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尚书》相关论文
本文在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和其他学人辨《尚书》古文之伪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出土的战国楚简等相关资料,申论"尚书大序"中古文《......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资料汇编,汉代时已有今古文之别。本文所涉古文《尚书》特指今传本《尚书》中与伏生本33篇相对之25篇......
《郭店楚墓竹简》中《老子》甲的“绝伪弃诈”的伪诈,指的就是儒家鼓吹的仁义,讲“绝仁弃义”比讲“绝伪弃诈”更贴切老子的逻辑方法......
古文《尚书》与《尚书孔传》是历代诸多学者研究尚书学的典型文献语料。在二者中均使用的时间副词有“常”“初”“既”“将”“今......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中"奋三为一",李善和五臣均释为于《尧典》、《舜典》外,新作帝典一篇,合三篇而为一,这种解释实为误解。"奋......
上古时期的特殊物质条件、文献流传环境及特有文化传统和心理,决定了以《尚书》为代表的“待甄别文献”的源流相当复杂。对“伪书”......
《尚书》与《逸周书》是两部重要的先秦典籍,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其中任何一部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都无法绕开另外一......
自南宋以来,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疑古思潮,其中以怀疑古文《尚书》为最时行。为"证伪"目的,清初阎若璩以128条论据写成《尚书古文疏证......
古文《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一语,一般解为"自满招损,谦虚受益",语义色彩上抑前扬后。从字词训诂和儒家中道角度理解,此......
清初阎若璩所撰《尚书古文疏证》,以128条论据证明了古文《尚书》之"伪",历来评价极高。然而,经过长期研究,却发现该书采用了八种......
《尚书》的文献源流极为复杂,但是,通过理性分析基本可以确认的是:《尚书》的"今文"部分基本可信,"古文"部分也决非凭空捏造而必有......
古文《尚书·说命》历来被认为是“伪书”,因而它所记载的商朝武丁时期有着“圣人”尊号的一代名相傅说的事迹和思想,往往被人们所......
自南宋以来,学术界出现了一股疑古思潮,其中以清初阎若璩撰《尚书古文疏证》为典型代表。该书以128条论据证明古文《尚书》之"伪",......
一般认为,对古文《尚书》之伪的认定经几代学者考辨,由清初阎若璩基本完成。但在古文《尚书》之伪已成学界主流观点时,仍然存在着......
河北定县八角廊西汉墓出土的《儒家者言》竹简,是《家语》的原型。今本《孔子家语》,历来都有“伪书”之说,作者认为王肃自序得自......
“清华简”系清华大学于2008年入藏的一批流失境外的战国古代竹简。与其他的古代竹简不同的是,清华简的内容是以“经、史”为主,也......
学术界怀疑古文《尚书》为"伪书"的一条重要论据,就是古文晚出。但经过稽查考核,证明古文《尚书》自西汉以后长期流传于世,至魏晋......
清初阎若璩撰《尚书古文疏证》,以128条论据证明古文《尚书》之"伪",自此书问世三百多年来,一直好评如潮,盛行不衰。但笔者经过长......
商王武丁得贤臣傅说事,为其卓著而独特的圣迹之一。《史记·殷本纪》曾详述此事。关于此事的文献记载始见于古文《尚书·说命》。......
《尚书》主要记载了上古的政事史料,由于主要是训诫、誓词或策命,多有口语,因而,《尚书》是研究这一时期语言不可或缺的语料。今存......
今传本孔颖达注疏的《尚书》,其中二十五篇是伏生所传今文本中没有的,称为古文《尚书》,亦作“晚书”。阎若璩一派认定古文《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