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史相关论文
本文对纳西东巴文中卐字的音、形、义及其来源、传入时间、传播路线等进行 了研究,结合纳西族与其周边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史,认为纳西......
自1898年我国第一部由女性翻译的西洋文学作品问世以来,以女性为主体的文学翻译活动已历经百年有余,女性翻译家为我国的文学译介做......
中国的翻译日本书刊,在十九世纪末叶以前,不但在数量上极少,而且在质上也很成问题,绝大多数是零碎的。到甲午战争打了个大败仗,发见日本......
大学毕业10年,从懵懂女孩到嫁为人妇再到年轻妈妈,如今幼女也已6岁,但来自于糖果的甜美之味仍让我无法抵挡,我想那是源于儿时仅售几分......
[关键词]新人教版,2007年人教版,丝绸之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1—0071—02 河南......
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玄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那烂陀寺。他拜见了那烂陀寺的主持戒贤法师。一番询问之后,戒贤法师竟无故落泪,究......
本文以武汉为研究地域范围,在尽可能多得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致力于对1861年到1940年问在武汉活跃的外籍建筑师群体进行一个基础资料......
19世纪末,在西方人眼中,长途旅行和探险仍然都是男性公民的专属权利,直到1898年,一位65岁高龄,身患多种疾病的英国女人,探险了印度与朝鲜......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日本松山芭蕾舞团一行91人于2003年10月7日至18日在上海大剧院演出二场、北京天桥剧场演出四场......
中日两国的联姻史如同两国文化交流史一样也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的。期间由于战争等原因有过一段冰河期。可是,中日两国问外交关系的......
2010年,是中意两国建交40周年,也是意大利中国文化年。而今年也是中意文化交流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利玛窦逝世400周年。这位......
370多年前,日本实行的是非常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1635年,仅把长崎作为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规定只有三个国家的船只可以进入,其中之......
小铜人在秦淮河干什么? 赵阳回想起第一次与小铜人偶遇是在民间收藏方兴未艾的1993年,他去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淘宝,在一家店铺里看......
本文以俄语在当代塔吉克斯坦的作用与地位为研究对象,主要在回顾俄罗斯与塔吉克斯坦文化交流史的基础上探析俄语在塔吉克斯坦的法......
为庆祝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由中日友协、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日中友协等联合主办的“平山郁夫艺术展”于4月17日至26日......
1700年11月,白晋给莱布尼茨写信,称赞《易经》是中国一切科学和哲学的源头,它高于当时欧洲的科学和哲学。白晋把中国的起源放到18......
本文以现代文化与教育史上声名显赫的蔡元培、李石曾之关系为中心,凸显他们在担任中法大学校长任上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文化张......
禁止外语缩略词是为了维护汉语的纯洁性,这本无可厚非。但我们还要注意另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史中,语言文字间的......
正值中国与保加利亚建交65周年之际,2014年12月9日,由保加利亚美术家协会联盟、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等共同......
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肤色相同,两国具有久远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史。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深受越南人们所喜爱。早在公元970—978年......
在对“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这一专题的相关史料进行梳理和译注过程中,有关公元14世纪初叶一部阿拉伯诗集———《中国集》之文字......
在朝鲜与清朝的文化交流史上,1765年洪大容的中国之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重启了两国知识分子的交流,推动了朝鲜学术文化的进步,尤......
在众多对中国近代史学理论产生过影响的西方哲学家中 ,新康德主义西南学派的代表人物李凯尔特 (HeinichRickert) ,似乎早已被研究中国近代史学理......
“五四”是中国文化的转型期,“救亡”与“启蒙”是“五四”的两大时代主题,外来压力和自身需求造就了文学翻译的黄金时代。由于人......
郑家馨(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顾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30年来,我国研究非洲史的学者,在研究基础上出版了好几部有关中非关系史和......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悠久的文明、独特的历史和相似的奋斗目标.中印关系的走向,将直接影响亚洲地区乃至......
2013年11月5日至2014年2月1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
许明龙所著《黄嘉略与早期法国汉学》一书已由中华书局于2004年1月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很有水平的学术专著,值得研究中法关系史和早......
一rn在全球化的当下,明清间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渐渐地热了起来.因为只有在1500-2000年这样一个长时段的历史叙述中,全球化的一些......
中图分类号:TS9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44-0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的关系,使两国间拥有悠久的文化交流史,其中,中日......
季老青年时代负笈海外求学,主攻印度学和语言学,中年投身中印文化交流史、佛教史研究和翻译工作,晚年开始引领敦煌学研究.30多年来......
根据季羡林先生的研究,最迟在西周初年,中印已经开始了文化交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文知识有可能传入印度~([1])。唐朝建立后,与中......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上,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曾经有过多次大规模的接触和交融,如汉唐盛世时期印度佛教文化的输入、明清时期以利玛窦......
近百年来,通过几代学人的努力,日本学界在清代中前期中日关系史领域的研究可以说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特别在外交史方向,以往学......
郑和下西洋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在这期间尤其发挥了重要作用,郑和不仅给世界各国带去了精美的瓷器,同时网罗......
"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华人共同的心声.在全球经济逐渐一体化,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的今天,......
樊守义(1682~1753),又作守利、守和、诗义,字利和,乃山西省临汾人氏。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樊守义的《身见录》是一部至关重要的著作。 ......
2008年是丝绸之路申遗极为关键的一年。随着各项工作的实质性推动和进展,丝绸之路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下一个世界遗产已经迎面而来。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