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莱布尼茨文科中学的国际化道路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duoyi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学校可满足民众对于教育国际化的需求,为其子女提供一种有质量保证并与国际接轨的教育。国际文凭组织(Internatie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IBO)始建于1968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一个公益性组织,由设在瑞士日内瓦的总部负责统筹、认证和评估。国际文凭(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IB)最初是一种向外交官的子女提供的教育项目,便于那些孩子获取各国大学均认可的高中毕业文凭。目前的IB课程分成三段,即IB初等教育项目(IB Primary Years Programme,PYP)、IB中等教育项目(IB Middle Years Programme,MYP)和IB毕业证书项目(IB Diploma Programme,DP),分别针对3-11岁、11-16岁和16-18岁的学生。截至目前,已有141个国家与地区的3 294所学校加盟国际文凭组织,参与的3-19岁学生多达97.2万名,参加的项目以IB毕业证书项目为主,考试语言为英语、西班牙语和法语。IB课程原先仅限于私立学校,如今半数以上的加盟学校为公立学校。德国现有51所学校加盟,公立学校约占1/3。
  对一座城市来说,如果有这么一所国际学校,将会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多特蒙德市莱布尼茨文科中学因此应运而生。在此之前,多特蒙德市就市民对国际学校的需求、设立国际学校的基本条件以及莱布尼茨文科中学的教育国际化理念,曾展开过多次调研。
  一、国际学校需求分析与信息盘点
  2004年7月,多特蒙德市市长行政办公会议委托相关机构专门调查了本地区对国际学校的需求、建立国际学校的基本条件等。当时,在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与多特蒙德市人口数及购买力类似的区域,如波恩、杜塞尔多夫、埃森、诺伊斯已拥有4所私立国际学校。这4个城市的人口规模约为60-150万,与之相比,多特蒙德地区(城市30公里半径内)拥有约90万人口。其他城市拥有数量众多的国际化大企业以及国际机构,而多特蒙德市的行业更具现代性与专业性,如信息技术、医药技术、物流行业等,并且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据2001年的统计数据,多特蒙德市市民的购买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98.1%,比上述4个城市低8%-27%。
  这项调查主要由多特蒙德市的一家企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实施,该公司以访谈的方式,通过半公开半匿名的提问来调查多特蒙德市不同背景的人群对于建立国际学校的意见。总共有39人接受了访谈,其中有20位企业代表,5位公立学校校长,10位在多特蒙德市生活了6年以上的侨民,4位多特蒙德大学的教师。此外,该调查还征求了柏林国际学校校长米夏埃尔·赫茨的意见。
  受访的20位企业代表中,有15位在访谈中谈及个人对国际学校的需求、投资国际学校可能性以及多特蒙德市教育国际化等话题。他们认为,根据2004年外国雇员就业情况来看,对国际教育项目的需求并不大。另外,受访者均不看好由个人或单个企业来资助一所私立学校,大多数受访者赞同成立一所由促进会或基金会资助的国际学校。
  受访的5位公立学校的校长对多特蒙德市建立一所国际学校的社会需求、组织形式及资助可能性进行了预测。在他们跟中,这样一所国际学校会受到特别重视,也存在现成的需求。但是,他们认为,多特蒙德市的财政实力并不十分雄厚,私立学校尚未国际化并且缺乏市场竞争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一所由国家资助的学校,特别是文科中学尤为迫切。与此同时,该学校是否能够授予国际文凭如IB证书至关重要。
  在受访的外国父母中,有8对来自盎格鲁一撒克逊国家,平均有2-3个孩子,且这些孩子处于学前阶段或义务教育阶段。大多数受访者希望国际学校是全日制的公立文科中学;希望将德语与英语同时作为课堂与交际语言。除此之外,太多数受访者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法语和西班牙语的选修课程,也有2人希望把汉语和日语作为选修课程。这些受访的外国父母表示,他们可以承受每月50-100欧元的学费;如果学校是全日制并提供相应性价比的服务,部分家长可承受每月最高达500欧元的学费。
  受访的4位高校教师,其自身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国际化,他们倾向于选择由国家资助的基础教育机构和文科中学。同时,他们普遍认同在多特蒙德市建立一所国际学校。此外,他们还赞同把德语与英语作为课堂和交际语言。受访者还希望学校除了开设西班牙语和汉语作为选修课程,还开设东欧语言(如俄语、波兰语)和土耳其语,并迫切希望引进母语教师。
