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韶华,不负青春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be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重视学习的民族。但无论在哪个朝代,总会有一些游手好闲、荒废学业之人。许多文人就会以“劝学”为主题创作诗文,说服和勉励他们努力学习。劝学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延续下来。
  孔子劝学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荀子的“学不可以已”掷地有声,乐府诗《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勉励他人学习要趁早……在许许多多的劝学诗文中,颜真卿的《劝学》和孟郊的《劝学》无疑都是很耀眼的篇章。
  说到颜真卿,大家应该都会想到他学习书法的故事。有一年,酷爱练字的颜真卿弃官到著名书法家张旭门下学习书法。可是张旭不给他讲书法方面的要诀,只是让他日复一日地临摹。一段时间过后,颜真卿实在是想不通,便带着一肚子的疑惑跑去找老师问秘诀,可老师说真正的诀窍就是苦学与师法自然。颜真卿还不甘心,便抓住老师的衣角反复哀求。老师被惹恼了,气冲冲地对他说:“好吧!那我就告诉你,但凡一心想寻求诀窍、走捷径的人,永远都不会有成就。” 话毕,老师便拂袖而去。这句话一下子使颜真卿幡然醒悟。从此,他再也不去寻找什么诀窍,只是埋头苦学、苦练,这才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看完这个故事,再来看颜真卿的《劝学》,是不是觉得特别容易理解?这首诗就是他在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劝学:学习要勤奋,要早起,要不分昼夜。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等年纪大了,再想要学习就晚了,后悔也没有用了。
  说到孟郊,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他的《游子吟》以及“苦吟诗人”的头衔。孟郊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来往。他两次参加科举都未能及第,直到46岁才考中进士。孟郊命途坎坷、仕途多蹇,在应试及第后有了一些改变。虽然屡遭不幸,但孟郊对学问的追求从未改变。不仅如此,他还始终没有忘记劝说身边的人。
  在这首《劝学》中,孟郊在首联便说明了一种人生态度:做学问犹如击打石头,只有击打才能看到火花,不击打则连一点烟也不可能会冒出来。这说明行动是做学问的第一要素。颔联中,进一步阐述了这样一种人生观:一个人只有做了学问之后,才会明白更多的道理,如果不去学的话,那么永远不可能会获得知识。知识是不会自己走进你的头脑里的。颈联的描写更加深刻:世间的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实践来获得;只有自己学到的本事,那才算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尾联作了总结:一个人在青年时代一定要努力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学问。若在这个时候不发奋,等到老了,你可能会一事无成,毕竟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是少年。
  颜真卿从学习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而孟郊不仅劝告年轻人要趁着年轻时多读点书,还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也表达出来了。
  不管是颜真卿还是孟郊,他们写劝学诗的目的都是勉励自己和他人。而这种劝勉,放到现在依旧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
  诗词小挑战
  1.颜真卿的《劝学》中“黑发”与“白首”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2.孟郊的《劝学》告诉了后世怎样的道理?
  诗词小挑战参考答案
  1.“黑发”和“白首”均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作者通过“黑发”和“白首”的对比,强调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等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
  2.要想有收获,自己就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实践,因为别人得到的智慧不能成为自己的才能。大家一定要趁著青春年少的时候好好学习,切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其他文献
