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渗透生活,既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又是教学本质的追求。文章以《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为例,从导入、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不同课堂教学阶段,探索如何开展教学,力求把生活渗透进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课本内容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生活即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感到数学有应用的价值,方能进一步催生学好数学的思想。下面,以《体积和体积单位》为例,谈谈几点体会,以期共享。
  一、数学教学导入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要把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到课堂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之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用生活中的例子吸引过来,运用导入可以有效地带动整节课学生的情绪,使抽象的数学融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中。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体积”概念具有抽象性,为了增强概念的可理解性,教师可以以“小脚爱大鞋”的情境而导入新课,呈现一个小朋友穿着特大号的鞋子,夸张的生活化情景,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兴奋点,利于构建浓厚的学习氛围。
  “小脚爱大鞋”,也是学生们都经历过的体验,孩子们小时候,都喜欢穿爸爸、妈妈的鞋子,都有“小脚穿大鞋”的经历,以此作为导入的鲜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小脚在大鞋中,所占的空间只是鞋的一部分,感知小脚和大鞋的空间的大小,初步感知“体积”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1.生活化故事引导
  数学教学以故事性的数学知识为引导,会让学生与生活的认知互相联系起来,如果把所要讲的知识通过形象而活泼的故事进行探讨,必将会使学生乐于与老师一同走过结果获得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享受知识构建之路。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生活中的故事,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如让学生说一说《乌鸦喝水》的故事所蕴含了什么数学知识,揭示了什么道理。故事的讲述、问题的争论,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学生的学习氛围高涨、浓厚,同时,这个故事中的乌鸦喝到水的过程,也是乌鸦喝水的数学思想的发展过程。在学生辩论之后,教师巧妙给以点拨,引发学生对新知识探索的欲望。
  再呈现“乌鸦喝水”的图片,提出问题: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乌鸦喝水”的故事,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并不陌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学生对于“体积”的认识,增加了直观性、生动性。
  2.实物联想法
  情境法的使用、实物图片等是主要的方法。实物、图片等更彰显了生活化的情境。实物展示,对实物的观察、比较、思考等,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可视性、可理解性,增强了知识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感知了体积的概念,再让学生进行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不再局限于大小的比较,由原来的谁占的空间最大?谁占的空间最小?改问为:谁的体积最大?谁的体积最小?而彰显出知识的构建的过程化,也凸显数学思想的发展的过程、思维过程的升级。
  3.猜一猜活动
  对于“体积单位”的认识,教师呈现9个正方体搭建成正方体,8个正方体搭建成的长方体,每一个正方体的大小相等。让学生猜一猜根据什么判断大小相等的?于是引出“单位”的概念——需要统一的体积单位而测量。再让学生根据常识和经验,猜一猜体积单位有哪些。说一说立方厘米的意义。再给出生活中的小黄豆、蚕豆米和骰子,让学生猜一猜哪一个接近1cm3.给出一個饭桌、一个电视机的箱子等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哪一个接近1 m3等,这些活动的基础,都建立在学生的熟悉的物品之上,建立在对实物的直觉感知,使学习的过程生动、直观。
  4.比一比、想一想
  在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后,开展比一比、想一想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而探究线段、面积、体积的不同,说一说、想一想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习用品的体积可能是多少。
  如呈现一条线段长度单位是1cm,呈现1cm2的正方形与1cm3的正方体,让学生说出不同:长度单位是线段,面积单位是一个平面,而体积单位是一个正方体(6个面)。再呈现橡皮擦、VCD、集装箱等的图片,根据图片比一比,想一想,完成体积单位的正确填写:一块橡皮擦体积约10____;VCD机的体积约22____;集装箱的体积约40____.
