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盘县西康玉兰调查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m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过调查,在盘县发现西康玉兰36株,无幼苗,其分布方式为单株散生分布;植株繁殖以伐后萌蘖为主,缺乏更新层,种群处于衰退阶段。分布在海拔2 200 m以上,位于喀斯特山峰的顶部,地貌类型属玄武岩侵蚀剥蚀地貌。森林生态系统以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土壤为上二叠统玄武岩发育形成的山地黄棕壤。繁殖途径单一、种子萌发率较低、自然环境破坏是导致西康玉兰濒危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盘县;西康玉兰;资源现状;濒危
  中图分类号S7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4-08229-03
  Investigation of Magnolia wilsonii in Panxian County
  GUO Ying et al (Forestry Bureau of Panxian County, Panxian, Guihzou 553537)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it was found there are 36 strains of Magnolia wilsoni in Panxian County, no seedlings, its distribution mode for individual scattered distribution; Plant breeding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shoot after cutting, the lack of update layer, population decline stage. They are distributed in above 2 200 m, located in karst mountain tops, landform denudation physiognomy type belongs to the basalt erosion. Forest ecosystem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karst mountain forest ecosystems, soil for the formation of Permian series on basalt development by mountain yellow brown soil. Breeding way is single, low seed germination rat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is the main factor lead to Magnolia wilsoni endangered.
  Key words Panxian; Magnolia wilsonii; Resource status quo; Endangered
  西康玉兰[Magnolia wilsonii (Finet et Gagn) Rehd.]为木兰科(Magnoliaceae)木兰属(Magnolia)天女木兰组(Sect. Oyama)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分布于四川中部和西部、云南北部[1-3],在贵州兴义、安顺、水城、雷山也有分布[4]。喜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山地气候,常生长于海拔1 900~3 300 m的灌木林或灌丛中。花白色、芳香,初杯状,盛开呈碟状,观赏价值高。树皮药用,称“川姜朴”,为厚朴代用品,国家二级保护植物[5-6]。
  在自然条件下西康玉兰被人为破坏严重,其天然繁殖能力弱,自然更新十分困难。近年来在野外很难看到成年野生植株,对其相关研究也比较匮乏,仅见有对其育苗的相关报道[7-8],西康玉兰资源面临灭绝的危险。笔者在贵州省盘县八大山保护区调查时发现多株西康玉兰,随即对其种群及群落展开详细调查。对西康玉兰种群分布区域、生存立地环境、自然繁殖更新特征和濒危因素等开展调查研究,旨在为西康玉兰的有效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1调查区概况
  盘县位于贵州西部,是贵州西大门,地处104°17′46″~104°57′46″E,25°19′36″~26°17′31″ N。全县总面积4 056 km2,地貌类型交错分布,形态多样复杂,有侵蚀地貌、溶蚀地貌、构造地貌和溶蚀侵蚀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体,地勢西北高,东南低,中南部隆起。属于北亚热带春干夏湿温和气候区,热量丰富,雨日较多,雨热基本同季,干湿季节明显,春秋季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为15.2 ℃,年平均无霜期为271 d,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594.3 h,空气相对湿度平均为76.0%,平均风速为1.6 m/s。县域内年平均降雨量1 411.7 mm,日最大降水量148.8 mm,是全省雨量丰沛县之一。植被类型属中亚热带云贵高原半干性常绿阔叶林地带,滇黔边缘高原、山地常绿栎林、云南松林植物区,全县总体以云南植物区系为主[9]。
  2调查方法
  2.1调查对象此次野外调查根据西康玉兰生长习性,并参考相关资料,结合以往调查结果,选取原生性较强的森林类型进行踏查。
  2.2调查内容
  2.2.1资源分布情况。对目的物种进行详细调查,记录其分布格局、株数、树高、胸径、健康等级及幼树数量,胸径≥5 cm要求每木检尺。
