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矛盾之新警号 等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244732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矛盾之新警号
  林德清
  
  
  以前论及社会矛盾,大抵主要有两种,或是阶级矛盾,或是人民内部矛盾。对前一种,只需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对后一种,则要和风细雨甄别轻重。经验积累甚多的,是残酷和无情的手法,出手超重,动辄就把对手弄成了阶级敌人。而对内部矛盾,由于重不得轻不得,咱们的处理水平始终乏善可陈,因此直到今天,似乎没有多少优秀的衣钵可传承。
  既无传承,又无新招,假如遇上新难题,从何处寻求化解之术呢?
  据《瞭望》周刊报道,在对粤沪苏浙等发达地区进行社会矛盾调查时发现,一个显著的“新警号”已露端倪:不少参与群体事件的群众,本身并没有直接利益诉求,可是在闹事时,他们积极参与,借题发挥,将长期积累的不满情绪趁机发泄。原本是利益攸关者的小群体的局部小冲突,一旦与没有直接利益的冲突者搅合在一起,情形就变得复杂和微妙起来。其中尤其耐人寻味的是,这种不满情绪并非集中在“弱势群体”之中,而是在“精英群体”中蔓延。明明置身于既得利益的“精英群体”之中,他们却自称“弱势群体”,这些所谓的“弱势者”有企业主、机关处科级干部、企业里的工程师、学校校长等等。假如“弱势者”的群体如此庞大,覆盖的阶层如此宽广,他们所要对立的“强势群体”又是怎样的范畴呢?
  现在一些地方领导处理“利益冲突”的唯一法宝就是“用人民币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他们目光盯住的“重中之重”是具有直接利益诉求的上访信访人群,生怕他们做出极端的言行,将安定的局面弄得很不安生。这当然可以理解,在市场经济状态下,人民币的威力确乎处处可见。但是靠人民币包打天下也是不可靠的,一旦面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的芸芸众生,欲化解他们不知何来的愤怒、不满、牢骚等情绪,抚慰他们不知何因失衡的心理,恐怕再多的人民币也是杯水车薪。
  有学者呼吁警惕:面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的苗头及其发展趋势,假如咱们仅凭一两下旧招,眼睛只盯住利益攸关者的诉求,无视莫名其妙的“哄客一族”,等到原本的星星之火变成了燎原大火,咱们还猛扑起火之处的星星点点,大火已无法扑灭。这绝非危言耸听,森林大火从来都是在猝不及防之中燃烧起来的,没有预警机制,新警号就将不再仅仅是警号,一夜之间就会拉响警报。
  
  “弱势”之泛化
  陶江虎
  
  林德清先生在引述《瞭望》周刊的调查时,提及“弱势群体”的泛化问题——那些原本应该被视作“强势群体”的人们“自甘堕落”,纷纷自贬为弱势者,其中的意味颇堪玩味。
  假如弱势群体如此浩荡,与之对立的强势者究竟是谁呢?
  不忙解开问号,且看下列事实——与《瞭望》周刊的民调具有异曲同工的另一份来自上海社科院的民调显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部分党员干部早已不再是所谓的“人民公仆”,而是“特权阶层”:他们在用车、住房、医疗、子女等各个方面,享受着特权;他们掌握着行政或政策资源,轻而易举地化公为私;他们在“保护伞”下,可随意调动大笔资金,侵占挪用或携款外逃;他们不但在经济领域继续腐败,如今蔓延到教育、学术、医疗、司法等本该最圣洁的领域……由于特权阶层的实际利益过于耀眼,“官本位”愈演愈烈,连一向自命清高的学者专家也纷纷“官员化”,甚至出现了局级和尚处级道士。本人就收到过若干张曾经是清高文人的如下名片:括号,副局级巡视员;括号,行政正处级。在沉重的括号之中,官本位对他们灵魂的腐蚀,令人心痛——又一个清正的文人消失了!
