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水滴石穿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crasher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应该认真对待。所有的老师应该有意识地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等方面渗透心脏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心理健康 学科教学
  人从一出生就具备人的自然属性,他必须在生理成熟同时,不断地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情感,气质,性格等,才逐渐成长为"社会人"。心理是"社会人"的精神载体,是人类兴建其他所有素质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康的人士才是知识型经济所需的人才。
  素质教育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注重人的整体发展。长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失去兴趣。在学习上,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僵化,学生之间过分注重学习成绩的竞争导致情感冷淡甚至恶化。有效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正常的智力,明确的动机,稳定的情绪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处于和德智体同等重要的地位。所有的老师应该有心理健康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内容和过程之中,心理健康教育举措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艺术,教学情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我认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需要渗透在所有学科中,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并加以实施,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阵地。实际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的常规工作,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合理选择课堂管理模式
  课堂管理模式是直接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教育策略,也是一种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应该说,在众多的管理模式中,除了恐吓型管理模式有辱学生人格而不宜采用外,其他各种管理模式各有其优缺点,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比如我所任教的又一个班中,学生大部分脑子聪明,但难以管理,女生又个个敏感,每当他们上课不愿动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时,我就开句玩笑:"某些同学是不管地动山摇,我自岿然不动。"学生哈哈大笑,效果比批评好得多,还活跃了紧张的学习气氛,并且没有对该学生的自尊造成伤害。
  二、结合学科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材中有很多内容能影响学生心理素质在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教学应该重视这些内容,借此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一定的感情、思想和愿望的影响下,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进行学习活动的。学生通过良好的教学氛围,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强烈的求知欲。
  三、体验成功,激发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习上优,中,差等学生分别提出要求,使优学生加速发展,中等学生要求有所提高,差等学生基本达到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应采用多种的练习方法,引导学生能灵活的迁移运用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个个目标的完成中巩固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四、积极评价,提高信心。
  "成功教育"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自尊自信来源于成功,而自尊自信又是获得成功的重要的人格因素,因而课堂教学要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这也是现代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所以要多使用鼓励积极的评价方式。比如可以在课堂上给出"纪律优秀组"、"问题回答积极标兵"等称号。
  另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教师该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呢?
  首先,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认识,包括自身角色、学科教学、学生观等等。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书"实现"心理育人",将"心理育人"渗透在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中,并坚信这种"渗透"是滴水穿石、潜移默化的。教师在教学活动,其作用中是引导者,使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科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在教育培养目标上,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教师充满信任、理解的情感中,感受激励的喜悦,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不断产生求知欲,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其次,教师应拓展学科的育人功能,使知识产生育人的力量。也就是说,将书本知识重新"激活"。教师要处理教材内容,构建学科的逻辑结构体系,找到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
  最后,教师要创造课堂生活,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教师用智慧的心灵激活学生,提高学生的精神状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全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进发创造力。学科教学既不是知识的罗列,也不是教案的拷贝,而是师生思想火花的碰撞,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场所。教师要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新异的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渗透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可使全校教师参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给学生施以更全面的影响;它还有利于提高每个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易于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因此,我认为渗透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符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能有效地改变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人员较少的状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3]吴增强,沈之菲。学校心理辅导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郑和钧.学校心育系统协同构建的理论与实践。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学习兴趣是任何科目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精心设计的课堂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教学质量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是一个人自觉自主学习的最大源泉。为此教
一、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鼓励创造,弘场民族音乐,提倡学科综合。"以音乐为主线,通过欣赏、动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悟音乐用心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音乐感受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了解民族弹拨乐器,熟悉它们的音色和演奏姿势;  2、通过欣赏《快乐的诺嗦》进一步感受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个大平台,也是师生互相参与的一个舞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从行为上,认知上,情感上参与课堂,达到课堂教学最优效果,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关键词】学生学习主动性小学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 在“以生为本,打造高效课堂”的新理念引领下,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表现欲望、以各种方式表达的能力,都令我十分肯定、赞许。在这样的舞台上,教师不单单只有传授知识的教者,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渗透人与文本情感交流的同行者,这也真正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练笔才会有效。  【关键词】高效课堂 有效练笔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以往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摘 要】高中生物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结合生物学科的知识特点,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辅导、分层测试及分层评价,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可接受”水平上都学有所得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此种教学模式来实现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展这一问题,较好地处理了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  【关键字】分层教学 高中生物
初次到杨渠学校送教,我选择了一年级“分类与整理”。了解到只有8个孩子,我给孩子做足了学具,我想体验一下小班额教学,让全体孩子参与教学过程的乐趣。来到学校,任课老师告诉我学生只有8人,其中有两个学生是父母亲带,其它6个学生都由爷爷和奶奶带。学生精神面貌不是很好,我和他们互动时,学生不愿意说话,表情呆板,很木乃。任课老师说,学生很傻,教不会。我心想真是这样吗?“孩子们在老师的课堂上你们一定是聪明的。”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是必修1第二单元第二节的第二课时,是用“不断加入假设条件,步步接近实际”的方式层层深入。上节课的学习了解到三圈环流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差异等情况下的一个理想模式,这一课时是回归现实的最后一个假设条件——地表性质单一均匀。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使大气环流和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变得更加复杂化。因此海陆分布如何影响全球性大气环流将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种影响下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
一、案例背景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课程标准还明确要求生物学教学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实验与生活实际联系不但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离生活实际并不遥远,运用可以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成就感,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用实验解决生活问题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那么在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promoted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meanwhile, what’s the best teaching approach for our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is still gropin
【摘要】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知识与技能,运用新理念,开发课程资源、营造新课堂,使得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探究地、合作式地、综合性地学习,进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教师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跨学科教学研究,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渗透思想道德观念。  【关键词】学习 自由 民主 探索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法发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