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阅读观教学初探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hao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语文课上教师占据课堂的中心,将一篇篇精美的课文酣畅淋漓地肢解分析,而这样的教学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远离语文。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课程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这样的做法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要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就必须摒弃以往的阅读观念,树立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语文阅读观即大阅读观。教什么,如何设计出具有操作性的可行方案,便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其他文献
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当今的许多教育专家也都这样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在阅读中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呢?笔者认为,下面八个方面是让学生思考提问的关键之处:
关注英语教学过程,突出任务导向和合作探学是课程教学的重点,也是建构生动活泼课堂的前提。教师通过巡视倾听学生在任务合作中的意见和发现,能在有的放矢调整教学策略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显然口头语言表达清楚,才有书面语言的流畅。要读懂课文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必须加强读的训练。但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却忽略读的环节,学生不愿意读,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以为多做题就能学好语文。其实古人很早就有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精辟之见。可见,惟有多读,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有了良好
所谓管理,就是“让别人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这里的“自己”,既是指管理者“自己”,也是指被管理者“自己”。
期刊
现阶段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在这方面不少一线教师已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接触、感受、理解
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英国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院士,皇家人类学会院士,英国科学院、欧洲科学院院士。1941年出生于印度,在英国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英语课堂教学在形式、手段及方法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很多时候教师却弱化了作业布置这个环节。很多教师把“机械地重复抄写单词、词组甚至课文”
研究性阅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面对陌生的领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以问题研究为主,其特征是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色。
作业是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英语这种语言技能的学习中,丰富而有效的作业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坚实后盾.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重视“应用”二字,以教会学生“
一名美国教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与该校教育专家一同旁听了一堂小学数学课。课堂上,数学教师运用发放小红花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了争取小红花,学生认真听讲,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热烈而井然有序。这堂数学课结束后,美国教师却眉头紧皱,并提出使用小红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这位数学教师十分困惑,使用小红花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全国各地每一所小学中几乎将小红花作为重要的课堂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