  2.2.2群落类型。按要求逐项调查目的物种所处生境类型;植物群落(生境)的名称、种类组成、郁闭度或盖度;地貌、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类型;人为干扰方式与程度、保护状况等。
  2.2.3生态因子。查阅相关资料,总结目的物种生长区域的地貌、生态、气候、土壤类型等。
  3结果与分析
  3.1资源分布
  3.1.1资源分布与特点。通过野外调查,在普古乡勒米文阁大山、坪地乡小树林村牛棚梁子、淤泥乡清水村3个地点发现有西康玉兰分布,共36株(幼苗无、胸径<5 cm未达检尺标准的幼树19株、胸径>5 cm达检尺标准的幼树17株,表1),零散分布于拟建盘县八大山省级保护区范围内,没有发现植株幼苗,植株更新方式以无性繁殖为主,受威胁因素包括自身特性限制、生境退化、直接采挖或砍伐,当地人常用作薪柴。其中自身特性限制威胁较为突出,其次为人为破坏,总体受威胁程度一般。   根据西康玉兰生长立地环境条件与种群生存现状调查可知,西康玉兰多见于高海拔湿润寒冷的地区,生长在光照条件好、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森林土壤及自然植被保存完好的山谷沟溪旁或阴坡。分布方式为单株散生分布,无片状或块状分布。
  3.1.2种群结构。此次调查共发现西康玉兰36株,其中幼树19株、达检尺17株(表2)。由表2可知,盘县西康玉兰径级连续性较差,植株均为砍伐后根部萌蘖,没有发现幼苗更新情况,说明该地区西康玉兰种子自然繁殖能力弱。在达检尺的西康玉兰植株中平均胸径为8.03 cm,平均高为7.89 m,仅见1株胸径>15 cm的大径阶树。种群以中度健康为主,处于严重衰退和枯竭状态,如不加以保护,有濒临灭绝的危险。
  3.2环境特征
  3.2.1非生物环境。
  (1)地质地貌。调查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分布广泛,在盘县中西部海拔1 200 m以上的地面,地貌组合形态以喀斯特峰林峰丛为主,在喀斯特山峰的顶部还戴有残存的玄武岩山帽。其次为火山玄武岩地貌,集中分布于娘娘山、八大山2片,是上二叠统玄武岩受流水线状侵蚀及面状剥蚀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高陡的悬崖绝壁叠加在喀斯特地貌之上,分布在东西向沙河背斜的南北两侧。八大山至娘娘山一带,一般地面海拔1 160~2 300 m,最高海拔2 558 m,地形相对高差800~1 100 m。
  据调查显示,西康玉兰分布海拔在2 200 m以上,位于喀斯特山峰的顶部,即残存的玄武岩山帽区域,地貌类型属玄武岩侵蚀剥蚀地貌。
  (2)气候条件。调查区域的年日照时数在1 453~1 704 h,年日照百分率在33%~39%,太阳辐射年总量在4 125.7~4 408.8 MJ/m2,是贵州省内日照和太阳辐射较多且各月差异较小地区之一。分布区域的地势较高,林木郁闭,故多云、雾、雨日,年均温在10.3 ℃以下。该区春温略高于秋温,表现出春季升温和秋季降温都较快的云南高原气候特色。多年极端最高气温36.7 ℃,无对植物的伤害性高温;多年极端最低温-79 ℃。日均温≥10 ℃的持续日数在118~309 d,稳定高于10 ℃的积温在1 451.4~6 002.1 ℃。该地区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海拔1 800 m以上高山地区属暖温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区。该区年降水量为1 200~1 400 mm,具有南部多于北部,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秋季略多于春季的分布規律。尤其是有干季(11月~次年4月)降水量占年雨量的12%~17%,湿季(5~10月)降水量占年雨量的83%~88%的干、湿季明显的云南高原气候特征。
  3.2.2生物环境。根据西康玉兰种群结构调查资料可知,该区域西康玉兰分布的海拔均差在250 m左右,地理高差无太大变化,故该区域的群落树种组成基本一致。该区域地带性植被为贵州西部(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地带,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地,其森林生态系统以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也有常态地貌的森林生态系统。西康玉兰分布的3个地点都是海拔2 000 m以上较原始的森林群落,人为干扰少,腐殖层深厚,群落结构相似,以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独山石楠(Photinia tushanensis Yu)、大果花楸(Sorbus megalocarpa Rehd.)、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 et Zucc.)、房县槭(Acer franchetii Pax)、青榨槭(Acer davidii Franch.)等为建群树种,伴生有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 Hook. f. et Thoms.)、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 Oliv.)、光叶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var.vilmoriniana)等珍稀植物,其他伴生种还有野八角(Illicium simonsii Maxim.)、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 (Lour.) Harms]、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 (Wall.) Nees]、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 Wu)、檫木[Sassafras tzumu (Hemsl.) Hemsl.]