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momo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介绍:周艳飞,女,43岁,云南热带作物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热带作物生产教学和人才培养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摘要:近年来,由于生源减少,不少高职院校降分录取后,学生质量明显降低,教育教学困难日见明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要求得生存和发展, 还得以德育为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实际多途径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教育形势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构成及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完善产学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
  
   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专门人才。学生能否就业及就业后的表现也就是学生是否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自然成为评价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标准,也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从国家到学校到教师都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成果显著,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我院也是如此。但是近年来,由于生源减少,不少高职院校降分录取后,学生质量明显降低,教育教学困难日见明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职业教育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具有职业教育又有高等教育双重特性的高职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要求得生存和发展, 还得以德育为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实际多途径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构成分析
  
  1.1职业能力的定义和内涵
   职业能力,也称为综合职业能力,国际国内有不同的定义和内涵。一般是指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的能力,是心理、知识、素质、技能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
   国际职教界关于职业能力的研究经历了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从片面到整合的不断扬弃的过程,共出现过四种能力观,即任务能力观,即将任务的叠加当作能力;整体能力观,即认为个体的一般素质决定工作的能力;关键能力(职业核心能力 )观和整合能力观。
   整合能力观是在1975年由美国学者提出的。这种能力观是将一般素质与个体所属的职业岗位或工作情境相结合,是从职业角色整合的角度来界定能力,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及职业岗位分化的趋势,就如第二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文件中所指出的那样一一“技术与职业教育需要为改善个人生活和提高工作转换能力提供更为广泛的准备,而不仅仅是获得某一特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基于整合能力观的职业能力包括:一是与特定的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能力,即专业能力,是符合某种专业活动要求的一些特殊能力的有机结合。二是虽与职业岗位关系密切,但可以迁移、泛化到其他不同职业领域的能力,属“非专业能力”,称为关键能力。
  1.2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界认为整合能力观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更趋一致,符合国情。所以多数是按此观点为指导进行职业能力的研究和培养。按整合能力观,职业能力分为三个方面,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一是指从业人员具备的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能有目的的、依据事实的、并按照一定的方法独立地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并评价结果的能力,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工具、劳动材料、劳动工艺的认识及使用等,是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本领,是职业能力的核心。方法能力指从业人员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即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包括制订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等,以及养成的科学的思维、工作、学习习惯。社会能力指从业人员具备的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即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包括与人相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和纪律性等。国外把超越一般专业能力领域以外而对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促进职业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称为“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与纯粹的、专业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又与完成职业所需要的专业任务密切相关,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
   就目前高职学生生源质量下降、就业困难的现状,我认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还应包括特殊能力(特长)。特殊能力指个体特有的与众不同的能力,也就是特长。如,书写能力(擅长书法)、体育能力(擅长球类),外语能力(如擅长小语种语言)。特殊能力发挥得当,能让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2 职业能力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了解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能帮助我们科学设计和完善培养途径和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职业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并具备一定的态度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首先是知识的学习,包括知识的习得、巩固和转化、迁移和应用。第二是技能的形成,包括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又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阅读、运算、记忆等)。第三是职业态度和经验的形成。由此可知,职业能力的形成不是教授出来的,需要学习与实践,尤其是与专业(职业)相关的实践。
   影响职业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学生个体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学生个体因素包括学生差异性因素(如生理因素(先决条件)、气质和性格因素)、动力性因素(包括动机和需要、兴趣和爱好,理想和信念、职业意识等)和基础性因素(包括知识结构和基础能力)。在工作中,我们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因材施教。学校教育因素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实施和评价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基地、活动等。学校教育因素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会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1 途径
   职业能力的定义和内涵明确了职业能力具有职业性,所以必须走产学结合之路。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可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习和实践,尤其是有工作情境的生产性实践。学校必须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渗透在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实践表明,产学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唯一途径,在工作中,教学是主渠道,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活动和培训是必要补充。
   1)充分发挥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主要是通过教学,在学习和实践,尤其是生产性实践中实现的。教学要担当起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任,需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密切与相关产业(行业)的合作,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开发和建设工学结合课程,组建和造就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以及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和学习和实践即职业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我院的教学工作就是开展的,效果正在显现。
   2)充分发挥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活动和培训的辅助作用 针对性的活动和培训不仅能增强和拓展学生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形成和发展特殊技能(特长),如社团活动能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与生产、社会对接的实践活动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培训能拓展学生的能力,等等。在这方面,学校和相关部门要明确指导思想,结合专业和学生实际,增加投入,有序有效组织和实施。我院在这方面是这样认识,也是这样做的,成效也很是明显的。
  3.2 保障措施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和实施好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实施人才培养的指导和依据,需要做用心做好。
   (1)要将正确定位培养目标,将培养目标能力化、具体化。培养目标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和指导,制订时要充分进行职业分析并采纳企业、行业的意见。培养目标不能笼统,应具体、明确,可操作。不难发现,不少专业在这方面都还存在定位不准、不清的问题,这样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2)以培养目标为指导,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学生职业能力是靠相应的课程支撑的,所以所建课程体系应全面且能相互支撑。在这方面需特别注意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脱节的问题。我院在这方面总体是做得很不错的。经过近5年的探索,我院建成了基于工学结合、校内校外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技术与人文融通,实践教学三年不断线,由必修课、选修课构成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加强实践开设了专业认知、课外综合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性课程,构建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逐年递进、三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我院的必修课分为培养学生必备基本素质和关键职业能力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如思政课、实用语文、计算机应用、心理健康等,以及融学生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为一体的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和专业实践课。选修课是为加强学生素质修养、拓宽职业领域、开阔视野、扩大就业面而开设的,如东南亚语、书法与欣赏等。(3)科学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和职业培训 学生活动是能力培养的载体,是学生关键能力和特殊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学校要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指导,结合实际,系统设计学生的活动和相关培训。不能简单地为活动为而活动,为经济效益而培训。
   2)按工学结合思路建设课程
   有了课程,还要有适宜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同样的课程采用不同教学设计得到的教学效果是明显不同的。在课程建设上,应按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来实施。
   3)加大投入,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校内的实训场所。加强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尤其是生产性实训基地,改善校内实践环境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学校要不断增加对校内实训场所的资金投入,还可按企业生产实际环境的要求建立实训基地。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建立一系列规范的实验、实训和实习制度,引入企业生产管理的相关要求,使学生感受浓厚的职业气息,领悟较真实的职业精神。为了增加学生专业实践的时间,实验、实训基地可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使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实验、实训项目实践中得到职业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校外实习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途径。学校应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原则,积极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全真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背景下,参加实质性生产、经营和管理,得到职业能力的培养。
  
