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只角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hxum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有上只角,那是有钱人住的地方,也有下只角,那是穷人住的地方,那么既不算有钱,也不算穷人的上海人所住的地方,比上只角差了好多,又比下只角要体面得多,算是什么角?算是中只角。上中下三个等第的地域,才是上海的全部。
  《长恨歌》里有个王琦瑶。如果用上只角还是下只角来衡量,王琦瑶似乎无法安身;她们分明不是下只角的人,但是和上只角又不很般配,它可能是石库门的弄堂,也可能是新式里弄房子的弄堂,它可能是在静安寺一带,也可能是在苏州河的南北,也包括虹口这样的老区,它在地理上是有穿透力的,在身份上和物质上,又对上只角和下只角保持了自己的独立,不妨说这样的住处属于中只角。
  面对着更多的下只角,中只角就是上只角了。她们的住处大都是在苏州河的南面,徐家汇的东面,肇嘉浜路的北面,黄浦江的西面;假如说黄浦江是东首的绝对分隔线,那么苏州河的分割是相对的,因为在苏州河的北面直至北火车站乃至四川路一带,也是中只角的居住区域;这其中的淮海路女人,南京路女人,徐家汇女人,四川路女人,静安寺女人,虽然也互相有苗头可以轧,总还是面子上过得去的;在这个范围之外,那就是下只角了。下只角的女人用解放后的话来说,倒真是劳动人民:闸北女人跟着男人大多数是剃头、搓背、倒马桶扫垃圾的,杨树浦女人大多数是工厂做工人的,南市女人大多数是卖水产、摆小摊头的,浦东女人全是种地的。
  当人因为经济、文化、民俗的差异而被人为地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第的时候,除了叛逆者,绝大多数的人是渺小的,尤其对于女人,她必定是这三个角中的一个角。上只角女人的优越感是无疑的,有中只角女人对她们的奉承,有下只角女人给她们做娘姨;中只角女人会将在上只角女人那里受到的窝囊气,加倍地转嫁给下只角的女人;下只角女人只有俯首贴耳地认命了,在她们的眼里,凡是要雇佣娘姨的都是上只角,只有大人家和小人家之分,却没上只角和中只角之分。再去看看三个角女人的眼神,也是很容易给她们定位的。上只角女人看人时,眼珠是垂直向下的,眼皮都很少抬起,根本不看对方,因为所有事情有下人担待着,她也不需要亲眼目睹;中只角女人看人时,既有对上只角的羡慕并且用矜持的方式表现自己不愿意承认的嫉妒,又极力想表现出对下只角的不屑一顾,所以她喜欢眼睛白人家,向左向右,眼珠骨溜溜地转;下只角女人看人时,因为地位卑微,在低头哈腰之际,眼珠却是隐蔽地向上,可以把对方看得清清楚楚。上只角女人的眼神和中只角女人的眼神,至今还很容易看得到。等第上的三只角是没有了,但是在心理满足上,三只角依然存在。富足女人的眼珠是向下的,精明而不满足的女人是会眼睛白人的,等待帮助的女人皱紧眉头的。
  在婚姻上,下只角因为没有办法而门当户对,穷人与穷人结亲;中只角是最讲究门当户对,哪一家人家女人是堂子里买来的,肯定是瞒不过的,但是中只角女人梦里想的就是踏进大人家;上只角的婚姻当然是最死板的、最没有人性的,而上只角男男女女又可能是最有文化的,最接受西方文明的,所以上只角人家的爱情,要么寂静如夜,要么地动山摇。著名京剧大师周信芳的妻子裘丽琳,当年就是从上只角跟了周信芳私奔的。
  王琦瑶一生就是做着上只角的梦,也几乎离上只角穿一条马路就到了,她还住过爱丽丝公寓,这是准上只角的生活,最终又回到了中只角,在她的内心世界,她觉得已经被打发到了下只角,即使在下只角,她仍旧看不起下只角女人。
其他文献
2007年春天。世界地球日。来自英美德日韩印等20多个国家的百余个家庭齐聚上海动物园绿意盎然的大草坪。主办方长宁区科委、上海动物园、虹桥国际学校在这里搭建了一个小小的国际民族村,国际村展示了各国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经验以及各国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呼吁人们携手共护地球家园。各国儿童在此流连玩耍,突破了肤色、语言和文化的藩篱。对他们来说,这是课堂之外的一堂生动的环保课,也是开阔眼界,放飞
期刊