  此次调查显示,市民对新设一所国际学校的需求是存在的,对多特蒙德市发展国际教育的潜力也一致看好。除了外国雇员的子女,还有大量的德国家庭也有兴趣让其子女接受国际化的学校教育,这为国际学校的运作提供了必要保证。对于这些潜在的目标群体来说,国际学校需要引进母语教师,并在办学理念上与德国学校形成鲜明对比。此次调查还显示,多特蒙德市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只适合成立公立的国际学校,文科中学的形式更符合家长对精英教育的期待。学校所处位置与交通的便利性也很重要,所有受访者一致认为,上学路程在15-45分钟最为适宜。此外,根据调查结果,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学校应当全日制运作,颁发国际文凭尤其是IB证书。多特蒙德市的国际学校应当采用多方合资或公私合营的模式进行运营。
  二、莱布尼茨文科中学走向多特蒙德国际学校
  针对多特蒙德市现有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以及民众对发展国际教育的期待,多特蒙德市教育咨议委员会于2006年9月举办了一次交流会;其后,该委员会向所有中学公开竞标,有意向的中学可以就本校转换成国际学校拟定方案,并于2007年1月向遴选委员会自荐。遴选委员会由管理、经济、科学领域的著名专家组成,多特蒙德市教育咨议委员会主席汉斯·君特-罗尔夫教授担任遴选委员会主席。在权衡各方面重要因素,如学校开展德英双语课程的经验等之后,莱布尼茨文科中学在6所候选学校中脱颖而出。2007年5月,多特蒙德市议会决议把莱布尼茨文科中学发展成一所国际学校。2009年2月18日,该校通过认证成为“国际文凭世界学校”(IB WorldSchooi)。2009年夏,17位12年级学生加入IB文凭项目,旨在同时获取德国文科中学结业文凭与IB证书。
  1.学校概况
  莱布尼茨文科中学成立于1952年,可为约1 000名学生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该校既有来自多特蒙德和鲁尔区东部的德国学生,也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外国学生以及有移民背景的学生。这些外国学生以及有移民背景的学生除了掌握母语之外,还掌握不同程度的德语,22%的学生甚至掌握三种语言。
  学校位于市中心南部,交通便利,临近理工大学和多特蒙德儿童科技中心。教师团队年轻而敬业。学校不但鼓励学生采取主动、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且激发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以及对个人行为、学习和独立性的责任。学校教育的重点在于语言与自然科学。除了英语、法语和拉丁语,学生还可以学习汉语与西班牙语。高年级学生还需要学习自然科学科目、数学和信息技术。为了系统性地促进德国和外国学生的发展及其文化身份的融合,学校的部分课程用英语讲授,探讨全球性问题。
  2.课程特色
  莱布尼茨文科中学自1999年开始启动德英双语教育。该校初中阶段(五至九年级)的课程包括双语班级的英语强化学习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其特点是,学生在五至六年级接受语言强化学习,便于之后参加以英语讲授的生物(七年级开始)、地理(八年级开始)和历史(九年级开始)课程。学生如果在高中仍选择双语课程,并在高中毕业考试时以英语为主科,学校便会授予其双语毕业证书。在自然科学方面,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参与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型课程,比如给儿童房组装警报系统等,并接受物理科目的强化学习。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则学习机器人课程咱然科学高级课程。在高中阶段(十至十二年级),所有学生都有可能重新选择学习重点。除了常规的课程,十一年级学生还可以参加法语证书“DELF”的备考课程。
  3.IB课程
  学校鼓励优秀的高中学生同时获得文科中学毕业证书和IB证书。在最后两年的学习阶段中,学校按照国际文凭组织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结合文科中学教学方案,用英语展开教学。考试总共设6门课程和一个自主完成的小型研究项目。为了符合考试国际标准,考官一律来自校外。IB文凭项目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智力上的成熟,还能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创造力、跨文化理解力和全球性思维的发展。正是通过IB项目的组织框架,作为学校特色的自然科学课程与语言课程才得以完美结合,宽厚的通识教育才得以全面推广,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全球理念才得以和谐交汇。
  4.指导理念
  莱布尼茨文科中学在发展计划中确立了相应的指导理念,一是鼓励年轻人成长为面向世界的、宽容的、有责任感的个体,并成为具有批判意识的社会成员;二是传授科学专业知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以便立足于现代世界;三是促进学生、教师、校长和父母之间互相尊重、合作、平等交往并接受他人个性的学校风气,同时支持学生发展个性;四是致力于创立学习共同体,为所有学生发展成为自信的、具有国际理念的个体创造条件。
  三、文化身份与跨文化敏感性:
  一项十年级的实证研究
  在认证准备阶段,莱布尼茨中学与多特蒙德理工大学合作展开了一项实证研究,研究的问题是莱布尼茨文科中学十年级学生的文化身份和跨文化敏感性。培养文化身份和跨文化敏感性是IB项目的重要目标之一。
