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素质教育从课堂开始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enk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综合性课题.素质教育具体包括了对学生进行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而数学教育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用自己学科的优良品质陶冶人、启迪人、充实人,促使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时代对数学教師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根据数学学科的特征和我们的教学实践,总结几点认识及做法,以求教于同行.
  一、弘扬数学科学精神,渗透崇高理想教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道德观和责任感逐步走向稳定和成熟.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适时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及世界数学家献身科学的探索事迹,弘扬科学精神,对学生进行热爱数学、献身科学的崇高理想教育,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例如,讲解“集合”的概念时,介绍集合论的产生和康托尔的奇闻轶事;讲几何知识时,介绍非欧几何创始人的献身数学的科学精神;学习“指数函数”概念时,我们讲将一张纸对折有限次(足够大)后所得到的每一小部分的数目个数“敢与珠峰试比高”;讲现代数学研究时,介绍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进展及我国中学生在历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的获奖情况等等.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扩大了知识面,激发了学习热情,而且能弘扬科学精神,使学生树立学好本领、为国争光的崇高理想.
  二、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中学思想教育的基础.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是数学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数学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占有特殊位置,在世界数学领域曾居世界前列.例如,刘徽、祖冲之父子、沈括、秦九韶、李善兰等著名的数学家,形成一套独创的研究数学的方法.如,割圆术、记数法、位值制、纵横图、天元术等对数学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讲解勾股定理时,指明我国发现勾股定理的时间比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的发现早五百多年,而且证明简洁、优美;讲解祖暅原理时,指明此定理是我国数学家祖暅于公元5世纪总结出来的,在欧洲,直到17世纪才由意大利的卡发雷提出此定理;“杨辉三角”是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发现的,比法国“帕斯卡三角”早三百多年.这些丰富的数学史料渗透于数学教育之中,能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之情,树立起民族自豪感.
  讲解现代数学时,指出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新中国成立时,如华罗庚、熊庆来等数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到祖国,投身于数学研究事业中,为祖国的科技进步、文化发展倾注毕生精力.但是中西方数学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回避这一事实,应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勤于钻研,树立为振兴中华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挖掘数学概念、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学数学教材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如,正数与负数、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实数与虚数、直线与曲线等数学概念的辨析;分析、综合、演绎、概括、抽象、类比等数学方法的运用;集合与映像、方程与函数、分解与组合、转化与变换等数学思想的形成,都说明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对立与统一、运动与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又如,讲授“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时,指出当离心率e∈(0,1)时曲线为椭圆;当e=1时,曲线为抛物线;当e>1时曲线为双曲线,阐明这是量质互变规律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挖掘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因素,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灵活运用数学方法,牢固掌握数学思想,而且能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对待学习与生活,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四、发挥数学应用功能,渗透国情教育
  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数学地位越来越重要,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学生学到与生活联系更紧密的数学知识,并可以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应用题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转换能力、数学建模能力,而且要善于借题发挥,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例如,我国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为7 209亿元,1996年为67 800亿元,求年平均增长率(学生求得12.1%).与报上公布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日本1%、韩国5.3%、印尼6.5%、新加坡9.8%)进行对比,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又如,高中数学教材(甲种本)《代数》上册第111页第26题,是人口问题,“1980年我国人口为10亿,按2%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计算知2000年底将到达14.86亿的惊人数字.”为使人口在2000年底不超过12亿,计算知,年增长率不能超过0.91%.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了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学会关心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命运、祖国的前途,社会责任感增强,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
  综上所述,中学数学教材和数学教学课堂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应加强德育渗透,让素质教育从课堂开始,将知识传授与德育内容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于无形中接受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 构建开放的小学数学课程,首先要建设开放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其次构建开放的问题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组织开放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关键词】 开放;课程内容;探究;合作  课标指出,我们必须用开放的理念构建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为背景的数学教材,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笔者以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包装箱的设计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的更新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赋予了教师无限的创造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和教材观念,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过程中,我在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数学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使用教材进行教学.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  我国是一个多
【摘要】本节课是在授完苏科版七下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之后的一节实验课,目的在于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有一个再探索再认识的过程,发展其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使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折纸中所产生的平分角、平分线段的思想,也是为后面学习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高、中线等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关键词】折平行线;平行线;数学实验  一、教学过程  (一)以微视频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习题进行变式,让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使学生学会思考,进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变式;教育价值;数学素养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引导学生对教材习题进行变式的四种方法.  一、回顾解法 铺垫变式  (一)习题的蕴含价值  (二)习题的解题思路  二、启发思考 引导变式  给出一个问题的解答,并不意味着问题探究的终结,而是导致新的更高层次
【摘要】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启动,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重要的热门话题.运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指能够运用数学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运算能力普遍很差,制约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影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本文从提高初中生运算能力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学生;数学
【摘要】数学对于中职生来说是较为枯燥的一门课程,特別是,数学符号令学生感到无助.创造趣味情境、发挥知识的正迁移有助于数学符号的记忆.  【关键词】中职数学;数学符号;趣味记忆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要从思想内涵的角度入手,其中数列知识在高中数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很多数学知识都与数列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曾经学过的函数、方程等都在这一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研究高中数学数列教学的数学思想探究有助于高中生对其他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研究,本文以苏教版高中数学中数列知识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究如何带领高中生学习数列知识,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它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古人说:“学习剑法可以敌十人,学习兵法能敌万人.”下面我结合正在教学的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谈谈数学核心素养运算能力的兵剑合一.  一、兵剑合一之不可或缺  运算不仅是数学的基础技能,而且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工具.生活已离不开数学,更离不开运算.运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数学底线,是学习数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备受教师青睐,但在不同地区逐渐呈现不同的问题,本文通过这类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发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一)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智力处于发展阶段,相互之间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概念,造成有些教师忽视了这一问题,在教学之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摘要】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学建模看似比较复杂,但其实基础的教学理论对于高中生来说理解是没有难度的,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数学教师科学利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建模理论对学生进行理论引导,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数学建模  一、在高中数学课堂讲解的时候传授数学建模基础理论的意义  在高中阶段,数学知识学习最大的特点依旧是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