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资料汇编,汉代时已有今古文之别。本文所涉古文《尚书》特指今传本《尚书》中与伏生本33篇相对之25篇“晚书”。经过先哲的不懈努力,晚出古文《尚书》在清初即已被认定为“伪书”。就目前的《尚书》学研究来看,系统研究古文《尚书》的较之今文《尚书》要少很多,尤其是语言学方面,至今少有人问津。 动词是句子的核心,是汉语词类体系中既重要又复杂的一个类。本文选取单音动词作为研究古文《尚书》语言的切入点,力求展示古文《尚书》语言的时代特点。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古文《尚书》及其研究价值,概述《尚书》动词的研究现状,在归纳目前已有的汉语动词立类标准的基础上,采用王力先生的“词汇·语法范畴”理论,对古文《尚书》单音动词进行界定。 第二部分为本论,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古文《尚书》463个单音动词进行分类描写,分六大类:行为动词、心理动词、状态动词、趋止动词、关系动词和能愿动词,并就每一类动词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第二章主要从语法层面对古文《尚书》单音动词进行研究。从动词作句子成分方面考察单音动词作谓语、主语、宾语、定语及补语的情况。同时,具体分析古文《尚书》中与动词关系密切的三种特殊结构,即连动结构、兼语结构和双宾结构。第三章将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作比较,从两者单音动词的数量分布、词义、语法等方面揭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第三部分为结语。总结古文《尚书》动词的特点,诸如:动词的小类多样,动词已经具备了较为复杂的语法功能,动词词义较为丰富。同时,概括今古文《尚书》比较明显的差异点,如:“顺”字“顺从”义和“者”字结构的出现,“足”可作能愿动词,心理动词所占比例大于今文《尚书》以及连动结构的复杂化,推导出古文《尚书》成书晚于今文《尚书》的结论。 本文对古文《尚书》单音动词进行了穷尽性的统计和分析,以冀为汉语动词的研究和古文《尚书》的辨伪工作提供一些语料和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