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传本孔颖达注疏的《尚书》,其中二十五篇是伏生所传今文本中没有的,称为古文《尚书》,亦作“晚书”。阎若璩一派认定古文《尚书》为“伪作”,但也有学者诸如毛奇龄等为其正名,或持谨慎保留的态度。作为研究《尚书》的重要一部分,“晚书”二十五篇即使不是真正的孔壁古文,其在思想史、语言学史、历史学史等方面仍具有极其珍贵的学术价值。本文以复合词作为研究古文《尚书》语言的着手点,进行今古文《尚书》复合词的对比研究,力求展示古文《尚书》时期复合词的面貌及其特点。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从古文《尚书》及其研究价值、《尚书》复合词研究现状、古文《尚书》复合词判定标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古文《尚书》本身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即使其不是真正的孔壁古文,但在史料的辑佚、华夏民族思想本源的探寻、语言学史的研究等方面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学界对《尚书》复合词研究基本局限于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复合词至今未见专书、专文探讨,本文着力弥补这一缺陷,并尝试进行今古文《尚书》复合词的对比研究。本文复合词的判定标准在借鉴前人关于复合词界定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古文《尚书》的语境,以意义、语法结构和修辞标准为主,辅以见次频率、句法结构等标准。第二部分为本论,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古文《尚书》并列式复合词研究。从语义角度,对121个并列式复合词进行分类描写,分为三大类:同义联合、反义联合、相关联合,并就语素义和语义间的关系进行了类型划分:并合型、综合型、化合型。从词性角度,将构成复合词的两个语素A、B与复合词AB相较,得出结合前后语法性质相同的为多数,但也存在不一致的结论。这一时期并列式复合词特点主要表现为:构词方式的多样化、词义的丰富化以及词序的稳定化。第二章为古文《尚书》偏正式复合词研究。从语义角度,将192个偏正式复合词进行归纳,分为三类:第一类正语素是关于人或事物:第二类正语素是关于动作、行为;第三类正语素关于性质、状态。从词性角度,对古文《尚书》偏正式复合词研究,发现较今文《尚书》,名词的比例有了明显减少,形容词和动词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伴随人类认知力的提高,迫切要求语言表达多样化的直观体现。这一时期偏正式复合词特点主要表现为:偏正语素结合关系复杂化以及词性结构方式的多样化。第三章为古文《尚书》其他结构复合词研究。动宾式共31例,先秦时期,动宾式多限于官名,在古文《尚书》则扩大到诸如“御事、成功、作书、班师”等一般的名词、动词。主谓式2例:“自满”“自尽”,“自”构成的主谓式复合词,其强大的构词能力在古文《尚书》中可见端倪。动补式2例,是能产力较弱的构词方式。第四章为古文《尚书》复合词成因研究。古文《尚书》复合词较今文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究其原因,本文主要归为以下三个方面:一、精确表义的需要;二、结构紧缩的进一步发展;三、语流节拍和连文见义的需要。第五章为今古文《尚书》复合词对比研究。通过对今古文《尚书》复合词的构成和词性对比,发现:就词的构成而言,古文《尚书》复合词的构词方式较今文《尚书》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多种结构类型呈现积极增长的态势;就词性而言,古文《尚书》名词性复合词比例有所下降,形容词性和动词性复合词比例都呈上升趋势,并且古文《尚书》各词类来源较今文更为丰富、均衡,呈现出词类来源的多样性和均衡性。本文通过对古文《尚书》复合词进行穷尽性的统计、分析,并进行与今文《尚书》复合词的对比研究,希望引起对古文《尚书》研究应有的重视,并为汉语词汇史的发展研究提供一些语料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