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音乐与音乐的美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kiss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毋离志,乐毋离情,文毋离言。”自古以来,音乐就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它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灵。新的音乐课程改革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其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它通过建构审美心理结构来陶冶心灵塑造人格,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使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这就是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观。
  展示音乐自身的美,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音乐美,体验音乐美,是体现和实践审美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音乐各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音乐,而不是进行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要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激荡,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进行支离破碎的讲授;坚持音乐概念和音响的尽量统一,摒弃对于一般音乐教育来说几乎是毫无意义的记忆概念;淡化教育活动中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强化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强调音乐与语、数、外、政、体育、美术等其它学科结合教学,实现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从而达到“育人”而不是单纯“育才”的教育目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遵循音乐的规律,让美的音乐给孩子美的享受。
  一、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感受音乐的形态美
  音乐是声音艺术、时间艺术,是从听觉上去感受美。美术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是从视觉上去获得美。音乐与美术的有机结合,就是从听觉与视觉两个感官、两个侧面去感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产生“1+1>2”的整体效果。有人说音乐也是一幅画,是用音乐作色彩、旋律作线条描绘出的用听觉去观察的心灵之画。你看音乐中的do、re、mi、fa、so、la、xi与美术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是多么奇妙的组合!
  音乐的本质是听,听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加强记忆与锻炼思维的过程。音乐是听者从听到的音响效果(包括音高、音准、节奏、节拍)中体会旋律和情感的。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由于受生活、环境、知识、经历的限制,不可能对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和意境都有深刻的理解,单靠听难免会产生厌倦感,也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无法深切感受音乐的美。因此,把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就是把有形的色彩融入到无形的声音中去,让音乐呈现出色彩鲜艳的画面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形态美。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这些插图往往直接点明了歌曲的风格、寓意背景、提示主题。例如:八年级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之《暴风雨》一课中的插图、话剧、散文诗等就一目了然地展现了音乐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我在教学生之前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这样就直接帮助他们感知和理解了其音乐风格,对乐曲的表达就更准确,真是既开阔视野又加强记忆更启迪思维。
  二、欣赏与活动相结合,感受音乐的动作美
  音乐具有运动特性。音乐教育家柯伦达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的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新的课程标准设定的领域中,把传统的唱歌、游唱、器乐、识谱与视唱等整合在“表现”里,而最具“表现”特征的舞蹈,正是渗透体育活动来展示和表现音乐美的有效手段。舞蹈与音乐,本就是一对孪生姐妹。音乐的一些显著特征如速度、节奏、力度等本身就具有活跃的动作性,音乐特征的发展变化(如力度变化、节奏变化)和不同的风格(如进行曲、摇篮曲)光靠欣赏或者讲解,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无法在记忆中烙下烙印。只有通过身体的运动,比如摇摆、跳跃乃至肢体的抻曲等作出反应才能事半功倍。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我让孩子们跟着音乐做动作,有些学生很自然地做起了连绵起伏的浪,展现黄河水汹涌澎湃的场面……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体会了黄河的气势磅礴还对歌曲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时,他们的身体也就成为了一种乐器,情感就能得到抚慰。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说的就是情有所感,心有所动。当欣赏与活动得到完美的结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有声有色、情景交融,音乐的动作美就得到了最佳的体现。
  三、语言描绘与想象相结合,感受音乐的内涵美
  音乐最主要的审美特征是情感体验,其心理过程是感知—想象—体验—理解。感受与鉴赏是一种感知。当我们深情地唱起《我爱你,中国》,眼前就呈现出了巍峨的青松、无边的森林、南海的渔火、北国的飞雪……思维涌动起无限的遐想,沉浸于美丽丰富的意境中,使我们由衷地赞叹祖国的广袤无垠、深邃内敛及永不屈服的坚强意志和精神风韵。但想象不是幻觉,它是以感知作为基础的思维活动,对于中学生来说,想象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描绘。教师的语言描绘帮助了学生更准确地欣赏了音乐。尽管音乐有不可指向性的特征,学生的领悟也各不相同,但是师生之间这种知识、心理、情感互相交流相互传递,是任何媒体都无法替代的。
  音乐教育毕竟不是语言文字课,因此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要有鲜明的文学色彩,普通话标准流利,字正腔圆,如同音乐一样有旋律、有节奏、有力度、有速度,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变化有致、紧松有度;其次,能准确精练地表达作品的创作意境,诠释其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让音乐形象鲜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入到音乐的神奇瑰丽之中从而受到艺术的熏陶。所以优美的语言表达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和启迪,这种语言美与音乐美的和谐统一,才是音乐内涵美的魅力所在。
  四、知识技能与表现发挥相结合,感受音乐的创造美
  现代音乐教育的目的已经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特点的全面素质发展,因此,尽量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自我发挥、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现、自主地创造,这是我们所期盼的音乐教学。
