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改革下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养成教育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t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能真正学会从寻求解决问题的实际出发,体验创造性工作的真實过程,领会归纳式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能力的培养,可以养成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及科学素养。
  一、鼓励大胆探索,培养探究意识
  新教材的特点是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以许多数学知识产生过程的本身就是精彩的探究过程。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结构出发,用再创造的方法处理教材,让知识由完成形式变成知识的待建形式,把学习自主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索数学规律,实践数学方法,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在探索中自主的发现数学知识。比如,在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创造数学情境,激发学生亲自参与思维活动,从而形成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另外,教师要让不同的学生个性得到不同的发展,各种想法得到交流,这是探究活动能够得到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新教材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些探究活动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没有统一答案,甚至没有标准答案,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充分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教师更要容忍和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允许学生“磨蹭”,走弯路,失败,反复,变换方向。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要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多角度、多形式地进行对问题的探究,展示个性,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搞好师生关系,创设探究氛围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学生的切身感受,理解学生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在数学探究性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指导者,还是潜在治理的挖掘者。教师要善于从中去发现学生瞬间的点滴顿悟或灵感,哪怕是很不成熟的认识,甚至是悖于常理的看法,也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赞扬。面对一个个问题,教师同样要学习,要探究,要思考,教师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的合作集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去研究、调查、实验、总结。在数学探究性活动中,教师作为群体的“指导者”和“挖掘者”,“合作伙伴”确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无疑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这种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中体验探索的艰辛,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采用多种形式,培养探究能力
  1.多样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策略
  考虑到中学生大多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因此,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趣味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例如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学过程如下:(1)要求学生用手中的纸片做一个等腰三角形,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2)等腰三角形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所具有的性质外,还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你能发现什么结论?比一比,看谁发现的结论多;(3)指名三位学生到黑板板写出自己的结论;(4)请学生对三位学生的结论做出评析;(5)教师再引导学生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猜想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把性质定理发现的权利还给学生,创造开放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多角度地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使每个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都可以全部地投入,思维充分参与。
  2.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
  联想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双向联想是可逆联想。数学中有许多可逆成分。例如:定理与逆定理、曲线与方程以及某些概念的定义等一般都具有可逆性,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这种性质关系,不但可以加强其理解,而且会提高在应用中的灵活性。另外,在数学中可以有意识设置障碍,引导学生学会在遇到障碍时,思维迅速转向,从不同的方向或侧面去思考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解题时的应变能力。
  3.培养学生的大胆猜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引导学生能够大胆猜想质疑,调动直觉思维去推测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猜想不是空想,而是根据已有经验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的一种推测,其前提是要敢想。“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猜想预测是探究的的前提与动力,也是萌发思维的火种、点燃智慧火花的手段,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点燃智慧的火花,创造智慧的预感。“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当然,学生有的猜想在现有知识水平状况下并不一定能够全部做出正确的答复,但有猜想、能预测就是难能可贵的。长此训练,学生的探究精神、创造能力会得到发展。
  四、提倡合作学习,形成探究集体
  “合作学习”是当前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单靠自己赤手空拳打天下、搞研究是绝对不行的。为此,教师要敢于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育人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意识,形成利用集体交流,各抒己见,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使人人有收获的良好局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改变,新教材的重新把握势在必行。本文围绕如何活用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以教材为依托,以课堂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新的备课思路,整合教材内容,利用课外素材,切实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活用教材;音乐鉴赏;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后的新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版式设计新颖、教材容量增大,其中丰富的配套音响资料和课件资源为音乐教
初中生物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但由于现在生物不参加中考,学校、家长、学生都不重视,导致生物教学出现目前的尴尬现状。那么,面对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生物教育工作者该采取那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就这些问题,我将自己的一些看法总结如下。  一、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尴尬现状  1.生物教师队伍不专业。就我县来说,全县42位教师中,专业教师只有9位,其中还有一部分生物专业
摘要:诗歌作为特殊的文学形式,其丰富的语言内涵、优美的语言形式在语际转换中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冲突日显突出。随着翻译研究从两种语言的转换拓宽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创造性研究已经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改写理论为支撑,从诗学的角度对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进行分析。  关键词:诗歌翻译 创造性叛逆 改写理论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领域里一个重要方面,它丰富的内涵、优美的韵律在语际转换的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本文从精心创设情景、鼓励动手操作、鼓励求异思考、鼓励大胆探索这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核心的竞争力,它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
<正> 台湾嘉新水泥公司董事长张敏钰、总经理翁明昌在1964年率先发起并设置了台湾第一个专以新闻从业人员为颁奖对象的嘉新新闻奖。并委托新生报社具体办理评奖和颁奖。1965年1月5日,新生报社成立了第一届嘉新新闻奖理事会,由王云五、胡建中、黄少谷、陶希圣、曾虚白、孙邦正、谢然之、王民、张敏钰、翁明昌等11人组成,推选胡建中为理事长,另外还聘请了一些社会名流和专家担任评审工作。
摘要:校长的思维决定学校的发展,学校校长的管理素质决定学校的办学效果、发展水平。在民族地区,校长的管理能力和人格魅力是管理学校的关键所在,校长的处事方式是学校是否和谐的关键。因此校长都应该具备与现实生活相适应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民族地区;校长;管理    由于学校优化布局的不断推进,乡(镇)中心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特别是寄宿制学生的大量增加,给各乡(镇)中心校校长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校长
1999年3月25日北京传技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在北京友谊宾馆正式成立。在公司开业式上传技电脑公司总经理王一中博士代表公司向与会来宾致词,并宣布北京传技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正式
摘要:“美轮美奂”不是只用来称赞屋宇高大众多之美的,这里的“轮”已没有独立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轮、仑、伦、沦”互为通假,用“仑”还是“轮”都无所谓对错的。而且“美仑美奂”的通用性不比“美轮美奂”差,所以说不能简单地把“美仑美奂”视为“异形词”。  关键词:美轮美奂 美仑美奂 成语 异形词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985~1993年在全国进行了甘蔗野生种质资源的采集和考察。采集到甘蔗亚族(Saccharinae)内9个属18个种的无性系共824份,种植在云南农业大学校园内(昆明黑龙潭),建立了甘蔗资源圃。考察了甘蔗属(Saccharum)、蔗茅属(Erianthus)、河八王
摘要: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高中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独特魅力开展适合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活动。本文论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