  根据贝纳特(Hilton J,Bennett)的跨文化敏感性的发展心理模式(Developmental Mode]0f InterculturalSensitivity,DMIS),这一模式描述了社会智能的一个特殊领域,并把跨文化学习定义为文化差异的重构。DMIS聚焦于文化差别,而不是文化共性,因为差异性增加跨文化学习的难度,但也使其变得趣味盎然。DMIS描述了六个阶段的“文化世界观”,它们像认知过滤器一样影响个体的感受与能力。这六个阶段为线性发展,不可跳跃与返回。因此,这种模式不是描述一种智能,而是一种基本态度。这项研究提出如下假设:在IB项目及终身学习与跨文化学习意义上,高度的跨文化敏感性是跨文化理解力(Intercultural Mindedness)的重要基础。该项研究采用“跨文化发展盘点”(Intercultural Development Inventory。IDI)问卷进行调查。IDI是用来评价个人或集体跨文化敏感度的问卷,由50个问题组成。IDI提供度量标值,以便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并提供关于跨文化敏感性发展程度、个体所属文化的身份意识及个体所属文化身份缺失的信息,即边缘群体被隔绝程度(EnPapsulated Marginality Scale)。
  大规模调查(如PIsA)证明,有移民背景的学生在文科中学明显占少数。而在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大约20%的15岁青少年具有移民背景。在莱布尼茨文科中学,18.3%的十年级学生声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讲两到三种语言,这是有移民背景的标志。数据显示,莱布尼茨文科中学的学生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超过文科中学的平均水平。
  该项调查把莱布尼茨文科中学的十年级学生分为有移民背景和没有移民背景两个测试群体。调查显示,两个群体的边缘群体被隔绝程度的中间值和标准偏差几乎相同,这表明,其文化身份构建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少数裔成员@并没有受到强迫去适应主流文化。调查还显示,IDI标值呈正态分布,通过IDI程序可以把IDI特点按照DMIS归类于跨文化敏感性的不同阶段。在调查的82位十年级学生中,有47位(57,3茗)处于种族主义弱化阶段,这些学生感受并赞许文化差异,平等对待其他文化的人群及其需求;19位学生(23.2%处于转型阶段,即从一种捍卫自身文化优越感的激进种族主义阶段过渡到种族主义弱化的发展阶段;12位学生(14.6%)处于捍卫自身文化优越感的阶段;4位学生(4.9%)仍然处于拒绝和否认文化差异的状态。这意味着,不到1/5的十年级学生处于捍卫自身文化优越感或拒绝文化差异的阶段。这个结果与所观察到的情况相吻合,即少数裔成员未受到强迫去适应主流文化,而是可以保留他们的文化身份。调查结果还显示,提升与发展整个学习共同体的跨文化敏感性具有可能性。处于捍卫自身文化优越感或拒绝文化差异阶段的学生可以向大多数学生即处于种族主义弱化状态的学生学习。而处于弱化阶段的学生可以探讨更为复杂的跨文化主题,并把他们的“同伴学习”(peer to peer 1earning)能力传递给其他同学。
  与2005年的前期研究一样,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跨文化价值得到成功保护,莱布尼茨文科中学参与的“毫不畏惧反种族主义学校“项目得到成功实施,尤其为实现共同的跨文化学习提供了重要前提。由于莱布尼茨文科中学十年级学生已达到跨文化敏感性发展的高级阶段,可以由此推测,这些学生也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国际理念”(International Mindedness),而“国际理念”是“IB学习者特征”(IB Learner Profile)中对参与IB项目的学生所作的要求。
  四、结语
  通过上文可知,莱布尼茨文科中学的文化多样性程度高于其他学校;对与主流文化不同的文化持有偏见的现象较少;少数裔学生对主流文化持有偏见的现象也相对较少;大量具有双重文化背景的学生能够融于两种文化,能够表现并代表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充当文化多样性的使者。因此,这些特点均有助于学校达成以下目标:无论学生的背景如何,都要支持每位学生形成文化身份,并使文化背景不同于主流文化的学生融于学校大家庭。
  总之,笔者认为,将来也要对莱布尼茨文科中学的国际化发展状况进行跟踪与评估,以便学校持续推进跨文化的学习和教学。
其他文献
达·芬奇终其一生沉迷于创作、研究及探讨,给世人留下了6000页的手稿,上万发明设计与研究发现,大部分设计在他死后300年才被制成实物。由于手稿晦涩难懂,多处谜题与疑点仍未被破解。遗留下来的达芬奇机械设计图有超过1.5万项,而人类至今只成功破解了150项。  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达芬奇发明了第一台脚车、直升机、坦克车、潜水装置和机械人!但并非每项设计都能制成实物,学者估计,达·芬奇只将25%的设计制成实
单身母亲身患绝症,希望尚未成年的孩子能有人照顾,孩子的亲生父亲对此却置之不理。有人愿意收养这个孩子,可万一亲生父亲回过头来要孩子,又该怎么办呢?甜蜜初恋,未婚先孕  在浙江温州,身患重病的卢玉梅总是回忆起12年前的一段情,千里之外的湖南湘潭,有一个她曾经深爱的男人。  那一年,卢玉梅和妹妹卢玉兰到湘潭打工。在湘潭,她们有个远方姨妈,对她们像亲生女儿一样好,希望她们能有个好归宿。有一次,姨妈的朋友偶
