明《庄子音义》而有所改作。内容上所涉及......
<广韵>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韵书.31年后,北宋政府又颁行另一部大型韵书<集韵>.两书成书年代相去不远,反映语音却异.本文通过两......
师范院校汉语语音教学出现古汉语语音与现代普通话语音断层的现象,师生对汉语语音史缺乏系统的历时性观念,对于地区方言与普通话差异......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是最能反映<礼部韵略>原貌的重要资料之一.据我们初步调查,传世的<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主要有七种不同的版本......
薛致玄为宋元之际活动于陕西关中和甘肃平凉一带的高道,其《道德真经藏室纂微手钞》仅见存于明《道藏》,并非完帙。音释数据不多,形式......
藏本《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早于《四部丛刊》的顾氏仿宋刻本,有着很高的版本及语料价值。其音注内容来源不一,在属性和类型上具有......
标调注音最初见于魏晋时期解经注经的随文释音中,后来的辞书包括《玉篇》《广韵》等也都有个别标调注音的情况.因为反切注音的缺陷......
近代撮口呼是由中古合口三四等细音复合、凝固而成,[y]音出现是撮口呼独立、近代四呼最终形成的标志,分"鱼模"为"居鱼、呼模"两韵以应......
本文主要对(《万籁中声》中新增的五个字母和声调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同时探讨了书中的一些语音现象在语音史上的价值。......
本文从<说文解字>所下定义和所举字例着手,阐述了转注造字法作为一种专为同义词造字之方法的内涵和特点,进而论证这种造字法并非只......
"庚韵系庄组声母字",是汉语语音史研究中无法回避且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学者对此作出阐析和研究,笔者有意对前贤......
明《道藏》收录有宋史崧《黄帝素问灵枢集注》,其主要价值体现在版本及珍贵的历史语料两个方面。此书今存版本众多,但根据藏本的卷目......
古代中国土地广袤,经济落后,各地人民很少有机会相互交流,方言区极多,系统记载各地方言的韵书几乎没有,即使有韵书,也是零散。方言是语音......
《道德会元》作者李道纯占籍盱眙。《道藏》本是较早刻本之一。他以直音、反切、纽四声几种方式为《老子》施音,既前有所承,同时也据......
《道藏》本《通玄真经》的释音有着很高的语料价值。藏本、宋本、铁华馆丛书本三个版本虽略有出入,实出同源。唐徐灵府《通玄真经......
金高守元《冲虚至德真经四解》录存了晋张湛、唐卢重玄、宋徽宗、范致虚四家《列子》注文。由于产生时间早,有着可靠的文本真实性,......
贾谊《吊屈原赋》中有不少地方运用了语音技巧,表现在句式的长短、声律的规则、押韵的讲究、相应节奏点上的语音复叠与对比以及叠......
地方志是记载一定时空内一个方面或各个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其中的方言材料是研究古代汉语方言的重要资料之一,据此可以回溯现代汉......
山西晋方言语音研究为汉语语音史提供了丰富的语音材料,并充实了汉语语音史研究的理论,从而为构建汉语语音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对赣语昌都片167个方言点调查,发现昌都片赣语中古上声演变类型共有4类:浊上归去型、浊上(浊去)归阴平型、阳上型、清上送气分......
宁夏地区历代碑刻铭文和地方志文献非常丰富,为文学、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为区域语言学研究提供了......
以《玄应音义》为例,总结出考察作切多音字常读音的三种方法 :1.同系排比归纳法,通过排比多音字作切的全部用例以确定其常读音;2.......
学者们构拟的上古音里,二等韵的声母常常是个带-l-或-r-的复辅音,或者韵母带有某种介音。然而在中古音的构拟中,二等韵一般都没有介音。有相......
多音字常读音的研究是汉语语音史中单字音研究的新课题.通过对反切用字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反切用字具有“表音不表义”的特性......
文章以学术创新的视角对乔全生《晋方言语音史研究》展开评析,从著者的深厚学养、扎实的研究资料和严谨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了该......
本文在对两种相左观点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闽西北方言的“来”母s声现象不但跟上古汉语无关,就是跟《切韵》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