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心理地图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也是考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三个阶段来阐述如何进行学生的心理地图的构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心理地图;构建
  所谓“心理地图”就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也可以称之为“脑图”。当学生身边没有地图时他能凭借自己头脑中的心理地图进行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各类地理问题,总结并记忆地理规律,预测未来,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也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心理地图越丰富,地理思维能力越活跃,综合分析能力也越强。
  有些同学学习地理总是找不到好的方法,久而久之,学起地理来就会出现费时多、效率低、图文分家、地物搬家和死记硬背的结果,地理成绩可想而知。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素质和地理技能,教会学生构建心理地图。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智力、观察力、记忆力得到良好发展。心理地图的形成是积累的过程,所以从学习区域地理时才开始构建恐怕就为时已晚了,构建心理地图的培养必须从学生的第一节地理课开始,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的起步就是《地球运动》这一章节,这就是构建学生心理地图的开始,那么,心理地图的构建过程是怎么样的呢?我想应该通过以下几个阶段的训练:
  一、构建心理底图
  每个学生的地理知识都不是空白的,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都会积累一些地理基础知识,所谓的“地理底图”就是反映这些基本地理事物,地理规律的分布图,例如经纬网图、地形图和行政图。在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这节就已经涉及到经纬网图了,而且还算是动态的心理地图的接触。这节课是至关重要的一节课,因为“一个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开始”,它是决定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关键。这样的构建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一定要求,虽有一定难度,但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料和教具的演示,把书上的二维图像转化为三维图像,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在脑子里形成地球运动的动态形象。而地形图和政区图则要通过“读图——绘图——填图”三个步骤来完成,必须反复读图、画图和用图,达到量的积累,从而完成质的飞跃。
  二、构建心理地图
  在头脑中形成牢固的心理底图之后,将陆续学到的地理知识对应在相应的地理位置,就形成了新的地理地图。例如:气候类型图、农业地域类型图、工业分布图、旅游资源图等。在农业地域类型中,《混合农业》一节是以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为典例来探究的,构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的区位图就是一个构建心理地图的过程,只需要把澳大利亚的气温、降水分布图、地形图和人口密度分布图进行叠加,当学生构建了心理地图后就可以知道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位图,更能轻松分析出为什么混合农业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和西南部,这节课的难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也就不攻自破了。这样以来,学生利用地理规律的空间分布就牢固且轻松掌握新的知识,无需花精力死记硬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针对训练
  区域地理图已经成为高考的“第一语言”,且每次图形出现的形式和角度都不相同,可谓“变化莫测”。所以,运用心理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是重点。进行图文转换时提高读图析图能力的重要手段。
  1.以文释图
  即:读图分析,在现有的知识水平条件下,观察地图,仔细阅读,分析之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结论,这个过程就是能力的提升过程。
  2.以图释文
  即: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像,以直观的地图信息表达教材中抽象的地理规律,必须在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将文字转化为地图信息,这有利于培养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能力,这种形式在考试中也经常出现,被称为“无图考图”,即只给出文字材料,并无区域图。
  3.以图释图
  以一个新构建的心理地图对所给地图进行转化,使问题更加明朗化,此时,学生的心理地图的构建就非常成熟了。
  在新课改的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让学生上台进行展示,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向大家分别介绍国家的区位和国家的自然和人文情况,也是心理地图构建的过程。总之,高中生心理地图构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渗透式教学。当学生一旦构建起心理地图,他的空间感和思维能力将得到极大发展,这是通向地理科学之路的学习捷径。
  【参考文献】
  [1]构建心理地图,增强学生空间概念.曹吉忠
  [2]构建学生心理地图的方法探讨.天赋地理教育资源网,2007.NO.12
  [3]地理教学要注意学生图文转化能力的培养.2011.11.30
  (作者单位:甘肃省漳县一中)
其他文献
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摆着“架子”,高高在上,而应该放下“架子”,让学生真正主动问起来。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和学生平等交流呢?  
期刊
新课程要从理念变成实际,最终必然要改变课堂。改变课堂的乏味沉闷,改变课堂的急功近利,改变课堂的僵化刻板,改变课堂的喧嚣芜杂。然而,要想改变课堂,教师自身没有改变,结果不是缘木求鱼,就是南辕北辙。所以,要改变课堂,首先要改变自己。  如何改变自己呢?古人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除了课堂中的历练外,课堂外的修为应该是有效的途径。  一、提升内涵——善于学习  一名教师,无疑需要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期刊
【摘 要】利用地方资源来开发美术教育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地方的资源优势,探索地方美术资源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有效地补充美术课教学内容,最大化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本文从地方美术资源开发的实践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地方资源对美术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地方资源;美术开发;美术教育  美术课程改革后,课程更贴近学生,如改国画为水墨情趣,改素描为明暗关系,立体感空间感等。但新课
期刊
《表面积的变化》一课是苏教版十一册的内容,是《长方体、正方体》这一单元的一节实践活动课。在集体备课时,我们重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由潘老师进行了试教。  一、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出示3盒一组包装的面纸,由此引出课题:“表面积的变化”。  二、拼拼算算,体验规律。  活动一:学生通过操作研究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得出: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2个面的面积。  活动
期刊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程资源”走进我们的视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给了教学更多的实践空间。农村小学虽然没有博物馆、图书馆、网络环境等资源,但有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作背景,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时,学生也就有了取之不尽的自然材料。  笔者进行了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利用果蔬杂粮作为创作素材,设计了系列手工制作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创新的精神,提升了学习兴趣。果蔬杂粮,蕴育出美术制作的无限创意
期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相对于物质文明的建设,对未成年人(包括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已经滞后了。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西方文化的汹涌而至,各种不健康的观念极大地冲击着未成年人的思想。那么,作为一个初中班主任,如何具体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呢?我认为,初中班主任工作也需未雨绸缪。  一、初一:我的性别教育  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新课改后,各校对品德课程都加强了重视,但实践下来普遍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品德课程缺少资源。而且,很多品德教师把自己当作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忽视了自身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缺少
期刊
【摘 要】教师问题设计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它内含两个子问题:一是如何有效创设问题情境;二是如何有效设计问题。第一个子问题指向问题依托的载体,第二个子问题指向问题内容的科学合理与否。本文旨在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积极盘活课堂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问题设计;情境;有效  建构主义指出,教学应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的内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规范市场秩序  运用:结合实际事例,能够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从而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针对经济生活中某些行业市场秩序混乱,提出合理的对策。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市场调节的优点与不足;并不是任何市场经济都
期刊
【摘 要】地理是文科生的弱科,“学不好、考不高”是普遍现象。本文主要探讨通过各次模拟考试进行知识查漏,并通过考试时出现的问题,对学法进行探讨和指导。  【关键词】浅而不漏;新老结合;狂思狠练  高中地理被成为文科中的理科,很多同学找不到方法,拼了命地学而成绩却不见提高。百日誓师后,复习越加吃力,显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考试才觉漏洞百出。二、新鲜概念不得其解。三、“一听就懂,一做就懵”。四、意会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