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语用学与外语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外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应加强语用教学,培养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指出了语用教学的现状和必要性,并就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语用失误 语用教学 教学改革
  
  前言
  
  掌握一门外语,不仅应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规则,而且必须能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活动,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相互沟通的目的。
  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语用能力是培养的目标,而语言知识是基础,两者互为借用、互为补充。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后,如何正确地把这些语言知识转化为语用能力,是外语教学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
  
  一、现状
  
  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有两种倾向:一是把语言课上成知识课,忽略语用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学生的词汇量及所能读懂文章的数量,重视读、写,轻视听、说的训练,结果变成“哑巴”英语。二是主张外语学习者依靠大量的模仿来获取语言的习得,重听、说,轻读、写,结果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普遍低下。大学英语教学由于面临四、六级考试的压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侧重于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侧重于词语形式和意义上的讲解,忽略了说明其使用语境和实际用法,更无暇涉及社会文化知识和交际法则,这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极大地削弱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结果偏离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语用能力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
  a)由于受母语习惯的影响,学生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不符合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
  b)由于受母语负效应的干扰,学生不懂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按母语的语义和结构生套英语,结果使英语变成了中国式英语。
  2.社交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是由于语言障碍所引起的,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则是由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跨文化交际。谈话双方在交际中因不了解双方的文化背景差异而影响措辞,以至会引起双方的误解和矛盾,此类语用失误与谈话双方的身份、语域、语境、话题熟悉程度等均有密切关联。就英语、汉语而言,两者在称呼语、问候和打招呼、隐私问题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过于偏重读、写,口语表达力低下
  虽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各项能力也包括“说”,但由于客观原因,国内权威考试只局限于笔试,这无形中指挥着高校教学活动的安排。由于过分追求考试过关率和纯语言知识的传播,教师仅仅满足于词和句子的表层结构的讲解,强调阅读和笔头表达能力。学生在缺乏热情的情况下疲于应付强化训练,即使通过了四级统考,其口语水平仍达不到大纲规定的标准,更不要说进行对话或表达自己的思想了。
  
  二、语用教学的必要性
  
  国内外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强了进行语用教学、提高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必要性。在中国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环境下,真实的语言环境相对贫乏,课堂语用输入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和二语环境相比,外语环境中缺少足够的目的语输入与接触,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发展相对较慢。(Cohen 2001;etc)因此,通过课堂教学,增加语用输入,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语用意识,培养语用能力。(洪岗,1991;何自然,1997;高月琴,2002)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外语教学界一直强调对语言系统的教学,对语言的运用不够重视,忽视了语境和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导致了学习者的语用能力长期滞后。调查显示,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不成正比,语言能力强的人,语用能力不一定强。(何自然,阎庄,1986;洪岗,1991)即使学生的语言基础十分扎实,但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环境中,“他们的牢固的语言知识并不能被有效地激活和调用,学生的交际能力无法与他们的语言知识相匹配”。(何自然,张巨文,2003)忽视语用能力培养的另一后果是学生语用意识薄弱,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语用失误,包括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Thomas,1983)研究显示,这两种语用失误在中国学生的目的语交际中都普遍存在,而且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都可能在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何自然,阎庄,1986;洪岗,1995;孟梅,刘秦亮,2000;张小梅,2002;等)
  
  三、如何在外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1.正确处理应试教育与英语能力培养的关系。
  要提高语用能力,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剔除封闭式教学方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听说读写的关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把教学重点从传授知识转变到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2.在教学中,坚持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并重。
  任何一种语言教学都不可能在文化真空中发生。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说明,只要语言一被人们使用,被赋予意义,它总是要与文化发生关系。可以说两者同时产生,相互依存,并行发展。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识不够全面,所以,在语言课上对文化因素的导入缺乏自觉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往往只着眼于语言本身而忽略了语言系统之外的文化因素,把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掌握看成是外语教学的全部,从而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发生分离。现如今,我们要转变思想,纠正片面做法,坚持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并重的方针:课内应加强文化知识的传授,这其中包括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加强学生跨文化语用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3.加强语境中语言的得体性教学。
  语境主要包括上下文、交际的场合和话题、交际双方的身份和地位、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交际双方各自不同的知识、经验等,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和使用,外语教学必须重视语境对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所起的作用。语境对语言交际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一方面要遵守该语言的形式规则,即讲出来的话,必须用词准确,语法正确。另一方面还要遵守该语言的使用规则,即讲出来的话,必须符合交际情景,否则会出现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甚至会伤及对方的感情。在教学中,我们应把语言的具体形式和它在特定语境下所具有的交际功能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语境中去真正领悟语言形式的功能及意义,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模仿、实践、运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外语教学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将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活动围绕学生的学习而展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语言知识的传播者。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必须以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为基础。教师要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将语言知识高效地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巩固和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2)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各种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把语言能力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协调课堂教学中各方面因素,保持课堂的动态平衡,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井然有序地展开。(3)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组织集体讨论和分组讨论时,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行列中去,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思想,并给以方法上的指导。这有利于学生在平等、友好的氛围中不断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5.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一般采取的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主角,而学生在课堂上则处于被动地位。然而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英语各项技能的提高,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才能实现。由于我国的英语学习环境根本无法保证学生大量接触英语,课堂就成了接触英语的主要场所,因此,大学英语的改革重点应放在教学模式的改变上,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高和巩固语言综合技能服务。教师要精心准备、合理安排好每一节课,但课堂教学远远不能达到语言实践的需求,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和组织好第二课堂活动,以教材为主要素材,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如小品、独幕剧、故事和演讲赛等。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第二课堂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放弃的一块重要阵地。
  
