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山东地区灾荒救助研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恶劣,资源贫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灾害频仍的国家。因而社会救助的历史也源远流长。晚清以降,外敌入侵,内乱频仍,自然灾害肆虐,天灾人祸接连不断。本文选取了晚清山东社会的灾荒救助为研究对象。首先,本文回溯了中国传统的社会救助思想,包括敬老养老与慈幼思想、天命主义禳弭思想、社会互助思想、积谷备荒思想。晚清社会救助思想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建仓储不如推广铁路轮舟”说、“富国养民”说、“教养并重”说等新思潮。晚清山东地区不仅灾害种类多,而且发生频率高,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深。为了应对自然灾害的侵袭,清政府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救灾机制,在报灾勘灾、税赋减免、赈济、灾民安置方面都有许多明确具体的规定。在对山东灾荒及其机制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近代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旱灾——丁戊奇荒作为个案。丁戊奇荒发生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民间义绅、在华西方传教士纷纷行动起来,组织力量实施灾害救助。由于政府财政匮乏,加上对地方控制力的减弱,与以往相比此时的政府官赈乏善可陈。然而,丁戊奇荒中的民间义赈却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不仅在组织管理上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科学的管理体制,从而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灾荒救助模式,这是以往历次灾荒救助所不具备的。晚清山东社会灾荒救助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在社会救助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政府救助呈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颓化趋向。二是与官赈的衰颓化相比,民间社会力量逐渐成长。三是晚清义赈的兴起和救济理念的革新催生了近代新型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晚清山东社会灾荒救助给我们的启示是:一要加强政府对社会救助事业的主导能力,建立和完善灾荒救助的应急管理体制。二要培育市民社会,发挥民间社会力量在灾荒救助中的积极作用。三要完善相关立法,推动民间组织转型和发展。
其他文献
传统的电网处理系统已经不再满足当下的需求,当电网故障发生,需要一体化的系统进行供电管理,本文主要探讨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配用电侧故障事件等级自动识别及风险控制系统构
在对文本扫描输入的过程中,文本图像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倾斜,倾斜校正将为图文分割、文字识别等后续处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基于可变模板技术,提出一种新的倾斜检测方法.在构
提出了一个基于日志挖掘的、分布式、多协议支持的企业安全管理中心框架,介绍了其组成和实现.描述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产生检测模型的过程.通过对各种日志信息进行采集、规整
摘 要:阐述了房地产开发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同时提出建立一套完善的房地产开发管理制度,对保证项目建设按流程进行,将工程成本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  关键词:成本控制 规划设计 工程管理    一、概述    当前,许多房地产只重视建筑产品的成本控制而不考虑市场需要以及建筑产品的投入产出比。另外,许多房地产企业的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成本管理
Pro/ENGINEER是一套集成了CAD/CAM/CAE和统一数据库管理技术及参数化特征描述方法的系统,其中的数控加工模块(Pro/NC)具有车、铣、钻、线切割等的编程与加工的能力,现以凸轮轮廓加
【摘要】私营建筑经济是私营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力发展私营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要求,但目前在发展私营发建筑经济存在着一些障碍。针对目前这种情形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政策措施  【关键词】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思考    私营建筑经济主要是指纯粹私营经济、国有或集体经济中属于私营经济的成份、名为国有或集体实为私营的建筑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非公有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
随着电脑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不断更新换代,在许多工厂里,有相当数量的低档电脑(如486以下),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便被淘汰下来,这些电脑除少数用作教学设备外,大多数处于闲置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