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相关论文
文章以颜真卿所书《晋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碑铭》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文献资料,研究颜真卿笔下的道教女性志主—......
颜真卿,字清臣,唐代著名书法家,是融古开今的开模。唐代继承了魏晋的风习,爱好书法,擅长书法,并使书法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颜真卿是唐代书坛新风的开创者,其深研文字训诂,并善多种书体。颜真卿自中年时对破体书进行探索实践,尝试将楷、行、草书相结合,呈......
近年来,清代笔记、日记史料的整理与汇总为我们完善过往的书学研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也使得书法研究可以相互佐证,有史可依。史料......
“字如其人”说法古来有之,体现了书法艺术与作者品格的联系。颜真卿不仅是书法名家,在历代叙事和书写中,他也往往被尊为道德楷模、民......
在书法史上,米芾率先提出“篆籀气”这一词,在其《宝章待访录》中云:“颜书《争座位帖》有篆籀气,字字意相连属飞动,诡形异状,得于......
2020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龚东村北发掘了一批隋唐时期墓葬,可确认为元氏家族的墓葬3座。其中元大谦、罗婉顺......
本文以杨凝式及欧阳修为线索,对五代至宋初的书写进行集中考察,尝试探讨其延续或转变的内在机制以及观念的作用,并以此回应内藤湖......
在阅读《红楼梦》时我们发现大量有关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描写,或是绘画,或是诗词歌赋,或是书法,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传统艺术都与当时......
二〇二〇年夏天新出土的颜真卿所书《罗婉顺墓志》,是目前国内唯一经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早年书迹真品,这对研究颜真卿早期楷......
清初书法,碑风兴起。鉴于晚明时期“尚奇”的审美倾向,清初书法开辟出一条“因奇尚拙”的金石书画道路。石涛便是清初践行以“金石......
本文通过对颜真卿《祭侄文稿》的墨色变化、奇异字形和涂改等现象与作者书写时的情境进行联系和分析,阐释了忘情状态下书风的变异......
2020年秋天,陕西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消息,说在秦汉新城一带清理隋唐墓葬时,确证发现元氏家族墓三座,其中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合葬墓......
▲被后世誉为“在世颜书第一”“天下行书第二”的《祭侄文稿》,体势开张、笔法圆转、章法自然,墨法可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它亦......
颜真卿书法经典形象是从宋代开始确定的,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宋四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从“宋四家”评论颜真卿书......
【摘 要】颜真卿《多宝塔碑》是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推荐的临摹范本之一。小学书法教材选用颜真卿的《多宝......
【摘 要】在楷书训练中,唐楷法帖的选择,初始多以《勤礼碑》为首选似乎成为不变的公理。在初学阶段,风格突出的《勤礼碑》恰应放在第......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唐中兴颂》的创作原境进行解读与剖析,探究其作为具有政治纪念碑与双重文化符号意义的大地艺术,所具有的独特意......
在应试这条路上,当今考生吃的苦,古代考生也一口没错过。谁能想到,平日里老师耳提面命让我把字练好,背后竟承载着历史的教训! 所有的......
《祭侄文稿》全名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墨宝,原作纸本,共234字,另有涂抹修改32字。《祭侄赠赞善大夫季......
杜甫(712—770)生前曾卷入一桩皇帝钦定的大案、要案。在这个案件中,“济时敢爱死”(杜甫《岁暮》)的一代“诗圣”作为被告出场,而耿介、......
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709年—785年) 字清臣,生于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唐代杰出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人......
这一年,平原太守颜真卿50岁了。 50岁是个人生的重要年头,要是做寿就该称为“大寿”,但凡家里有点条件的都难以免俗,且颜真卿也是个......
颜真卿已年过古稀,可无论面容,还是精神,都似中年壮汉。传闻有位方士赠他数颗仙丹,此事轰动京师,就连唐代宗都遣使讨药。若说没有仙药,便......
【关键词】颜真卿;祭侄文稿;经典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 29-0032-03 《......
进入苏州虎丘风景区,迎面便是千人石。千人石北面是座人工堆垒成的山丘,与虎丘山连成一片,是观虎丘的好去处。右侧几步远有个“别有洞......
2019年1月16日,以“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为题的特展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颜真卿究竟有没有超越王羲之? 中国美术学院......
书法:借观他人藏品,以古为师,自成一家 早年的董其昌家中仅有薄田20亩,为了躲避苛政劳役,董氏家族从当时落后贫瘠的上海县(今上海闵行......
一 公元784年夏天,蔡州,几个野蛮的叛军士兵,勒死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这位被勒死的老人,就是一代书法大师颜真卿,时年76岁。......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它时惊艳的感觉。 我随着人群,悄无声息地前行,在这鸦雀无声的展厅中,仿佛连呼吸都是一种罪过。隔着一尘不染的......
中国毛笔素有“绕指之柔”的名号。不知你是否认真观察过它?它的笔锋虽然是用动物的毛发制成,可它并非完全柔软。它的笔根处被捆紧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