、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 Burk.)、野茉莉(Styrax japonicus Sieb. et Zucc.)、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白杜(Euonymus maackii Rupr.)、中华槭(Acer sinense Pax)等;林下灌木层有高丛珍珠梅(Sorbaria arborea Schneid.)、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 (Roxb.) Blume]、西南绣球(Hydrangea davidii Franch.)、桃叶杜鹃(Rhododendron annae Franch.)、宜昌悬钩子(Rubus ichangensis Hemsl. et Ktze.)、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 Li]、异叶梁王茶[Nothopanax davidii (Franch.) Harms ex Diels]、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宜昌荚蒾(Viburnum erosum Thunb.)、珍珠荚蒾[Viburnum foetidum Wall. var. ceanothoides (C. H. Wright) Hand.-Mazz.]、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 C. J. Chen)、金丝桃(Hypericum monogynum L.)、箭竹(Fargesia spathacea Franch.)、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Fenzi) Makino]、细枝柃(Eurya loquaiana Dunn)、窄叶野扇花(Sarcococca ruscifolia var.chinensis)等;草本层以蓼科(Polygonaceae)、荨麻科(Urticaceae)、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植物为主要类群。   3.3受危因素分析根据西康玉兰自然繁殖更新现状、生长环境条件调查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记载等因素综合分析,得出导致西康玉兰濒危的因素有如下3点:①繁殖途径单一。野外调查发现,西康玉兰均是砍伐后萌蘖繁殖,没有发现幼苗更新。长期的无性繁殖,加之人为砍伐母株,导致种群扩展更加缓慢。②种子萌发率较低。西康玉兰种子为中间性种子,种子萌发条件较为苛刻,需要长时间低温层积处理来解除生理休眠才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而在野外自然状况下,很难有适宜的条件保证其种子成活。③外界因素。长期的人为砍伐破坏,导致母株数量严重减少,再加上生存环境的改变,使得种子发芽成苗的机率更小[10-15]。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在盘县调查区域发现西康玉兰仅36株,以幼树为主,无幼苗,其分布方式均为单株散生分布,无片状或块状分布。植株繁殖以伐后萌蘖为主,缺乏更新层,种群健康度为中。
  盘县西康玉兰分布在2 200 m以上的高海拔湿润寒冷地区,位于喀斯特山峰的顶部,地貌类型属玄武岩侵蚀剥蚀地貌。森林生态系统以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土壤为上二叠统玄武岩发育形成的山地黄棕壤。繁殖途径单一、种子萌发率较低、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导致西康玉兰濒危的3个主要因素。
  4.2建议根据调查研究,西康玉兰种群处于严重衰退和枯竭状态,如不加以人工保护,有濒临灭绝的危险。鉴于此,建议立即开展针对西康玉兰等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工作。在保护过程中,不仅要对植物本身进行保护,更重要的是对其伴生物种和原始生境的有效保护,杜绝盲目开发和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并加强西康玉兰种子繁殖的相关科研工作,制定合理的就地保护方案,以扩大种群数量。
  参考文献
  [1] 刘玉壶.中国植物志.30卷1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2] 李永康,黄威谦,王兴国,等.贵州植物志.4卷[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3] 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1.
  [4] 徐来福,杨成华,陈茂祥.贵州野生木本花卉[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6.
  [5] 劉玉壶,曾庆文,周仁章,等.中国木兰[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J].植物杂志, 1999(5):4-11.
  [7] 吴守清,张廷忠.西康玉兰种子育苗初报[J].贵州林业科技,1998,26(1):42-43,50.
  [8] 韩春艳,龙春林.濒危植物西康玉兰种子休眠、萌发及贮藏特性[J].云南植物研究, 2012,32(1):47-52.
  [9] 郭应,路元礼,张建华,等.盘县湿地初步调查[J].贵州林业科技,2013,41(4):31-34.
  [10] 杨荣慧,孙宝胜,刘守阳.秦岭地区连香树分布现状与濒危机理[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40(6):19-22.