心灵的旅行  胡凌虹    快速地穿梭于拥挤的街道,奔波于忙忙碌碌的工作,疲惫的上班族期待着长假的来临,然一到假日,各景点拥挤的人群让旅行变得烦人而扫兴。西藏,拉萨,欧洲……梦想周游世界,但费用昂贵,旅行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抱怨、苦闷,不如静下心来看看《在自己房间里旅行》,这本书对旅行的形式进行了重新定义,激发人对呆板的生活进行反观与思考。  《在自己房间里旅行》的作者是法国的萨米耶·德梅斯特,小
期刊
  
期刊
2007年4月23日晚,第1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上,一片喜庆的场面,来自全国各地的27名演员获得包括提名奖在内的各项白玉兰戏剧奖。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李默然被授予了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晚会上他激情澎湃地朗诵了一首《满江红》,台上声情并茂,台下掌声雷动。与此同时,共有13名演员分获白玉兰主角和配角奖,其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郝平和辽宁人艺的张大静分列主角奖和配角奖榜首。今年
期刊
难忘月饼屑    这些年,每年过中秋,家中的月饼像被人冷落的怨妇丢在一旁,无人答理。尽管月饼的价格不菲,但吃到嘴里总觉得大同小异。说到吃月饼,30多年前的吃过的月饼屑倒是让我终身难忘的。  那年,我在一家食品店当会计。我们商店也经销月饼,月饼分广式、苏式、潮式等品种,广式最有销路,而营业员最喜欢卖苏式,原因就在于苏式月饼有一层屑,食品钳几个来回一折腾,苏式月饼已经瘦身不少,“卖相”自然也难看多了。
期刊
相忘于江湖  何菲    身处这座城市,不知你是否注意过这些细节:上海马路上行驶的轿车或公务车,银色和黑色占据主要部分。  上海男人喜欢用冷金属质感的ZIPPO打火机。冷艳卓绝的大卫杜夫的“冷水”进入中国香水市场时,首先征服的是上海熟女。  上海的冬天异常湿冷。上海公司的前台也总是冷冰冰。夜晚上海,城市透亮工程中写字楼的灯光是冷色的。清一色上海人聚集的PARTY或夜宴,气氛总是慢热或是不热。  《
期刊
在上海老弄堂里,大多的墙头或门上,几乎无一例外都挂有一只小小的牛奶箱。就是这只小小的牛奶箱,若是时光倒退三十年,它钉在那墙头上,却无法让人视而不见。  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处于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时期,余生虽晚,没赶上“上山下乡”的热潮,但条件艰苦、物资贫乏的那一段困顿期还是未能幸免。印象中那时的邻居,可没有几家是包月喝牛奶的,门上有资格挂牛奶箱的屈指可数。所以,门上的牛奶箱在我幼时的眼里,几乎就是“贵
期刊
早些年住杨浦区周家嘴路棚户区里,八十年代家里就有自建的两层楼房,在那时有楼房住已经是宽敞的,再在两层上加层,成为假三层犹如现在的“复式公房”。  那年头邻居之间是寸土必争,门前屋后山墙周边领土是慢慢地拓宽,从一个鸡棚,一个灶间,一段篱笆可以发展到一间楼房,房子是越来越大了,可街道的路面却是越来越狭窄,有些小弄堂的路只能一人侧身而过,犹如一线天。那时候家长们谈的最多的是,什么时候拆迁搬到新公房去,要
期刊
车快速地向特定的方向驶去,它奔跑的喘息声如同均匀的鼾声,传染了车厢里的大片旅客,一个个或歪着脖子,或“啄着米”,或仰天张着大嘴喘气。火车应该是世上少有的真正“从一而终”的事物,不然它怎么能让大半车厢的旅客安然神游。  熟睡着,或假寐着,但当窗外的田野转换成林立的高楼,若即若离的城市喧闹突然把车厢内胶着着的安静撩拨了起来,此起彼伏的鼾声转为骚动的乐调,尤其是“上海新客站”几个大字驶进眼帘的时候,全车
期刊
应日本爱媛县政府部门的热情邀请,2006年11月13日—17日,本刊与上海教育电视台、《旅游天地》杂志社共三家媒体一行八人对爱媛县进行了为期五日的采访。整整五天之中,阅不尽的水光山色,读不完的人文民俗,不断洗刷着我们的眼睛、冲击着我们的情感,爱媛优雅的风景、迷人的风情在我们心中驻留为永远生动的影像。    “疗愈”这个词在日文中有解除痛苦、伤痛复原之意,在日本国内也很流行用这个词汇。爱媛虽然目前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