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研究相关论文
承《文学遗产》编辑部之嘱,要在有限的篇幅内谈如此大的题目,实在很勉为其难,只能挂一漏万地谈一点浮泛的看法。首先,我要肯定,古......
“强制阐释论”是近两年来引起学界强烈关注与呼应的一个论题(1),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一论题触及到了现代文学理论知识生产、话语......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品研究》,是曹旭继《诗品集注》之后推出的又一部《诗品》研究专著,它是曹旭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加工修改的成......
读完杨义先生《李杜诗学》 (北京出版社 2 0 0 1年 3月第 1版 ,以下出自该书重要引文只注页码 )马上想到的是韩昌黎的诗句“李杜文......
20世纪前期,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文化、学术发生重大转型的时期.进化论让人们认识到了自身的落后和落后就要挨打,马克思主义和俄国......
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系统研究,从上个世纪初以来,已有百年历史,研究队伍可谓庞大,研究著作可谓层出不穷,但同时也不断彰显出其面临......
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陈钟凡,郭绍虞、罗根泽、方孝岳、朱东润、傅庚生、朱维之等人都撰写了各自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或中国文艺......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是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也是颇有争议的一个话题。古代文论研究的关键在于研究方法的创新,而《易经》却是中国古代文论......
近20年来,在面对涌进中国大门的西方当代接受美学,对其进行消化的同时,考虑到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固有精华,中国许多学者便以西方接受美......
陈伯海先生祖籍长沙,但生长于上海,言谈举止看似吴化。他自幼喜读闲杂之书,较早涉猎哲学典籍。进人大学后,广泛阅读中西文论,偏好思辨的......
当前古代文论研究处于一种表面热闹的状态,研究的多元局面与文化的强势介入似乎使古代文论的转型与置换变得理所当然。然而,简单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呈现出一个不断体系化的过程,这是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文化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整体大势下......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有可能也有必要走向现代。其现代化可以通过范畴复活、中西结合、通俗化等路径来实现。未来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应......
民族性的缺失一直到世纪末的近几年,埋头于古籍文献的古文论研究者们才惊讶地发现,自己辛辛苦苦所从事的学院式研究在中国当代文艺学......
本文就20世纪古代文论研究中的意识形态型话语的历史流变、话语特征、运作方式进行了剖析,并给予相应的学理反思.......
五四新文学运动开启了中国的现代文学,这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五四提倡的“新文学”成为“现代文学”的同义词,五四提倡......
在对古代文论资料的整理日趋完善和对古代文论内容的研究日趋细化之上,90年代的古代文论研究出现了对古代文论研究的反思的趋势,特别......
章:党先生,您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今天想就古代文论这门学科百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些探讨。在百年现代学术研究中,古代......
卢佑诚先生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主要特色,在于长期坚守着古代文论研究的第三种范式。所谓第三种范式,既不同于从前的以古代文学来完......
目前,对于南方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的研究在文献整理、研究深度、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开拓空间,而且深化对南方少数民......
古今对话与中西对话是中国文论现代化进程中凝聚出来的思想方法。"历史还原"的唯物辩证原则与"意义还原"的现代性视阈相联结应成为还给......
主持人语: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业已成为我国当下思想文化建构方面的主题之一。处于这一时代语境中的古代文论研究,担负着弘扬......
“域外汉籍”是本世纪以来愈益受到学界重视的一门新学问,并且在最近十年问成为国际汉学研究的新方向之一。研究视野由过去的中国扩......
<正>中国古代文论历史久远、含蕴深刻,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学宝藏。随着时代发展,国内文艺理论界对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
目前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着重复研究、研究重心过于集中等问题,原因之一是研究者在方法和视野上存在误区,......
关于如何做好古代文论的现代价值转化工作,我在《从范畴研究到体系研究》(《文艺研究》1997年第2期)和《现代诠释与微观考辨》(同上,1998年第3期)两......
<正>按一些思想史家的说法,中国自受到总体性的西方文化挑战以来,中国的思想传统就一直在迅速地转化之中。如此而言,中国的文学理......
<正> 经过近一周的大会发言与小组讨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今天圆满结束了。这次讨论会到会一百十多位会员,收......
期刊
<正> 这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程千帆先生的一部诗学论文选集,其中最早的写于一九四四年(《韩诗〈李花赠张十一署〉篇发微》),最晚......
解读"风骨"需要还原其语境。在人物品藻语境中,品文也是品人。品藻文章"风骨",就是品藻文章中的作者,就是对文章中作者个性化审美......
<正> 在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史上,金元之际的元好问,应该有一个特殊的位置。作为一名文学家,他饮誉当时,名播后世;而作为理论批评......
<正> 近年有关古典文学研究现状的种种议论,其实并非只是研究方法选择上的是非得失。这些纷纷议论的背后,飘忽着一个长期以来困扰......
“话语转换”的继续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曹顺庆《文艺争鸣》杂志1996年第4期发表了一组“中国古代诗学研究方法笔谈”,读后颇受启发。关......
《老子》的“反 (返 )者道之动”是一个有着文化人类学意味的哲学命题 ,其中所涵咏的原始感觉、神话思维与他者目光、多元立场 ,构......
<正>主编及作者简介:主编党圣元,1955年生,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副会......
徐中玉作为一代文艺理论研究大家,取得了众多首创性成就。而其文艺理论的成功研究方法,是其取得高度成就的重要基础。徐中玉在改革......
<正>文学院查洪德教授发表的《研究中国文学须有中国思维》(《文学遗产》2018年第5期)一文,认为中国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智慧,是祖......
<正>童庆炳,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1936年生于福建省连城县。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助教。先后任越南国立河内师......
在俄罗斯汉学——文学研究领域中,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不能算是十分繁荣、活跃的部门.但如果从1916年俄国新汉学的奠基人瓦·米&#......
<正>在当代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民族化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联。然而,这一关联是如何生成的?何以成为学界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