  [11] 彭林鹏,铁军.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长治学院学报, 2010,27(5):23-26.
  [12] 龚洵,张启泰,潘跃芝. 濒危植物的区系性质与迁地保护[J].云南植物研究,2003(3):354-360.
  [13] 张可荣,黄华梨,杨文云.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概况及保护策略[J].甘肃林业科技,2002(2):19-22,50.
  [14] 刘胜祥,黎维平,杨福生,等.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香树资源现状及其保护[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9(1):34-38.
  [15] 田毅,胡凤成,李年麒. 略阳金家河、郭镇林区红豆杉资源调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199,209.42卷24期郭 应等贵州盘县西康玉兰调查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为比较3种不同滤料在封闭循环水养殖中水体净化效果,通过构建3套封闭循环水养殖试验系统,分析了在相同体积的滤器中毛刷滤料、移动床滤料和结构滤料3种不同生物滤料对生物过滤硝化作用效果的影响关键词养殖污水;生物滤料;硝化效率;运行方式;封闭循环水养殖  中图分类号S959,X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4-08198-02  Water Purification Eff
期刊
摘要[目的]为紫蛇尾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紫蛇尾(Ophiopholis mirabilis)提取残渣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结果]紫蛇尾提取残渣中水分含量为1.420 0%,灰分含量为83.620 0%,粗脂肪含量为0.500 0%,蛋白质含量为9.030 0%,还原糖含量为0.030 0%,总糖含量为1.600 0%,多糖含量为1.570 0%,总氨基酸含量为10.71%,脂
期刊
摘要运用《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与管理规范》评估方法,对贵州省退耕林分定位监测数据及工程森林资源进行分析,并对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资、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进行了物质量及价值量评估。结果表明: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631.1亿元/a,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
期刊
摘要通过对柔化空间这一概念的阐述,重点探讨了商业建筑柔化空间的形态特征及其功能作用,把该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作为研究的重点,在设计中融入更多的关怀,以创造人性、舒适、实用的商业建筑柔化空间。  关键词商业建筑;柔化空间;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S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4-08237-04  Study on the Humanistic Design of Soft
期刊
摘要分析了磐安县休闲农业旅游的交通区位、自然生态、农业资源优势,总结了农业生产布局特点,提出磐安县休闲农业“一心二核三轴四片”的空间结构规划布局,形成休闲农业产品体系,以期推动磐安休闲农业旅游快速发展。  关键词休闲农业;旅游;体系;总体规划;磐安县  中图分类号S1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4-08248-02  The Construction of a Sy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大黄(Rheum officinale)和公丁香(Flos caryophylli)对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及其生物膜(Biofilm)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大黄和公丁香对哈氏弧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大黄和公丁香对哈氏弧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中图分类号S94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
期刊
摘要介绍了石蒜在落叶人工林(杨树林和马褂木林)下的引种及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地选择及整地、栽植季节、种球准备、栽植、管理等方面内容,并从中总结出引种栽培石蒜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以期为落叶人工林下石蒜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石蒜;落叶人工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4-08221-02  Technique for Introduc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刚毛柽柳水通道蛋白ThPIP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活性分析。[方法]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到刚毛柽柳ThPIP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241 bp启动子序列,并通过PLACE和PlantCARE预测启动子序列中所包含的主要顺式作用元件。将该启动子替换pCAMBIA1301上的35S启动子,构建融合表达基因proThPIP∷GUS,通过基因枪瞬时转化烟草,并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结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杀虫剂对松墨天牛延伸因子2(MaEF2)的影响,为深入研究MaEF2的功能、利用延伸因子基因靶标有效防治松墨天牛提供参考。[方法]从松墨天牛文库中分离得到EF2cDNA序列,利用RTqPCR技术测定了11种杀虫剂胁迫后MaEF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得到的MaEF2基因的部分序列,长度为1 184 bp,编码287个氨基酸;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枫毒蛾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方法研究了枫毒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了防治对策。[结果]枫毒蛾在南京1年发生3代,幼虫取食枫香树叶,幼虫共6龄,活泼,喜光,但不群聚生活,蛹为裸蛹,分布在地表1~2 m的树叶背面,成虫趋光性较强,羽化期分别在6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中下旬。[结论]为枫毒蛾的防控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枫毒蛾;生物学;防治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