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异样芬芳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i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仍占绝对优势,农村人口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我们全民族的素质,农村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全国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农村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实施。发展农村美术教育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重视和提升的农村美术教育为美术交教育创造突破的条件,充盈的农村风景,历史遗迹,文化的遗存,民间美术特色资源等,也为农村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大天地。
  【关键词】越位;突破;充盈;美术教育;乡村资源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自然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课程的价值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但相对于城市与农村的美术教学,个人认为农村中小学是美术教育的“潜能生”,在教育理念、教育设施、师资配备在很大的发展余地,在开发课程资源方面也有着丰盈的条件。本人从师范院校毕业在农村初中任教美术学科18年,感触到美术教学在农村中学各方面的转变,更感受到现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天地广阔。
  一、“越位”的农村美术教育状况
  1.社会大环境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早期农村的父母认为考上中专、高中,特别是考上大学才是出人头地,对于美术、音乐等认为是毫无用处,而不少学校为了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也走了错误的教育方向。这两者如果交织在一起这美术教育的天地肯定是狭窄的。所以一些农村学校只是偶尔开设几堂让学生自己随意涂抹的美术课,根本没有把素质教育重视起来,家长、社会、学校认为美术课只是不能没有但是可以不上的课。我记得早几年有不少重视农村教学的专家呼吁“把美术课堂还给学生”,从而体现了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不重视。不少主要学科教师对美术课的认识也有偏见,课随占随停,学生根本就得不到连贯的美术教育。
  2.个人小认识的不足
  整个社会大环境和家庭教育理念的偏离,导致了家长和学生心里认识观念上的差异。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刚刚操起画笔,就听到家长的严厉训斥:“有时间好好学习,总搞这些没有用的干什么?家里哪有这么多钱供你挥霍啊!你还能成画家呀?”咔喳!画笔连同孩子的“美”梦,一同被扔出窗外,随风飘的无影无踪!另一个很多农村学生自己也往往受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普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不学美术差别不大,对前途无关痛痒,把美术课视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对它另眼相看。
  3.师资专业化的匮乏
  我记得在1990年初三毕业考取奉化服装学校面试前,当时的美术老师在考前的辅导就是在讲台上放了个碳素墨水瓶和粉笔盒的静物放在讲桌上,然后叫我们“写生”,其实当时在初中三年根本没学过所谓的素描和色彩,更没有用专业的材料去进行美术学习或者应付美术面试的事情了。当时的农村中学里有科班出生的美术教师几乎很少,绝大多数学校的美术教师都是对美术有所爱好或者自悟美术的非专业的美术教师!我原先考入宁波邵逸夫师范学校美术专业的学生中,有6个学生在农村中小学任教,在2005年前全部任教另外学科为主,美术专业教师在农村学校只是一个美术兼课教师,师资队伍的匮乏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不良和欠缺,同时使学生对美术失去了兴趣。
  二、“突破”的农村美术教育状况
  1.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和美术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贯彻,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老师们更加关注美术学习与文化、生活的关联,更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的兴趣保持下去并且逐步转化为一种特有的情感态度,使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对美术产生一定的情感。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出现多元化的局面,他们的课堂表现、学习方式、交流合作和老师之间互动的交流、美术作业的过程以及由此延伸的课前课后的学生的一些表现,还有收获以及他们的反思等等。
  2.教学设施的变化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农村中学的教育现代化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多媒体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已经普及到每个教室。我们乡镇初中,也配备了专业的美术教室,器材装备已经具备省一类标准,已经大大满足了美术教学的需要。
  3.师资队伍的配备
  乡村中小学美术师资队伍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专业师资的引入和提升,社会、学校、大环境的转变,使得美术教师队伍比课改之前更加壮大,更重要的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得到了很多的提升。带来的新面貌是更加用于探索,善于接受新事物,善于接受新理念,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程度也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迅速。
  三、“丰厚”的农村美术教育资源
  1.农村风光无限好
  罗丹论艺术中提到“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所以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都是美术教学的好题材。这个城市的钢筋和大厦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田野、溪流、农舍、树木各具特色;一年四季,风景各异。
  2.民间文化有遗存
  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千人歌舞乐庵东”、生态绿色农庄、农民运动会等,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农村不同的时节,农民有不同的庆贺方法。如清明节家家户户吃青团、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放焰火、挂灯笼……学生生活在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中,陶冶了情操,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同是对美术的创作增添了不少素材。
  3.历史遗迹有沉淀
  在历经漫长岁月的风雨沧桑,很多乡村农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长期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我们慈溪有着主要的移民文化、建塘文化、青瓷文化、盐棉文化。保留着许多上林湖越窑遗址、五磊古寺、戚继光抗倭古城、七二三盐民暴动、虞氏旧宅、徐福东渡达蓬山等历史遗迹。这些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斗争精神、湖光山色之美,更让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积累了丰厚的资源,可以让学生在书本外感受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大好河山。   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美术资源库。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这片质朴的、可爱的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尽情去描绘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及丰富多采的内心世界。
  三、农村美术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1.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与创新
  在今天这样一个学习型的社会中,能教出和会教书是教师职业技能的直接体现和最佳反映。时代需要我们教师去改变自身,努力体会学校中美术教育的意义所在,更多的更新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农村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个人成长作为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自主、思维、创造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向为师生共同进步,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2.关注学生的和谐成长与发展