   4)建设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1)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完善教师队伍结构 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与企业和社会共同实施。这就要求要有与之相应的教师队伍,即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具有生产实践能力的兼职教师。当前,学校要在兼职教师建设下功夫。
   (2)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让教师自觉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实施教学的是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之一,溶于教学,落实到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师还必须明白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构成,明白职业能力不是教授出来的,是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练就出来的。因此,对专业课教师来说,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按照行业和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进行教学,大力开展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把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对于公共课来说,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应成为公共课教学的主要目标,这一点必须特别引起注意,尤其是在生源素质下滑的情况下。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公共课的主要任务是为专业课服务。而事实上,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公共课更为重要的职能是承担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重任。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公共课教师都必须转变观念,强化公共课是提高学生职业关键能力主要途径的意识,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渗透在教学之中,努力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为学生在校期间提高职业关键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与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形成职业教育的合力。
   实施学生工作的辅导员队伍也要明确这一点,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生教育、管理及相关活动的组织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加强培训,提高职业能力(执教能力) 要在教学教育中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管理人员有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和水平。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当前,多数学校新教师多,加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推陈出新,对教师的培训需要学校和教师倍加关注。
   5)营造学生主动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氛围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应达到的职业能力的目标和要求,全面了解自己在校期间受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过程。为此,学校要在新生入学时向学生公布专业培养方案,并组织学习,使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与结构,从而在学习上有明确的方向。其次,要组织学生合理规划自己在校期间每一学年、每一学期在职业能力提高方面主要的努力方向和实现的具体方法。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与工种的考试,支持和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级别的职业技能竞赛,提高自身职业能力。
   总之,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之一,贯穿于教育、教学、学生实践的全过程,在新形势下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汤向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2] 陈遇春.高等职业教育学[M].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 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刘庆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实务操作(中国教育学分教育机制研究分会2010年昆明培训材料).
  [5] 陈建忠.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辽宁科技学院学报[J].2007(4).
  [6] 庞世俊.美、英、德、澳四国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比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32).
其他文献
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有适合于自身发展规律性的新秩序.新秩序不是对传统秩序形而上学的否定,在一定意义上说有着继承性.新秩序是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各种关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教师应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
本文是作者在为《经济学文摘》1986年第8期上所撰写的专文《当前城市经济需要研究的若干问题》基础上所作的补充。作者认为增强企业活力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扩权上已经远远不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不但能调控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熏陶中情更真、更纯.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强化教学效果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章指出,我国国民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正潜伏着"滞胀"的隐患,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事实上已成为一对不可回避的矛盾.实现稳定与增长有机结合的关键是改革.我国经济改革所面临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高中化学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现在对它的争论不少,就现阶段来看,新的教育模式是有很大突破的,它解决了许多弊端,无论是教育理念、教材模块、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还是评价体系都有很大的进步,我们应认真客观而深入地认识它。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育模式 改变  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c)-0136-01    “新课改”是根据时代的发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重教师作用、轻学生个性的体验,“费时
本文是作者1986年12月21日在四川省深化企业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本刊在略有删节后发表了其中二、三部分。作者阐明了我国当前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一个中心、两个市场、三个探
摘 要: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全面考虑企业实际需求,提炼出数控技术专业四个核心职业岗位:数控设备操作加工、数控加工工艺与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维护与维修、数控设备质量管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采用“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模式,配备高素质的师资和完善的实验实训设施,使数控技术专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高职建设 数控技术专业 经验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