  不知何时,一些地方的领导阶层变得类似于黑社会,这帮派那圈子,大凡派内之人圈中之人,就是“小兄弟”,管你缺才少德不学无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倘若是圈外之人,任凭你德才兼备刚正不阿,甭说正眼瞧你,连尿也不尿你。在我们说得出名的不少地方,干部们不是以真才实学、真抓实干为荣,而是以能否进入某位领导的“圈子”为目标,甚至把与“圈子”里的“红人”牵上线也看作一种资本,简直是自尊丢尽人格沦丧——可是却普遍通行俯拾即是。在趋利避害的本能下,党员干部纷纷靠拢小圈子,因为在领导干部的小圈子里,匪气、霸气、江湖义气代替了党纪国法,法律与规章全是儿戏,政策与原则都可以成为圈里人以权谋私的本钱。于是党内的小圈子成为了社会上不法之徒牟取非法利益的突破口,他们瞅准关键人物,不惜血本千方百计地“攻关”,一旦攻下关键人物,其圈内的大小人物往往都可以变成为其效力的铁哥们,权钱交易遂一路绿灯高歌猛进。
  从三个直辖市到其他大中小城市,一个个满嘴反腐倡廉满肚男盗女娼的领导干部倒下了!这大面积的倒下,一方面显示了中央铁腕治吏的坚强决心,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制度性腐败的深重痼疾。对于每个腐败者的堕落,我们听到的“根本原因”总是“党性不强学习不够觉悟不高”,但是这个脉象始终是搭错的:寄望于“自觉革命”,绝对是押错了宝,人性的贪婪绝非一张党票就能荡涤,何况我们当中的多少党员,在举起右拳宣誓的时候,他们就压根儿没有坚信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没有做好为捍卫信仰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准备,他们甚至根本就没有明确的信仰——难道我们还少见吗,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中,共产党员比比皆是?哦,多元信仰,他们独自一个人就多元了!
  一旦入党和成为“公仆”不再有抛头颅洒热血的危险,而是有获得实际利益的坚强保证,有多少人能够抗拒诱惑?制度性诱惑日积月累的结果就是:腐败成为司空见惯的现实。
  面对这样的现实,与腐败保持距离的人们突然就心甘情愿地自贬为“弱势群体”了——也许,相对于特权阶层,这样的比喻也不为过。忧心的是,“弱势之泛化”一圈圈蔓延后,对立双方的阵营将会是怎样一种图景呢?
其他文献
应日本爱媛县政府部门的热情邀请,2006年11月13日—17日,本刊与上海教育电视台、《旅游天地》杂志社共三家媒体一行八人对爱媛县进行了为期五日的采访。整整五天之中,阅不尽的水光山色,读不完的人文民俗,不断洗刷着我们的眼睛、冲击着我们的情感,爱媛优雅的风景、迷人的风情在我们心中驻留为永远生动的影像。    “疗愈”这个词在日文中有解除痛苦、伤痛复原之意,在日本国内也很流行用这个词汇。爱媛虽然目前在
期刊
上海有上只角,那是有钱人住的地方,也有下只角,那是穷人住的地方,那么既不算有钱,也不算穷人的上海人所住的地方,比上只角差了好多,又比下只角要体面得多,算是什么角?算是中只角。上中下三个等第的地域,才是上海的全部。  《长恨歌》里有个王琦瑶。如果用上只角还是下只角来衡量,王琦瑶似乎无法安身;她们分明不是下只角的人,但是和上只角又不很般配,它可能是石库门的弄堂,也可能是新式里弄房子的弄堂,它可能是在静
期刊
这世界,但凡有男人和女人的地方,就必定会有男人和女人间的情和爱。有情爱,也就必定会有绵绵情话和爱的铿锵誓言。这道理就像老鼠爱大米一样简单。无论你是革命导师,还是诗人、文学家或是杀猪佬,无一例外。  我是十分欣赏马克思写给燕妮的那段“吻遍你的全身”的著名情话的,因为它真实地表达了一个男人对所爱女人的忘我的渴求和思恋。这是一个男人情到深处的缠绵悱恻,是一个男人爱到极致的火山喷发。说白了,这才是一个有情
期刊
