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皆史相关论文
<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句名言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然而,长期以来却对明末清初这位大思想家的研究十分薄弱,只有为数......
几年前,复旦大学出版社约稿,说准备出一套七七、七八级文科大学生的“三十年集”系列丛书,因为这一代大学生是“空前绝后”的一代。与......
摘要 在经学与考据盛行的乾嘉时代,章学诚却选择了一条读书通大意的文史校雠之路。在时代的感召下,章学诚不可避免地选择了通......
经史关系,是传统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在章学诚《文史通义》正式提出“六经皆史”这一命题以前,王阳明就认为《春秋》“以事言......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最早从事学术史研究的学者,其《訄书.清儒》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影响。今从撰著收录、主要内容、学术价值及影响诸方......
王云度先生《秦汉史编年》(凤凰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编年》)由秦国、秦朝、西汉、新朝、东汉五个部分组成,上下两册......
在清代学术的演变下,清代《尚书》学得到不断地发展。清初,在一批士人倡导经学,提出经道合一的救世理念之下,清初《尚书》学者们在......
钱玄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曾拜清末民初的大学问家......
考据学是一种传统的解经方法,曾流行于汉代,对经典的疏通和保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十七世纪初的明清之际,当时的学者鉴于宋明儒者的空......
经史关系的问题 ,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中的一个重要论题。由于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涉及史学在中古时期的发展中 ,力图摆脱经学的笼罩获......
章学诚在其一文中,首次明确了从宋明陆王学直到乾嘉时期浙东学术的传承谱系,其中认为“以至全氏祖望辈尚存其意,宗陆而不悖于朱者......
清代史学大师章学诚在其代表作《文史通义·易教上》开篇首句即言“六经皆史”,这四字已成为当今学界关注的学术命题.而关注的焦点......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学者,也是历史上杰出的史学理论家,他的思想丰富而复杂,几乎涵盖了当时学术界所能涉及的所有研究领域,本文立足于......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其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目录学理论和方志学理论的巨大贡献,学界多有论述,而有关其历史文献学思想却鲜......
“六经皆史”是中国传统史学中以持世救偏姿态出现,适应封建社会后期史学思潮的重要治学理念。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是将这一命题深入阐......
以往关于章学诚的研究虽然众多,但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对于其史学观念的讨论,进而揭示其在史学史上的重要意义。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六经皆史"和"六经皆为孔子所作"的观点由来已久.本文拟对刘知几、陈傅良、章学诚等历代不同学者的"六经皆史"观进行剖析,揭示其内......
刘师培对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论进行了一系列发挥,把"六经皆史"发展成"古学出于史官",赋予了此论复杂的含义。从学术源流到诸子升降,从政......
商量百家,追溯元典,莫不言“六艺”,盖“六艺”自古乃治国理政之总纲,然世人多祖述仲尼删述而鲜及其渊薮。自汉代起,所论多不出“......
邓实是晚清著名的报人、学者,国粹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一生以创办<政艺通报>和<国粹学报>而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份刊物上,邓实......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理论家,其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目录学理论和方志学理论的巨大贡献,学界多有论述,而有关其历史文献学思想......
章学诚以“六经皆史也”作为他《易教》篇的开始,理解他的易教思想,对理解他的“六经皆史”说会有提示意义。章学诚以“史意”解释他......
对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含义,前辈学者已有种种的理解。通过梳理此说形成的过程,可以说明章氏晚年是从六经即政典的意义上断言“......
中国古代社会中儒家文化思想的主导地位,在目录学中的表现即是经部的独尊地位。对经部书籍的科学认识,意味着对四部分类法的真正破坏......
明道经世是章学诚史学的宗旨和史论的出发点,史学何以明道,何以经世?关联着史家和史学的具体表现,故把握章学诚提出的史学命题的内涵,梳......
试析李贽的史学思想董宏卫明朝的李贽是十六世纪一位进步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史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大量的具有叛逆和批判......
“六经皆史”说井非章学诚始倡,却被他特别强调,是他学术理论中的重要命题。本文认为,章氏“六经皆史”说并非贬损经的地位,相反,而是借......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人。自幼酷嗜史学,"纵览群书,于经训未见领会,而史部之书,乍接于目,便似夙所攻习者"①。章学诚的......
在乾嘉考据学风盛行时期,章学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没有跻身于考据学派,而是另辟途径,进行历史编纂学的研究.他承袭传统的'六经......
章学诚认为文集的价值在于“与史相辅”、补史之不逮,如此便形成了一种“纳文入史”的文史观念,强调文集的史学意义。首先,他以“六经......
《訄书·清儒》是章太炎对于清代学术史的全面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清儒》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中的奠基地位、古文经学与太......
西学东渐对中国传统学术的冲击,突出表现为对经学的冲击,而对以董仲舒春秋学代表的今文经学尤具强有力的解构意义。清代的经生士大......
章学诚通过反思乾嘉考据学风,对“六经皆史”观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以挽救日趋尖锐的汉宋之争和门户之见,力图将学术发展导向客观......
<正>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自幼即对举子业不感兴趣,塾课之余取子史等书博览,孜孜不倦。后游学朱筠......
近期,傅道彬先生出版了学术新著《诗可以观——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精神》(中华书局,2010年11月版)。《诗可以观》是傅先生近十年先......
标榜实事求是的考据学是有清一代学术思想史上的一大思潮。乾嘉期间,考据学发展至鼎盛并流于泛滥,日渐离开明末清初"经世致用"的方......
【正】 章学诚(实斋)在《文史通义》的卷首,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提出“六经皆史”的论断,而在书中其他篇章又多次论述“六经皆史”、......
"六经皆史"论并非始于章学诚,但前人的"六经皆史"论是在承认"六经"当下是经的前提下讲的。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论脱离六经当下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