  架设与提供让学生展示表现的平台是音乐教授得法的重要标志。比如,在初一创编歌曲一课时,我采用了《两只老虎》。学生们争先发言:有的说这首歌太简单了,有的认为我们可以改变原有的歌词,有的认为可以加上动作……同学们各抒己见、相互补充,使得老虎这个音乐形象更清晰、更准确、更生动、也更丰满。孰不知此歌也有一定的难度。创编歌词:“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眼睛,真奇怪!真奇怪!三只老虎,三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耳朵,真奇怪!真奇怪!四只老虎,四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鼻子,真奇怪!真奇怪!……”一个接一个,并且按秩序唱。这就是说,我们教师应成为学生音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和引路人,细心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帮他们排忧解难,鼓励他们异想天开。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心灵观察世界,“一千个人头脑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很正常的艺术效果,绝不能横加指责,讽刺挖苦,因为你熄灭的很可能是一个未来天才音乐家的灵光。
  音乐是艺术,艺术教育最本质的、最独特的是审美。音乐,只有在以育人的前提下,才能由“美”向“善”达“真”。在音乐教育中,努力引导学生真正地感受音乐的形态美、动作美、内涵美、创造美,提高他们鉴赏音乐的能力,形成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发展,那么音乐教育一定能丰富多彩,日臻完美,音乐教师们也就无愧于创新时代赋予的高尚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第三期、第四期.人民音乐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走进新课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利用地方资源来开发美术教育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地方的资源优势,探索地方美术资源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有效地补充美术课教学内容,最大化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本文从地方美术资源开发的实践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地方资源对美术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地方资源;美术开发;美术教育  美术课程改革后,课程更贴近学生,如改国画为水墨情趣,改素描为明暗关系,立体感空间感等。但新课
期刊
《表面积的变化》一课是苏教版十一册的内容,是《长方体、正方体》这一单元的一节实践活动课。在集体备课时,我们重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由潘老师进行了试教。  一、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出示3盒一组包装的面纸,由此引出课题:“表面积的变化”。  二、拼拼算算,体验规律。  活动一:学生通过操作研究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得出: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2个面的面积。  活动
期刊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程资源”走进我们的视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给了教学更多的实践空间。农村小学虽然没有博物馆、图书馆、网络环境等资源,但有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作背景,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时,学生也就有了取之不尽的自然材料。  笔者进行了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利用果蔬杂粮作为创作素材,设计了系列手工制作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创新的精神,提升了学习兴趣。果蔬杂粮,蕴育出美术制作的无限创意
期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相对于物质文明的建设,对未成年人(包括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已经滞后了。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西方文化的汹涌而至,各种不健康的观念极大地冲击着未成年人的思想。那么,作为一个初中班主任,如何具体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呢?我认为,初中班主任工作也需未雨绸缪。  一、初一:我的性别教育  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新课改后,各校对品德课程都加强了重视,但实践下来普遍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品德课程缺少资源。而且,很多品德教师把自己当作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忽视了自身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缺少
期刊
【摘 要】教师问题设计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它内含两个子问题:一是如何有效创设问题情境;二是如何有效设计问题。第一个子问题指向问题依托的载体,第二个子问题指向问题内容的科学合理与否。本文旨在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积极盘活课堂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问题设计;情境;有效  建构主义指出,教学应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的内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规范市场秩序  运用:结合实际事例,能够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从而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针对经济生活中某些行业市场秩序混乱,提出合理的对策。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市场调节的优点与不足;并不是任何市场经济都
期刊
【摘 要】地理是文科生的弱科,“学不好、考不高”是普遍现象。本文主要探讨通过各次模拟考试进行知识查漏,并通过考试时出现的问题,对学法进行探讨和指导。  【关键词】浅而不漏;新老结合;狂思狠练  高中地理被成为文科中的理科,很多同学找不到方法,拼了命地学而成绩却不见提高。百日誓师后,复习越加吃力,显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考试才觉漏洞百出。二、新鲜概念不得其解。三、“一听就懂,一做就懵”。四、意会而
期刊
【摘 要】构建心理地图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也是考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三个阶段来阐述如何进行学生的心理地图的构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心理地图;构建  所谓“心理地图”就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也可以称之为“脑图”。当学生身边没有地图时他能凭借自己头脑中的心理地图进行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各类地理问题,总结并记忆地理规律,预测未来,
期刊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政治这门学科在中考、高中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而必不可少,那么如何才能调动中学生对政治这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呢?这得取决于中学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想方设法使中学生对政治课从厌学变为乐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掌握知识。笔者认为,教师应从课堂教学方法方面入手,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抓好导入环节  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起始和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