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戊奇荒相关论文
黄体芳是晚清著名的清官、文人。他为官清廉耿直、注重气节,以不畏权贵、直言进谏闻名光绪政坛,是晚清清流派的代表人物。出身于下......
各省关协饷是左宗棠西征时期的主要军费来源。在经过海防与塞防之争后,原支持西征的各省关协饷大量削减,使左宗棠不得不采用借用外......
“丁戊奇荒”是发生于晚清的一次大旱灾,其所造成损失和影响都是空前的,这场灾荒因光绪三年(丁丑年)、四年(戊寅年)间灾情最为严峻......
丁戊奇荒是有清一代极为惨烈的灾荒,山东是丁戊奇荒最早发生的地区。其时,有一大批传教士在山东传教,在他们眼中,丁戊奇荒是一场哀鸿遍......
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一场罕见的特大灾荒洗劫了中国大地,这场灾荒以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华北五省为主,并波及到了北至......
“丁戊奇荒”是中国有史以来危害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受灾区域之广,因受灾亡殁人口之众,社会人口流动规模等诸多方面,在中国近现......
[摘要]虽然光绪初年爆发的“丁戊奇荒”主要打击了华北地区,但其对中国的另一个重要区域即江南同样造成了重大的社会影响。而学界以......
华北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历史上水旱灾害非常严重,如1876~1879年的“丁戊奇荒”、1917年以京畿为主的水旱灾、1920年的华北五省旱......
“丁戊奇荒”是光绪初年华北地区遭遇的重大旱灾,受旱灾及其并发灾害的影响,沧州地区农业生产严重破坏,粮食减产,粮价飞涨.为应对......
光绪年间的丁戊奇荒给山西社会造成严重影响,晋省平阳府尤重。基于平阳府碑刻和地方志材料,对当时的灾荒情况和赈灾情况进行分析。......
“丁戊奇荒”.又称“丁丑奇荒”.它起于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止于光绪四年(1878年戊寅),其中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最严重。据有文字以来的记......
光绪年间的"丁戊奇荒"遍及全国多个省份,关中地区也在受灾之列,赤地千里,饿殍盈野,人相食。正逢多事之秋的清政府无力应对,只是敷衍......
灾异思想在晚清社会依然发挥着影响。在严重的“丁戊奇荒”期间,灾异思想被激发出来,并且在影响着整个社会。清政府发动了声势浩大的......
普济堂是清代顺天府官方救济的组成部分,最初由民间士绅筹办以救济修路役夫,后接受清政府资助,为清朝历代皇帝所重视,逐渐转为官办......
“丁戊奇荒”给中国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同时也给李提摩太顺利传教提供了契机,他素怀匡时济世的仁爱之心,积极参与救灾,募集赈银,献计献......
西方新教传教士自1860年来山东传教后,面对近代山东灾荒频发的局面,在基督教博爱精神与普世主义指引下,积极投身于山东灾荒救济。......
“丁戊奇荒”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灾害等级最高,死亡人数最众的一次自然灾害。在受灾严重的山西,灾荒不仅对社会经济及生产生活造成了......
袁保恒在河南帮办赈灾,任劳任怨,悉心经划,协同巡抚李鹤年通饬所属府、州、县署,详查灾民户口造册上报。他日夜为灾区操劳,连上数折陈述......
“丁戊奇荒”是光绪年间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场罕见的旱灾饥荒,这场灾荒波及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等省份,从灾荒显现到大部......
1876-1879年华北发生特大旱灾,灾害全面覆盖了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等北方5省,且又波及到苏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被后人......
"丁戊奇荒"时期正值中西文明交流、碰撞时期,绅士们参与义赈,这既与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关,也有受到西方文化思想影响的因素。在传统......
"丁戊奇荒"期间,晚清政府和西方传教士都投入了救灾工作,但是晚清朝廷对于是否允许西方传教士参与救灾的问题上政策模糊,地方官员......
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丁戊奇荒”(1876-1879年)中开展的赈灾工作,是西方国家正式参与中国灾荒救助的开端,它与清政府组织的官赈、新......
学术界对于“丁戊奇荒”救荒活动的研究,主要试图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为什么“丁戊奇荒”中国家和社会都有动用了大量资源投入救灾,......
晚清时期,河南灾害频发,黄河决口、洪涝以及干旱等灾害时常发生,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尤其是光绪年间"丁戊奇荒"时期,河南连年大旱,......
光绪初的"丁戊奇荒"中,晋豫两省受灾最重,而二者相较,又以晋为最。内外交困的晚清政府无力单独承担起赈灾重任。在这种情况下,义赈......
《抑斋自述》是一部自叙年谱性质的著述,系根据晚清河南士绅王锡彤日记整理而成,史料价值高,为研究近代国史与河南史之必读书,以灾......
“丁戊奇荒”期间,美国传教士倪维思为了顺利实施救济,制定注册制和乡人代表制两项制度发放赈款,并在《万国公报》上发布《施赈安......
19世纪70年代,山西、河南等地区的严重干旱持续数年,造成了惨重的灾荒,史称"丁戊奇荒"。本文从灾荒的严重性、清代赈灾机制演变、......
清末“丁戊奇荒”中,在政府救灾之外出现了由江浙地区绅商组织的民间义赈,募捐版画“铁泪图”在义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铁泪图”......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恶劣,资源贫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灾害频仍的国家。因而社会救助的历史也源远流长。晚清以降,外敌入侵,内乱频......
天人感应灾异观是中国传统灾荒观的一种。"丁戊奇荒"时期,它对救灾产生了一定影响。首先,它使灾荒中以皇帝为中心的祈祷活动盛行。......
“丁戊奇荒”是发生在光绪三、四年间一次特大饥荒。饥荒发生后,社会苦难情状、饥黎生存挣扎等诸方面内容很快进入文人创作视野,各......
从清代后期西北地区的历史文献中整理出1876~1878年气候信息和农业信息,即少雨或干旱等事件、蝗虫事件、歉收和饥荒事件。资料来源......
"丁戊奇荒"期间,山西境内粮价总体趋高,但也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就时间而言,光绪三、四年是粮价的高峰值区;从空间而论,晋......
"丁戊奇荒"是晚清时期一次百年罕见的灾荒,前后持续达四年之久,造成了惨重的后果。长期以来,国内学界主流观点多认为请政府的腐败......
近代以来,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越来越多的传教士进入山东,但因文化不同和情感隔阂,山东的传教工作一直未有显著成果。至光绪年间......
1876—1879年,华北晋、豫、陕、鲁、直等省发生了特大旱灾,而其中山西省灾情最为严重。救灾过程中,政府的"官赈"、民间的"商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