妈妈带着儿子来到我的工作室。几句寒暄后,妈妈“唉”的一声叹了口气,讲起了读初中的儿子新近的故事。  “儿子经常被同学欺侮,我们一点都不晓得。”对于妈妈的气恼,坐在身旁的儿子很淡定。他随手翻开桌上的一本书,任意地阅读着,不看妈妈,不听妈妈唠叨。他,像孩子吗?  “昨天,他爸无意中从一个朋友的女儿那里得知儿子在校的一些事情。那女孩与儿子同班,据她说,儿子因为超过1.7米的高个,被老师安排坐在后面。又因
拣拾童年的“珍珠”,发现小时候做过的有趣的事情还真不少,有些事现在回想起来还真让人难忘。下面就给大家说一件我去买盐的事。  有一天,家里的盐用完了,妈妈叫我到村头的小卖部去买。“遵命!”我调皮地向妈妈做了个鬼脸,拿起钱,一溜烟地飞奔而去……  到了小卖部,我匆匆买了盐,又兴冲冲地往家里走。在路上,我心里涌现出一股好奇:包里的盐是什么味道的呢?我想,不知道是什么味就直接尝尝吧,于是将盐包弄了一个小洞
点评  这篇作文紧扣“集体”这一话题,讲述了“我”和其他三名同学成立环保小分队,对企业偷排污水情况进行暗访,获取证据,最后进行举报的故事,赞扬了环保小分队这一特殊集体的机智、勇敢。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文章也明显有一些缺陷:一是人物形象不够鲜明,描写过于简单;二是文中有些地方缺少必要的交代,还有些地方过渡不够自然;三是故事情节比较平常,缺少波澜;四是缺少抒情、议论。  升格建议  ☆一是对第②段中
昏黄的灯光温柔地洒满一地,映在桌前重重疊叠的照片上。妈妈说,这些照片都是我们一家人的,里面有我一路成长的影子。  第一张照片,是我出生一百天的时候拍的。那时候的我,脸胖嘟嘟的,脚站在爸爸宽大的手掌心里,手被妈妈轻捏着。那时的爸妈都很年轻:爸爸头上还有浓密的黑发,目光炯炯的,他咧开嘴笑着,可以看到洁白的牙齿;妈妈有一头秀丽的长发,柔顺地披在肩上,她脸上的皮肤光滑平整,眼里满是慈爱。他们脸上有着初为父
生活中,瑕疵无处不在,美中也难免存在瑕疵,所以让我们学会接受甚至欣赏瑕疵吧……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有时有了一点瑕疵反而显得真实可亲。  可是,现在的人们似乎都成了完美主义者,对瑕疵十分厌恶。学生们总是被寄予“品学兼优”的期望,“力争上游、勇夺第一”的话让孩子们耳朵听出了老茧;雄心勃勃的上班族们都在为追求完美而披星戴月,却是以牺牲自己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走在街上的女士们,为了符合大众近乎
1.一年又一年,我们回家过年(栏目:视线)  一年又一年,我们回家过年。我们要回家,是因为有鬓发斑白的老母亲倚门望归,有老父亲的无言等待,有夫妻分别太久的期盼,有孩子对父母的样子已然模糊的迷茫……回家,更是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愁,那门前的老树、屋后的土丘承载了我们儿时的多少记忆。那块土地才是我们来时的源、归时的根。  2.古典诗词中的“过年”(栏目:视线)  王安石的《元日》写的是大年初一:“
答:白炽电灯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制成的,开关闭合时,灯丝中有电流通过,灯丝发热到白炽状态就发出明亮的光。白炽灯的平均使用寿命约1 000小时,因为灯丝在白炽状态下,金属钨要升华,有固体微粒不断从灯丝上跑出来。温度越高,升华越厉害。升华的结果是使灯丝逐渐变细,使用时间长了,灯丝细到一定程度,就容易烧断。显然,减少灯丝升华,就等于延长了灯泡的寿命。  开关闭合的瞬间,灯丝是在强电流、大功率下工作的,灯丝温
第十六届中国中学生创作活动(2020—2021年度)江西区暨江西省第十二届中学生创作活动自2020年9月启动,12月31日截稿。在4个月的时间里,组委会共收到来自江西省各地的参赛作品1000多篇。经过层层筛选,江西区初中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名单公布如下。获奖证书将于近期寄出,请注意查收。  更多参赛和获奖资讯请扫描封面二维码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初中生之友杂志社”获取。  [全国一等奖] 
如果你有话想说  我有一个让身边人觉得无聊的问题,一直得不到答案,很困惑,希望静子姐姐能帮我解答。  “屋外的光线很暗,停电了,我躲在屋里不敢出去。那阵子人贩子闹得厉害,就在几天前,村里孩子又被拐走了一个,家家户户都紧闩着门,所有人都成了惊弓之鸟。”这是爷爷在讲述他的苦难童年。末了,爷爷看看我,叹息一声:“你要留心些,人心叵测,这世上的恶人很多啊。”从那时起,我就不知不觉地开始担惊受怕,总觉得身边
有一道这样的趣味题:  下列典故或传说,哪些与李白有关?  ①坦腹东床 ②水中捞月  ③铁杵成针 ④梦笔生花  ⑤才高八斗 ⑥玄宗调羹  ⑦贵妃捧砚 ⑧天上谪仙人  ⑨力士脱靴 ⑩煮酒論英雄  这十个成语,个个都含有故事,是典型的“典故成语”。这十个典故成语,除了“坦腹东床”“水中捞月”“才高八斗”“煮酒论英雄”这四个外,其余六个皆与李白有关。不关涉李白的我们暂且不论,先说说与李白相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