  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是一种提升素质的美术教育,将来或许只有极个别的学生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农村学生是一块还未雕琢的玉石,所以我们对学生要实施的是“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而不应该是“专业化”的美术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3.关注学生的内心体悟与感受
  在外界大部分人看来,美术就是传授技法,单一的绘画教学。而从我们专业教师的角度来看,它更关注人的精神、个性感觉,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内心去体悟和感受美术学习过程。美术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去启发学生的想象、感受、判断等意识,用美术自身的独特价值去构建创新的基础和谐多彩的人生。
  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需要一个展现的舞台,来展示美术的个性,来展示美术的特长。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如果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学,能够像这位伟大的哲人那样,让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此学科”,或者“吾不爱吾师,但吾仍爱此学科”,那么我们的农村美术教育将迎来绿意盎然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美术学科教育学》常锐伦、唐斌.人民美术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3]《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开发利用途径》吴刚平《上海教育》2001年12期
  [4]《通过艺术的教育》[英]赫伯特.里德,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庵东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相对于物质文明的建设,对未成年人(包括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已经滞后了。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西方文化的汹涌而至,各种不健康的观念极大地冲击着未成年人的思想。那么,作为一个初中班主任,如何具体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呢?我认为,初中班主任工作也需未雨绸缪。  一、初一:我的性别教育  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新课改后,各校对品德课程都加强了重视,但实践下来普遍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品德课程缺少资源。而且,很多品德教师把自己当作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忽视了自身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缺少
期刊
【摘 要】教师问题设计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它内含两个子问题:一是如何有效创设问题情境;二是如何有效设计问题。第一个子问题指向问题依托的载体,第二个子问题指向问题内容的科学合理与否。本文旨在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积极盘活课堂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问题设计;情境;有效  建构主义指出,教学应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的内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规范市场秩序  运用:结合实际事例,能够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从而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针对经济生活中某些行业市场秩序混乱,提出合理的对策。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市场调节的优点与不足;并不是任何市场经济都
期刊
【摘 要】地理是文科生的弱科,“学不好、考不高”是普遍现象。本文主要探讨通过各次模拟考试进行知识查漏,并通过考试时出现的问题,对学法进行探讨和指导。  【关键词】浅而不漏;新老结合;狂思狠练  高中地理被成为文科中的理科,很多同学找不到方法,拼了命地学而成绩却不见提高。百日誓师后,复习越加吃力,显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考试才觉漏洞百出。二、新鲜概念不得其解。三、“一听就懂,一做就懵”。四、意会而
期刊
【摘 要】构建心理地图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也是考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三个阶段来阐述如何进行学生的心理地图的构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心理地图;构建  所谓“心理地图”就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也可以称之为“脑图”。当学生身边没有地图时他能凭借自己头脑中的心理地图进行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各类地理问题,总结并记忆地理规律,预测未来,
期刊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政治这门学科在中考、高中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而必不可少,那么如何才能调动中学生对政治这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呢?这得取决于中学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想方设法使中学生对政治课从厌学变为乐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掌握知识。笔者认为,教师应从课堂教学方法方面入手,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抓好导入环节  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起始和导
期刊
“诗毋离志,乐毋离情,文毋离言。”自古以来,音乐就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它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灵。新的音乐课程改革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其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它通过建构审美心理结构来陶冶心灵塑造人格,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使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这就是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观。  展示音乐自身的美,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音乐美,体验音
期刊
【摘 要】教学在实践中完善,完善在探讨中创新。本文作者在践行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摸索出了初中音乐教学中细节的科学处理策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处理细节;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联系实际  细节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细节是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细小的环节:“完美”的细节是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的体现,给人以借鉴;“残缺”的细节给人以启示,成功的细节。我们注重把握音乐教学中的细节,
期刊
【摘 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愉悦的氛围中汲取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兴趣;自主;合作;愉悦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对课堂中的教与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最大限度减少教师的讲;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三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