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概念教学效果的课堂因素探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zho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设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早树立小学生的科学观念。但目前国内的小学校还鲜有对科学概念和具体概念教学具有范式意义的模式。对此,本文以小学“简单电路”的课堂教学为例,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随着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政府与教育机构越来越注重从小学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树立小学生的科学概念,对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培养与熏陶;并根据这些目标建立与规范科学启蒙教育模式。笔者认为,在科学概念教学中,要关注前科学的概念、科学概念的内涵、科学概念的延伸、科学概念的例证以及科学概念的表达等五个重要因素。
  一、前科学的概念
  前科学并不是指真正的科学,而是人们在学习科学的时候由于理解上的模糊与欠缺而导致的错誤科学认知。但前科学也包含在科学的总概念中,规范与纠正前科学对小学生的学前科学教育有重要意义。在接受系统性的教育之前,小学生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感受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进行理解的,因此会存在前科学的问题。若是学前科学教育能充分利用小学生所产生的前科学,通过对前科学中的错误进行列举并解释,能在引起小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同时,对自己过往的错误认知有更深刻的感受,从而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为验证前科学在小学生学习科学时具有的促进作用,笔者对某小学三年级的《灯泡亮了》科学实践课程进行了观察与记录。在该课程中,教师演示了一个灯笼中的灯泡发光的过程,随后要求学生对灯泡发光的原理进行思考。学生通过对灯笼与灯泡进行观察,得出灯笼中有能够给灯泡提供发光能源的电池的结论。根据学生自身发现与总结的这一结论,教师引出了电路的知识与实验。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导线、灯泡、电池和开关进行一个闭合电回路的搭建与构造,从而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到灯泡发光的原理,并加深了对电路知识的学习。可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依附在前科学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达到很有效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可行的科学思维。
  二、科学概念的内涵
  科学概念的内涵是指一件科学事物的固有属性,作为科学概念的核心而存在。小学生在学习科学的时候会对直观的事物与现象有更深刻的了解,但是对抽象的科学事物与现象则很难建立学习思维。因此,教师要将抽象的科学现象具体化,引导学生建立思维转换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科学内涵的理解而不是只理解科学的表面概念。
  在《灯泡亮了》的实践课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从而对该结论进行实验操作的展开,加深了学生对电路的理解。这样的课程模式,不但能帮助学生打破自己固有的错误思维模式,还能帮助学生将电路这一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具体的电路形式,从而达到头脑与双手结合起来,对电路知识进行更全面的学习。
  三、科学概念的延伸
  科学概念的延伸是指对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外延,体现科学的属性对象和作用对象,亦即得出这一科学概念的适用范围。科学的含义与范围一般情况下并不是能够完全区分开的两个概念,因此可能会在学生学习科学的时候对他们产生记忆和理解上的混淆。教师要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自行对科学的概念进行延伸,同时针对学生在延伸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内涵与延伸的意义。
  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科学课程实验中,教师先是对一个灯泡发光的原理进行了解释,继而询问学生如何让两个以上的多个灯泡也亮起来。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相关结论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实验操作验证,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如何使多个灯泡发光。实验过后,教师对多个灯泡发光的原理进行了讲解,并拓展了该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学习。科学的外延范围是十分广阔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概念延伸,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含义与范围的意义。
  四、科学概念的例证
  对科学进行例证是指通过正面的实验例子、反面的实验例子以及一些发生条件特殊的实验例子进行某个科学观点的论证。小学科学教育中通常只需要使用前两者进行论证即可。整个科学课程的课堂上都应该贯穿有科学例证,只有正反两面对某个科学理论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与学习。
  在《灯泡亮了》这一实验性的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正反例证帮助学生增强理解。教师通过设计错误的电路连接操作来展现灯泡无法发光的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灯泡不发光的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些思考的原因,教师再进行正确的电路连接操作,学生可以将自己思考的结论与操作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对灯泡无法发光的原因的理解,能更全面地掌握电路的知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正反例证的实验操作,通过自己动手加深实验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正反思考的思维模式,这对学生学习科学有很大的帮助。
  五、科学概念的表达
  科学的概念一般是通过某些特定的语句来表达的,不同的语句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内容,但并不是所有的语句都能描述科学的概念。因此,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课堂是成效低微的,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科学概念的概括,才是更好地理解某个科学概念的方法。
  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这一科学课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行观察、自行思考、自行概括,再到自己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达到了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了解这一理论知识的目的。经过亲身的实验体验后,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实验进行的原理,因而达到了表达这一科学概念的学习目的。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理解与自己概括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科学学习。
  本文对前科学的概念、科学概念的内涵、延伸、例证与表达五个要点进行了分析,以及结合案例进行了探讨,从而发现正确的思维模式能帮助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科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兴趣,养成科学的思考模式,达到最佳的科学学习效果,对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都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空气与冷空气》一课为例,阐述了深度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具体体现。从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具的改造和问题情境的创设入手,反思原来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也给广大科学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三个思考方向,以期帮助教师们找到更多支持小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法。  深度学习是指基于理解的学习,是学生围绕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
<正>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威信和党在建国后的执政地位,是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中形成的。几十年来的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小学科学是一门集人文科学、知识技能于一体的学科,具有较高的操作性与社会性。相对来说,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
科学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促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简单规律及其魅力,提升教学效果极为必要。基于此,本文以《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一课为例,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
介绍了数字签名的原理,探讨了XML数字签名的格式并通过一个实例给出了数字签名生成的实现,并阐述了XML数字签名的生成验证步骤,对XML数字签名的发展做了展望.指出XML数字签名
小学科学有很多“好玩”的实验,因此它成了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为了让学生一直喜欢上科学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实验内容,设计有效实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实施,新技术的出现,小学科学实验在更加多样化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主要对现阶段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实验是小学科学基本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习课程,小学生由于缺乏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对数学难以理解,数学学习对他们而言相对困难,却又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知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很
提出了一种高精度三维观察算法,可对观察者做精确定位.此算法采用实四元数组实现,克服了采用矩阵实现时的非直观性、计算复杂等弱点.采用Java语言实现此算法后,不仅可以从任
在网格环境下,多服务组合的要求日益强烈.目前的软件管理和开发工具主要针对封闭环境,存在着局限性.在多服务组合管理方面,由于嵌套调用是动态生成,服务发布方无法根据局部信
在对小学科学课程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为出发点,且保证科学教学资源开发具有一定的目标性,以完成该目标为中心展开教学探究,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课程资源的概念,介绍了课程资源的分类,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策略。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  课程资源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