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晚清时期重要的官员,阎敬铭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影响。在长期的理政过程中,他时刻奉行勤政、廉俭、恤民、爱国的原则,被人们视为清官的典范。文章将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梳理阎敬铭的主要政绩,对其做一个客观的评价和历史定位。政治上,阎敬铭成绩十分突出。他注意整顿吏治,清朝末年官场腐败,吏风日下,大小官员皆尚贪纵奢侈,反以廉洁俭约为怪,唯有阎敬铭厉行节约,极大的扭转了官场的不良习气;他为官公正严明,不徇私枉法,处理案件十分公允利民。在山东阎敬铭注意整顿吏治,惩治劣员,举荐贤员,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同时清查亏欠钱粮,使得山东库收稳定,大大提高了财政收入。由于他带头厉行节约,操守清廉,以至山东吏治大为改观。同时,他深知民苦,注意体恤民情,在经济上,整顿关税厘金,治理漕务盐务,减免苛捐杂税,大大减轻人民的负担,他十分关注雨泽粮价,从其奏折上报的雨泽粮价之细致可以看出对民生的关注。同治年间,黄河决溢频繁,他亲赴灾区了解灾情,食宿在农民家中了解灾情,用两年时间疏浚河流完毕。由于战乱不断,山东地区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捻军、福军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当时山东民变四起的大背景,官府对民众聚集活动极为紧张、恐慌,往往采取极端措施。阎敬铭采取措施处置了黄崖山事变。1877年山西省大饥,清廷屡派官赈济,犹不能很好解决,于是调派阎敬铭去视察赈务。他执法不苟,查拿了贪官知州段鼎耀等人;严厉弹弹劾了礼部尚书恩承、都察院童华一伙对地方的滋扰,晋民交口称快。他不但在虞乡建立学校,而且扫除积弊,减免繁苛的差徭赋税。同时,大力提倡栽桑养蚕,戒种罂粟(大烟),出版发行格言十七种及司马温公《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书,深受人民赞颂。阎敬铭整顿户部积弊,掀开了户部的许多黑幕,最惹眼的是掀出了云南省的军费报销安案。军费报销向来是报销者和户部司官、书办的贪污门路,报销者可以把并非军费的款项纳入军费中去报销,而把大量款项揣入私囊;户部明知有弊而给予报销,就要私收贿赂,通同作弊。云南的军费报销,早在阎敬铭入京职掌户部的半年前就已开始舞弊,阎敬铭上任后大刀阔斧地整顿,使言官们打消顾虑,逐渐敢言了。阎回陕后热心地方公益事业,不仅捐款修建义学,而且倡导、督促在(朝邑)县城西侧(今大荔县城东17公里处的朝邑南寨子)建起一座丰图义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