  结语
  
  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越来越需要熟练掌握外语的人才。这就要求外语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语言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得体地运用所学语言与外界交际。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学界的重视。因而,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应该充分认识语用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寻求一个最佳途径或模式。
  
  参考文献:
  [1]Cohen A.Speech Acts[A].In Mckay S L & N H Hornberger(eds).Socio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C].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383-420.
  [2]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91-112.
  [3]薄锐利.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J].洛阳大学学报,1994,(1):86-88.
  [4]戴炜栋,杨仙菊.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的课堂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5,(1):2-8.
  [5]高宪礼.从语用失误看外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J].成人高教学刊,2004,(1):61-64.
  [6]高月琴.语用能力的培养与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J].外语电化教学,2002,(2):6-9.
  [7]何自然,张巨文.外语教学中的语用路向探索[J].山东外语教学,2003,(4):3-8.
  [8]何自然,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3):52-57.
  [9]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0]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56-60.
  [11]洪岗.从语用失误谈语用能力的培养[A].浙江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论文集[C].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
  [12]孟梅,刘秦亮.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研究报告[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92-94.
  [13]张小梅.大学英语教学与语用能力培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3-78.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高职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要求学生能够将一般题材的英语翻译成汉语。根据这一要求,本文主要谈谈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改进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高职英语 翻译教学 问题 方法    一、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从当前看,我国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大多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选用一套公开出版的
摘要: 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言语行为的框架下探讨了教师话语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了目前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教师话语 言语行为 类型 特征 问题 对策    引言    1962年Austin在发表的《论言有所为》(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中明确指出,人们说话本身是在实施某种行为,而
在建立露天采矿模型时,需寻求合理的矿岩模块支托结构,以满足不同类型采矿系统工程的需要。本文研究了现有的不同类型矿岩方块支托模式,提出了新的支托模式及其结构参数。文
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和采矿工程师们一直对岩石温度随深度而增加感兴趣.目前,开采深度的增加给采矿工作带来的气温问题,引起了更多的注意,因此.最近在确定和研究岩石温度方面作
首次报道了硫脲甲醛聚合反应中的半结晶沉淀现象.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硫脲甲醛之间的聚合反应接近一种线性交替共聚反应过程.红外光谱的结果证明不同硫脲甲醛物质的量比反应条件
本研究对鸭源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开展了以下研究:1.鸭源SE和S.typhi的RAPD分析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AN(RAPD)技术,利用40条随机引物对32株致病性肠炎沙门氏菌(Salmo
摘要: 听力课是英语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无论是在语言学习方面,还是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方面都有重要的地位。如何让中专学生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理解并掌握说话人的意思是一项具有相当难度的学习任务。本文提出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方法:第一,在材料的选择上注意难易结合。第二,灵活运用背景知识。第三,要注意听说结合。第四,要强调听的技巧。第五,强调收听外台的必要性。另外,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
摘要: 交际教学法是目前世界外语界广泛推广应用并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学法之一。本文结合交际法的理论,分析了现今高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探索交际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总结了在高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交际法的优点,并提出了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交际教学法 高职英语 口语    交际法是英语教学法中较为实用的方法之一,是近年来英语教师探讨较多、使用较多的教学法。交际法又称功能法或意念法,产生
韩语作为东方语系的一支,是中国邻邦的语言。与英语等西方语系相比,无论在发音和词汇上,都更为接近汉语。所以说,中国人学习韩国语还是很有优势的。  通过寻找韩国语与中文的共同点,提高学生学习韩国语的自信心,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韩国语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趣味性,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学习的态度,是搞好大中专院校韩国语教学的关键。  本文根据自己学习和教学的体会,结合我校韩国语教学
生态环境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作用十分显著,环境间的小麦蛋白质变异往往超过品种变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明确指出,气候(以温度和湿度为主)和土壤因素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