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忘却的辉煌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bnw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些事情原来并不落后,后来自己把它弄得落后了,于是就发出类似“落后是要挨打”的感叹,甚至今天的人们都已经完全忘却自己的过去,以为这桩事从来就是这样落后的。
  
  【并非处女地】
  
  今年4月28日《新民晚报》体育版刊发了一篇题为《倾力开垦“处女地”美国职棒大联盟来沪叫卖》的文章,报道说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是比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还要热门的,棒球才是美国真正的国球,美国人准备开发中国这块处女地,大力发展棒球以及相关的商业。
  文章在介绍中国棒球运动时写道,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清朝派遣的“留美幼童”在美国学会了打棒球,组成了一支名叫“东方人”的球队,战绩不错。到了光绪七年(1881年)“留美幼童”全都被召回国,他们也把棒球带回了中国。“遗憾的是,他们的球技未能移植于神州大地,棒球运动也一直没有在中国起飞。”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事实并非如此,棒球运动后来在中国、特别是在上海起飞过,而且战绩辉煌,连当年的老美都惊愕不已。
  现代棒垒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随后棒球也被介绍到中国来了。有文字记载,1903年开始,湖南、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都开展了棒垒球的正式比赛。最迟在1919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已将棒垒球列为体育课了。中国不是棒球的处女地!
  
  【老上海往事】
  
  既然坚守上海文化精神、反映上海风采为本刊宗旨之一,那么我觉得有必要专门将其中的上海部分加以专述,以正视听。
  1939年,当时的上海租界正处于“孤岛”,家住静安寺附近的金城别墅(南京西路)、福煦坊(延安中路)的一二十名青少年,热爱棒垒球运动,正式到工部局注册了一支名为“熊猫”的棒垒球队。他们按照队员年龄,分为“熊猫队(Grant Pandas)”和“小熊猫队(Baby Pandas)”。他们刻苦训练,积极参加洋人主办的比赛,因为这样才能让洋人知道中国人的厉害。
  当时在上海举行的棒垒球公开赛中,都是洋人“撑市面”。熊猫队先后战胜了由外国人组成的鲨峰队、西青队、葡商队、菲侨队、日侨队和武士队等。
  1945年抗战结束之际,他们还专门跑到被日寇关在浦东的外侨集中营,慰问外侨并与他们练球、比赛。同年10月为了庆祝二战胜利和“双十节”,由熊猫队代表中方,美军驻缅部队冠军队野猫队(Wild Cat)代表美方,在跑马厅(今人民公园)举行棒球表演赛。当日仪式隆重,赛前美方队员从中方军队司令汤恩伯手中接受战利品日本军刀,中方队员每人从美军司令手中接受一条骆驼牌香烟。在无数观众的喝彩声中,双方打成平局,后在加时赛中,熊猫队才败北。
  
  【战绩辉煌】
  
  1947年,美军在跑马厅举办“美国杯”棒垒球联赛。作为唯一一支中国队,熊猫队先后战胜美军的海军队、陆军队、后勤队,以及老对手西青、葡商、菲侨等队,荣获冠军,一鸣惊人。
  同年秋,有8名熊猫队员参加的上海棒球明星组成的“沪星队”应邀乘船前往台湾比赛,五场比赛三胜二负。这是上海(可能也是大陆)到台湾进行的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的两岸棒球比赛。
  看到熊猫队已经称雄上海,在南京的美军顾问团集中了全军最优秀的队员,组成“全明星队”,再下战书,邀请熊猫队在1948年双十节到南京一决雌雄。美军特地派出军用飞机到上海接送熊猫队。双方先打了2场,结果是一比一。但等到要打决胜赛时,美军表示因战事吃紧,以后再打,不久南京就被解放了,自然无缘再赛了。
  
  【棒球世家】
  
  长期担任熊猫队教练的是梁扶初先生(1897-1968)。他早年是日本华侨,1905年与自己的4位亲兄弟一起参加了由横滨华侨组成的“中华棒球队”,在日本屡战屡胜。1932年日军侵略中国东北,梁扶初愤然回国,定居上海,致力于发展中国的棒球运动。1939年当熊猫队成立时,他的4个儿子(友声、友德、友文、友义)都是主力。他后来还在上海的学校发展出了49支“熊猫队”。
  解放后,梁扶初先后出任解放军队、海军队、西南军区队、上海队的主教练,出版过中国最早的棒球专著。后来由于极左思潮泛滥,打棒垒球被指责为与美国看齐,该项运动越来越遭到冷落,至“文革”则完全停止。文革前我还是个小学生,每天下午在威海路第二工人体育场(今民立中学)参加区少篮队的训练,经常看到有人在打棒球,我也去玩过两把。去年一个偶尔的机会我竟然会与这群人相逢,一问这才知道他们就是原来熊猫队的!
  
  改革开放后,棒垒球运动得以恢复(梁友德还担任过中国棒球协会副主席一职),但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民间并不热衷。有鉴于此,定居美国、年已83岁的梁友文等当年熊猫队老队员,每年回国义务辅导棒球队员,每年举办一次“熊猫杯”全国青少年棒球邀请赛。
  
