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85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对小学生而言,相对较繁琐,有时遇到的习题与例题差不多,只是条件的说法稍有变化,一些学生就束手无策,这就是思维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说说具体的做法。
  一、加强“基”
  这就是说,要在教学中加强应用题的基础训练,培养基本能力,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往往根据四则运算的含义,掌握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数量关系。我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熟背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式,如:收入、支出、结余,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等,然后在解题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关系式。
  除此,我还注意加强下列形式的训练:1.根据问题说出所需要条件或写出关系式;2.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可求问题;3.写分析综合法的思维图;4.画线段图;5.补充问题或条件;6自编应用题等。这些方法各有特殊功效,应该综合地交替使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变”
  如果教者死板地按例题一例一例地讲,学生按一定的思维模式一题题地练,其结果往往陷入机械重复的框框,造成学生思维定势,头脑呆滞,毫无应变能力。这就要重视“变”,即在完成基本题地一般练习后,引导学生进行变式题的练习。
  (一)变换基本题中已知条件的说法。如:把“男生是女生的2倍”变换为“女生是男生的二分之一”;“蜡笔画比水彩画多五分之三”,变为“水彩画比蜡笔画少五分之三”等。
  (二)改变题型。比如说,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决方法后,可改变题型的练习。
  1.煤油有12千克,柴油3千克柴油是煤油的几分之几?
  3÷12=1/4
  2.煤油有12千克,柴油是煤油的1/4,柴油有多少千克?
  12×1/4=3千克
  3.柴油有3千克,正好是煤油的1/4,煤油有多少千克?
  3÷1/4=12千克
  这三道题的解题思路是要弄清楚标准量(单位1的量)是谁,不同点是已知和未知不同,导致解题方法也不同。
  三、训练“思”
  思指多思,思路的变迁。针对应用题类型多,变化多的特点,就必须训练学生以变应变,以思路变迁来适应题目的变化。
  (一)开拓学生思路,通过一题多变来增强学生解题的应变能力。如“一项工程,甲队需10天完成,乙队需15天完成,合做需要几天完成?”变式为:
  1.一项工程,甲队需10天完成,乙队需15天完成,合做需要几天完成一半?
  2.一项工程,甲队需10天完成,乙队需15天完成,现由甲队先做2天,余下的由两队合做,还需要几天完成?
  3.一項工程,甲队需10天完成,乙队需15天完成,现由甲乙两队合做2天,余下的由甲队完成,还需要几天完成?
  (二)一题多解训练
  一题多解可训练学生变迁思路解题,有利于其提高思维的灵敏度及解题的应变力,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数量间的倍数,分率和比之间可互相转化,所以很多应用题可用不同的知识来解答。比如:“松树和柏树共有120棵,松树是柏树的4 倍,松树和柏树各有多少棵?”解题时,只要肯动脑筋,能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那么就能得到不同的解法:
  1.用方程解。
  (1)设柏树X棵,则松树是4X棵。
  柏树:4X X=120;松树 24×4=96(棵)
  X=24
  (2)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
  柏树:120×1/(1 4)=24(棵)
  松树:120×4/(1 4)=96(棵)
  (3)用比例解。
  设松树X棵。
  120/5=X/4 X=96 柏树:96÷4=24
  (4)用和倍解
  柏树:120÷(4 1)=24(棵)
  松树:24×4=96(棵)
  如上述,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不断积累探索,思路逐步明晰,逐渐就能把方法运用得得心应手。
  总之,小学阶段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应用题,就一定要重视思维过程和应变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著名的特级教师靳家彦曾经讲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何谓学情呢?本人认为包含:学生学习的情况,学习的需要;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有创意的设计,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教学目标的灵活性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
本报综合消息5月3日,2017年全省市、县(市、区)教育局长学习研讨班开班仪式在广州举行。省政府党组成员陈云贤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云贤充分肯定“十二五”以来我省在推进教育现代化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要围绕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特别是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着力推
【摘要】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们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做到说写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关键词】1 N;开放;情境;观察;体验  《语文课程标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同时也要求我們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今,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已然广泛的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并收获了不错的学习效果,作为长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高中物理教师,研究学案导学模式在农村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本文旨在研究学案导学模式在农村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学案导学模式;农村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动力,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这句话相信谁都知道,但是,在我18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同时也从听过的公开课中,让我思考最多问题是:如今的学生,对呆板的书本学习没有明显的兴趣,对一些枯燥乏味的教学不“来电”。那么,如今的课堂,追求高效的课堂,我们到底拿什么来吸引学生呢?结合实际,我想谈谈个人一些拙劣的看法。  一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将课堂教学用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进行衡量,那么有效性教学就是用最好的教学投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学科,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还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本文从初中数学课堂低效的原因出发,探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
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利用故事作为具体桥梁和媒介,把抽象的英雄偶像或事物转化为具体生动的、通俗易懂的形象人物和行动,从而使儿童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启迪,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首先要注意选择题材  儿童德育工作始终是遵循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规律。故事题材应该由浅入深地分步进行选择。应注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调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方法与手段。研究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技巧  有效的提问,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日常教学中,
“数感”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对于“数感”,新旧版的课程标准都作了重要表述,并一致将“数感”放在核心概念的首要位置,可见“数感”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体会到培养数感对于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论教哪一个学段的学生,我都会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现就本人的日常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从意识上
5月27日,由深圳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7年全市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举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佳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兴烈,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等出席启动仪式。各区学前教育管理部门代表、市学前教育协会代表和全市幼儿园园长、教师及家长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会议介绍了深圳市两期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成效。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深圳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