  三、作业生活化
  作業设计是教师课堂设计的延伸,也体现着其教学思想的专注性与严谨性。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生活化教学,作业也应该生活化。《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课外作业,应该力避机械做作业的弊端,应该注意作业与生活的结合以及开放性。
  如(1)找一找生活中的1 cm3、1d m3、1 m3的物体;找找生活中能用cm3、d m3、m3而作单位的物体;
  (2)估计一下墨水瓶的体积是60____;五一班教室的占有空间是180_____;我家的电视机体积大约是_____;数学课本的体积大约是____。
  (3)探究:根据你对体积的概念的理解,以及体积单位的意义的了解,你能推断出三者cm3、d m3、m3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这样的作业,不再是机械的题海战术,而是让学生走进生活,找身边的体积大小不同的物体,估计物体的体积,对体积单位的换算的探讨等,既有当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也有探讨性的开放作业,彰显作业的生活化、创新性。
  数学教学生活化,要先利用生活的现象或者故事与所要讲授的知识巧妙结合起来,让生活带动求知,然后将数学知识“反哺”于生活。生活化教学,教学生活化,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和深思,并不断创新,让数学扎根生活,让生活滋养数学,使学生与生活永不分手。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实践 反思=成长。反思教学活动在教学工作中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理念,才能为孩子烹制出营养丰富、色味俱佳的“课堂大餐”。孩子爱吃了、吃饱了、吃好了,我们就知足了,就会感到欣慰。正如《礼记》中说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倍受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因文而异,因需而设,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有效的当堂训练,切实使学生学以致用,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创课堂轻松氛围,构建高效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古诗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必须符合古诗词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探究。  一、朗读,读出意蕴  1.读要融情。正确、优美的诵读是一种语言艺术,也是走入古诗意境的一条道路。朗读古诗时,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情丰富。因此,在朗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读应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多媒体教育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幼儿语言活动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充分活跃幼儿思维,激发其表达欲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借助多媒体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语言情境,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动机  由于个性和环境的差异,幼儿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能说会道;有的幼儿寡言少语;有的幼儿天性外向,说起话来落落大
加拿大哲学家M·邦格曾说过:“光凭逻辑是不能使一个人产生新思想的,正如光凭语法不能激起诗意,光凭和声理论不能产生交响乐一样。”俄国的阿斯摩斯也说:“纯粹逻辑始终只能把我们引向同义反复,它不会创造任何新的东西,本身不能提供任何科学的原理。”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两者都在人类思维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而又必不可少的作用。逻辑思维则是理论系统化、逻辑化的必要方法,但是非逻辑思维是产生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新课程教育研究要求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课做为培养学生们美学方面有个不可替代的责任。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成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音乐教学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融入人的精神世界,通过美妙的音符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能够达到启
前一段时间,曾听到一位教育专家在报告中提到过一个生活测试:在厨房里,将精盐、绵白糖、白面粉三样东西放在同样的容器中,让一位12岁的孩子只通过眼睛来分辨,其结果会如何呢?也许,在我们的眼中这根本就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一看便知。然而,通过一位家长的实践证明:孩子几番犹豫,连蒙带猜才把绵白糖给认了出来,其他两样再也分不清了。  其实,他们分不清的何止这三样——酱油和醋、葱和蒜、四季豆和豇豆等等。可他们却
新课程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提倡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因此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这个过程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数学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能和
幼儿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幼儿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教授孩子学本领,而在于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与同伴沟通,如何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如何在群体中生活,如何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我们一直说的幼儿园教育要“保教并重”把“保”放在了“教”的前面,这就说明对幼儿教育来说,保育较教育来说更为重要。所以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就更需要把“保育”放在“教育”的前面。   幼儿园实行“两教一保”的班级配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为通过复习旧的知识,能学到新的知识。就在教师们如火如荼地研究新授课可以怎样创新、出彩,怎样可以高效时,我们是否应该冷静下来思考,我们的教材三分之一是新授课,剩下的三分之二则是练习课、复习课,怎样才能让复习课变的更真实、更有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忆为线索,以理为核心”,让学生在复习中能够产生自己的思想。   复习课的“复”不是简单的重复,复习课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