备《归去来兮辞》(以下简称《归》)时,我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一个“陌生”的陶渊明。在我的印象里,陶渊明是一位品格高洁的隐逸诗人,他好读书、性嗜酒,不慕名利、崇尚自然——这样的陶渊明形象主要来源于《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类清新淡远的诗句。在反复阅读《归》(特别是小序)后,我发现文本中的“陶渊明”完全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陶渊明。   一、小序:另类陶渊明   小序起笔便说
分数不仅是评价学生的核心标准,还是衡量教师成绩的主要指标,更是判断一所学校、一个地区办学质量的最高准则。学业负担减不下来,因为评价;新课改推进不了,因为评价;教师疲于奔命、学生劳累不堪,都是因为评价……怎样构建科学的、全面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有的基层学校的做法不妨借鉴——  我曾经到一所学校参观学习,他们学校用评价卡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兴趣、爱好、特长进行评价的方法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他们采用
【摘 要】俗话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的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大宋风情的展示,而且是那个时代文人生活的基本烙印。柳詞如江南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但却不靡靡。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  【关键词】柳永 雪梅香 鉴赏方法     多情的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枫裹秋情,柳带春意。一枝枝生花妙笔,无非是把自己的心情寄托其上。掌握了这一点,也就等于拿了一把开启诗歌鉴赏
一、课程导入——走近张良  师:同学们,刘邦将张良列为“汉初三杰”之首,足见张良与众不同。奇人必有异事,请说说你所了解的张良?  生:张良,字子房,他长相貌美,是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与刺客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  师:你说得很好,介绍了张良的容貌、贵族身份和他早年刺秦的壮举。本文就发生在张良逃亡到下邳这个时期。还有没有同学补充?  生:张良跟随刘邦,屡献奇谋,大败秦军
鸟瞰整个普里皮亚季,居民楼早已人去楼空,唯有植物野蛮生长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的33年后,我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  早上8点,从基辅的独立广场出发,在车上观看了近两小时的纪录片,抵达禁区检查站前签完“生死状”,核对护照之后就正式进入了“禁区”。在切尔诺贝利过夜,住的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老式宿舍楼,附近只有一处杂货店,夜间不得擅自出行,需要领队陪同。这里最值得一看的是苏联DUGA-3早期预警雷达
西方营销者可以从中国市场学到什么?  美《哈佛商业评论》5/6月号  几十年来,寻求在全球扩张的西方跨国品牌虽然会根据当地市场订制营销内容和选择渠道,但是遵循着几乎一成不变的西方营销原则。然而中国的营销人员已经开发出一套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独特方法,它依赖于可共享的、病毒式传播的内容,以及跨渠道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媒体巨头。因此中国的营销模式比西方的传播速度更快、使用的经费也更少,虽说这种模式可能不直接适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旨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开始不断地开发和利用各地区所蕴藏的英语课程资源,新旅故事就这样走入了教师的视线之中。本文笔者基于此,对基于新旅故事的英语校本课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校本教程;新旅故事;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尹爱林,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
[摘 要]当前,核心素养成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成了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和阵地。文章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在历史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如何确立教学目标、整合实施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检测、梳理知识脉络(小结),如何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唯物史观,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记忆、理解和解释历史,从而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