  【有点滑稽】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出三点:一、棒垒球运动早就在中国普及;二、曾经战绩辉煌,但是却被中国人自己打下去的;三、由于现在的中国棒垒球水平处于“弱势”地位,所以美国人要来开垦、发展(包括大赚其钱)了。这多少有点讽刺意义,因为60年前上海的熊猫队曾打败了美国队,还被美国人用军用专机接到南京再次一决胜负。如果中国人将这项运动坚持下来,现在怎么会出现这种“滑稽”局面呢?
  中国有些事情原来并不落后,后来自己把它弄得落后了,于是就发出类似“落后是要挨打”的感叹,甚至今天的人们都已经完全忘却自己的过去,以为这桩事从来就是这样落后的。
其他文献
车快速地向特定的方向驶去,它奔跑的喘息声如同均匀的鼾声,传染了车厢里的大片旅客,一个个或歪着脖子,或“啄着米”,或仰天张着大嘴喘气。火车应该是世上少有的真正“从一而终”的事物,不然它怎么能让大半车厢的旅客安然神游。  熟睡着,或假寐着,但当窗外的田野转换成林立的高楼,若即若离的城市喧闹突然把车厢内胶着着的安静撩拨了起来,此起彼伏的鼾声转为骚动的乐调,尤其是“上海新客站”几个大字驶进眼帘的时候,全车
期刊
应日本爱媛县政府部门的热情邀请,2006年11月13日—17日,本刊与上海教育电视台、《旅游天地》杂志社共三家媒体一行八人对爱媛县进行了为期五日的采访。整整五天之中,阅不尽的水光山色,读不完的人文民俗,不断洗刷着我们的眼睛、冲击着我们的情感,爱媛优雅的风景、迷人的风情在我们心中驻留为永远生动的影像。    “疗愈”这个词在日文中有解除痛苦、伤痛复原之意,在日本国内也很流行用这个词汇。爱媛虽然目前在
期刊
上海有上只角,那是有钱人住的地方,也有下只角,那是穷人住的地方,那么既不算有钱,也不算穷人的上海人所住的地方,比上只角差了好多,又比下只角要体面得多,算是什么角?算是中只角。上中下三个等第的地域,才是上海的全部。  《长恨歌》里有个王琦瑶。如果用上只角还是下只角来衡量,王琦瑶似乎无法安身;她们分明不是下只角的人,但是和上只角又不很般配,它可能是石库门的弄堂,也可能是新式里弄房子的弄堂,它可能是在静
期刊
这世界,但凡有男人和女人的地方,就必定会有男人和女人间的情和爱。有情爱,也就必定会有绵绵情话和爱的铿锵誓言。这道理就像老鼠爱大米一样简单。无论你是革命导师,还是诗人、文学家或是杀猪佬,无一例外。  我是十分欣赏马克思写给燕妮的那段“吻遍你的全身”的著名情话的,因为它真实地表达了一个男人对所爱女人的忘我的渴求和思恋。这是一个男人情到深处的缠绵悱恻,是一个男人爱到极致的火山喷发。说白了,这才是一个有情
期刊
最近一段时间,我成了一只不折不扣的“沙发西红柿(Couch tomato)”,因为我整天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思考着中国电影人形形色色的获取国际知名度的路线图。   如果用一个字来总结章子怡的国际知名度的获取,许多人可能会用一个“混”字。我承认,这个“混”字对于章子怡来说是如此的准确和生动。但是我要强调的是,首先,“混”背后的眼光和意识可是一点也不“浑”。而且,恰恰是这潭“混”水,掩盖了章子怡的伟大
期刊
上海社科院心理学教授张结海最近“整天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思考着中国电影人形形色色的获取国际知名度的路线图”,思考的结果是:章子怡获取了极高的国际知名度,她的伟大“被低估了一百倍”。  首先我得申明,我还是蛮喜欢章子怡的,因为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幅柔弱美眉的可人样儿,演的电影也不令人生厌,茶余饭后,能带给人一些轻松与快乐。不过,仅此而已。正如港台电视剧一样,挺搞笑,挺娱乐,看过后一回味却觉得
期刊
“我承诺,爱你一辈子,如果我有什么对不住你的话,我们所有的财产都归你,如果你不信,我可以去将承诺公证。”  这是媒体报道的某法律院校的毕业生王强对未婚妻说的一段话,王说完此话,就拉上未婚妻的手去公证处为自己的承诺做了公证。媒体报道此事,无非是颂扬在这爱情已死的年代,人都在婚前为自己的财产做公证,有人却为他的爱情做了公证。  我不知道王强先生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不出太大的意外,王先生应该父母双全。做
期刊
立夏一过,弄堂里就热闹起来了。紧闭了半年多的石库门一扇扇地打开了,老太太们(说是老太太,现在想来也不过六十来岁吧。)拿出一把把竹椅子或是小板凳,坐在弄堂里自家的大门口或是后门口,择菜、做针线、纳鞋底、打毛衣……顺便与邻居说东道西,无非是些家长里短的事。吵架也是她们常有的节目之一。    隔壁有个叫陈家姆妈的,是宁波人,胖胖的,黑黑的,头发在脑后挽成发髻,那是当时老太太们最流行的发型。陈家姆妈是五号
期刊
一般40岁以后的男人被上海女人称为“老男人”。  品相俱全的上海老男人如今很吃香。所谓“品相”,顾名思义,“品”是指生活品味,而“相”指成熟稳重的相貌。      上海老男人吃香的主流依据  文/熟女    一:上海男人四十一枝花。  一般说来,到了这个年龄的上海男人都在成熟中带有稳健,又不失幽默和宽厚。这种魅力不是小青年可以比拟的。  二:有相对稳定的经济基础。  真有本事的上海男人在这个年纪已
期刊
有诗为证:日日杯深酒满,天天逍遥自在。自言自论自开怀,无公无私亦无害。近史几番折腾,桌边多少英才。不须计较与安排,北漂食堂尚在。老黄说,来来,吃菜吃菜!    我本该早些说说老黄这个人的。两年前的冬天,春节,只因演出繁杂,独自滞留京城,不免平添异乡飘零之客途秋恨几许。出版朋友重庆人老戴打电话说,我领你去一个人家吃饭吧。我遂按上海人小家败气的做人习惯假客套一番道,非亲非故,初次登门,怎好张嘴暴嘬?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