最近一段时间,我成了一只不折不扣的“沙发西红柿(Couch tomato)”,因为我整天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思考着中国电影人形形色色的获取国际知名度的路线图。   如果用一个字来总结章子怡的国际知名度的获取,许多人可能会用一个“混”字。我承认,这个“混”字对于章子怡来说是如此的准确和生动。但是我要强调的是,首先,“混”背后的眼光和意识可是一点也不“浑”。而且,恰恰是这潭“混”水,掩盖了章子怡的伟大
期刊
上海社科院心理学教授张结海最近“整天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思考着中国电影人形形色色的获取国际知名度的路线图”,思考的结果是:章子怡获取了极高的国际知名度,她的伟大“被低估了一百倍”。  首先我得申明,我还是蛮喜欢章子怡的,因为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幅柔弱美眉的可人样儿,演的电影也不令人生厌,茶余饭后,能带给人一些轻松与快乐。不过,仅此而已。正如港台电视剧一样,挺搞笑,挺娱乐,看过后一回味却觉得
期刊
“我承诺,爱你一辈子,如果我有什么对不住你的话,我们所有的财产都归你,如果你不信,我可以去将承诺公证。”  这是媒体报道的某法律院校的毕业生王强对未婚妻说的一段话,王说完此话,就拉上未婚妻的手去公证处为自己的承诺做了公证。媒体报道此事,无非是颂扬在这爱情已死的年代,人都在婚前为自己的财产做公证,有人却为他的爱情做了公证。  我不知道王强先生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不出太大的意外,王先生应该父母双全。做
期刊
立夏一过,弄堂里就热闹起来了。紧闭了半年多的石库门一扇扇地打开了,老太太们(说是老太太,现在想来也不过六十来岁吧。)拿出一把把竹椅子或是小板凳,坐在弄堂里自家的大门口或是后门口,择菜、做针线、纳鞋底、打毛衣……顺便与邻居说东道西,无非是些家长里短的事。吵架也是她们常有的节目之一。    隔壁有个叫陈家姆妈的,是宁波人,胖胖的,黑黑的,头发在脑后挽成发髻,那是当时老太太们最流行的发型。陈家姆妈是五号
期刊
一般40岁以后的男人被上海女人称为“老男人”。  品相俱全的上海老男人如今很吃香。所谓“品相”,顾名思义,“品”是指生活品味,而“相”指成熟稳重的相貌。      上海老男人吃香的主流依据  文/熟女    一:上海男人四十一枝花。  一般说来,到了这个年龄的上海男人都在成熟中带有稳健,又不失幽默和宽厚。这种魅力不是小青年可以比拟的。  二:有相对稳定的经济基础。  真有本事的上海男人在这个年纪已
期刊
有诗为证:日日杯深酒满,天天逍遥自在。自言自论自开怀,无公无私亦无害。近史几番折腾,桌边多少英才。不须计较与安排,北漂食堂尚在。老黄说,来来,吃菜吃菜!    我本该早些说说老黄这个人的。两年前的冬天,春节,只因演出繁杂,独自滞留京城,不免平添异乡飘零之客途秋恨几许。出版朋友重庆人老戴打电话说,我领你去一个人家吃饭吧。我遂按上海人小家败气的做人习惯假客套一番道,非亲非故,初次登门,怎好张嘴暴嘬?老
期刊
中国有些事情原来并不落后,后来自己把它弄得落后了,于是就发出类似“落后是要挨打”的感叹,甚至今天的人们都已经完全忘却自己的过去,以为这桩事从来就是这样落后的。    【并非处女地】    今年4月28日《新民晚报》体育版刊发了一篇题为《倾力开垦“处女地”美国职棒大联盟来沪叫卖》的文章,报道说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是比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还要热门的,棒球才是美国真正的国球,美国人准备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