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盛兰相关论文
我自从移居西郊以来,很少进城看戏了。冬夜,寒风凛冽,剧场内却热气腾腾,成千的观众正陶醉在《得意缘》的演出中。《得意缘》这出......
2014年,中国戏曲学科发展态势平稳且不乏亮点。习近平总书记于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戏曲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北京度过的。我所受到的京剧艺术的启蒙教育,可以说是始于北京前门外的广和楼,或者说始于常年在那里演出的“富连......
位于台北市中心的两厅院,黄瓦飞檐、红柱彩梁,仿故宫太和殿的戏剧院与仿保和殿的音乐厅遥相呼应,分据南北向,环抱四座广场,构成台湾最受......
在中国京剧的众多大家当中,有创新派,也有守成派。作为四大须生之首的马连良,无疑是他们当中最具创新精神的代表人物。他一生致力于京......
今夏,往上海参加俞振飞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行前读俞先生相关资料,想到一些问题,零散记在下面。一、俞振飞与书卷气俞先生在......
漫画家李滨声是个忙人,没退休之前,他是报社的高级编辑;退休之后,他比从前更忙了,出画册、票京戏、上影视等。京味电视剧《武生泰斗》和......
中国京剧名丑、一代表演艺术家叶盛章在一夜之间无影无踪。次日清晨,有人在京城护城河边,发现叶氏的尸体漂浮在水中……光阴荏苒,......
“怜君身似江南燕,又逐秋风望北飞。”这似乎是马连良生命历程的写照,他一生对于艺术苛刻到精致,对于生活精致到苛刻,一个唱腔,千回百转......
<正> 同样是贯口式的大段京白,因为内容不同,要求的艺术效果也不同。萧长华灵活地运用念白艺术,创造出一种“平口化的贯口”念白,......
我从1977年起在《中国戏剧》(原名《戏剧报》、《人民戏剧》)工作多年,任职摄影记者,与剧团和演员接触机会比较多,与京剧演员的接......
京剧分生、旦、净、末、丑诸行当,在画家沈容圃绘制的《同光朝名伶十三绝图像》中,即有文丑刘赶三和武丑杨鸣玉,皆名重一时。清末民初......
<正>一个流派的创始人必有自己的代表剧目,艺术理念、艺术呈现无不体现在其代表剧目中。袁世海在继承郝(寿臣)派的基础上拓展戏路,......
1950年印出我的评论集《意度集》后,我寄了一册给健吾先生的清华同窗钱钟书先生,他回信说:“你能继我的健吾(刘西渭)学长的《咀华》而起,且大......
父亲(章伯钧)在反右运动中,直接连累的京剧名演员有三人。一个是李万春,另两个是叶盛兰、叶盛长兄弟。艺人哪懂政治,却被政治搞得头破血......
<正> 小荣椿和"杨家将"杨隆寿生于1844年,父名杨福源,幼年进京,习昆曲,成名家,后入升平署为供奉。杨福源有二子,隆寿居长,幼年从长......
茹门四代武生名门刘松昆梨园世家,在京剧界何止几百家,有的已延续了七代,但代代继承祖艺一行当的就屈指可数了。茹记从莱卿到元俊已是......
<正> 像《白蛇传》这样的传统老戏,四大名旦及其他著名旦角演员都演出过,只不过很少有人演出过全本《白蛇传》罢了。梅兰芳、程砚......
<正>某日闲暇无事,把从网上下载的叶少兰、朱宝光等演出的《白门楼》看了一遍,看后不觉过瘾又把叶盛兰先生的音配像(和1957年的《......
<正> 一、概述戏曲表演艺术同,是戏曲演员创造角色形象的艺术。它是构成戏曲演出的基本因素。戏曲演员同编剧、导演、音乐和舞台美......
谈“群戏”孙焕斌我自幼酷爱京剧,记得1947-1951年间,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学徒,就与京剧结下不解之缘。当时的京剧正处于鼎盛时期。上海滩戏院众......
<正>叶蓬,著名杨(宝森)派老生,京剧教育家,193年6月出生于梨园世家。曾祖父叶中定,是著名花脸。祖父叶春善,善工老生,28岁始办富连......
在号称“汉唐三千宋明八百”的浩繁京剧剧目中,以《三国演义》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大戏小戏真是不少,可像《群英会·借东风》这样至今......
<正>因"柳""留"谐音,在中国,杨柳从《诗经》开始就成了人们咏唱离情别绪的主角。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庾子山《枯树赋》末尾引桓大司马......
<正> 在“扶风社”搭班由于我四哥叶盛兰出科时,学得多,会得广,演得好,马连良师兄要求他到“扶风社”搭班。我父亲也同意四哥在“......
忆盛兰兄张君秋今年是叶盛兰先生的80诞辰.京剧界为此举办纪念盛兰先生的活动,并缅怀、研讨他生前的艺术业绩。我作为曾同盛兰先生多年......
香飘四十载妙曲溢芬芳──纪念京剧《白毛女》诞生四十周年赵炳毅今年春期间北京电视台播放了一组元宵节特别节目,有许多新老京剧名......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既然京剧本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