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穿插举例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mi8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政治课教学中,围绕教材中心内容,适当拓宽知识,开阔视野,适时穿插一些事例,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既能使课堂中充满生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的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穿插教学是否搞得巧妙灵活,便是教学艺术的展现。
  一、定量渗透,适当扩展
  穿插的内容一定要与本节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围绕教学目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课外材料,或渗透历史知识,或穿插现实生活内容,或补充科普知识,面向社会、面向时代、面向生活,在内容上可以多方位,多侧面;在数量上要适当,不能喧宾夺主;在质量上要精彩切贴,不能脱离教材。
  如讲到“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政权问题”时,我穿插了一段历史故事:1949年,蒋介石下野。途经杭州时,为尽地主之谊,浙江省主席陈仪借西湖楼外楼饭店设宴。席间,陈仪见蒋介石心情不好,便进言道:“委座,凡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蒋介石听后,大怒,掷筷拂袖而去。
  陈仪也因此招致祸灾,于1950年在台湾被蒋介石所杀。穿插这段历史故事,既说明政权的重要性,又使学生认清了蒋介石的反动本质。通过渗透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观点。
  穿插教学不等于举例。举例是以具体事例说明某一观点或原理,而穿插教学是拓宽知识面,培养能力,提高觉悟,根据教学内容发展的需要而决定取舍,有较大的灵活性。如讲“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这一知识点,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把握好各种“运动”。
  此时,可以穿插创立了“泛系理论”的吴学谋编的一首“动字歌”:“人生在于悟动,生命在于运动,机缘在于活动,创业在于行动,开发在于优动,改革在于巧动,致富在于勤动,衰败在于懒动,创新在于主动,挨打在于被动,灾祸在于盲动,罪过在于乱动,离心在于私动,无为在于不动。”这一穿插,不仅加深了对运动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达到提高觉悟,培养能力的效果。
  二、点拨到位,恰到好处
  在穿插例子教学中要学会“点拨”功夫。“点”,就是点中要害:“拨”,就是拨开疑惑。言简意赅,分辨清晰,所用时间不多,但效果甚佳。例如,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斗争时,阶级矛盾只能用“缓和”一词,不能用“调和”一词。“缓和”是指程度,“调和”是指性质,两者意义不同,“点”得清楚,就不会误用。
  又如,“辩证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两概念,要点明哪一个是中心词,哪一个是修饰词;要明白若是词序颠倒了,意义就完全不同。
  中国古代有许多包含哲理的寓言故事,在教学中若能适当穿插,就会使学生加深对原理的理解,获得新的认识。如讲对立统一关系时,穿插“暴君与床”的故事:“暴君在哲人面前夸口,说他对任何人拥有生杀大权。哲人却说:”陛下虽拥有生杀大权,但夜里也只能睡一张床。‘暴君听后十分生气,便命人造了一张天下最大的床,让哲人看。哲人说:“陛下的床愈大,陛下显得愈渺小”哲人用大与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穿了暴君的愚蠢。这种穿插既深刻地阐明了原理,又有新鲜感,恰到好处。
  三、巧妙捎带,水到渠成
  穿插教学在思想教育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把思想教育融合于教材内容中,既不会牵强附会,又不会生硬死板,会达到融情于理、水到渠成的功效。如讲“联系”观点时,有人总是用“名牌”来显示“身份”。
  在教学中不妨让学生思考:“名牌”与“身份”是不是客观的联系?社会上有些人好像没有名牌服装穿在身上,身份地位就掉价一样,名牌似乎成为人们追求的对象。然而,穿名牌鞋的人,不一定就走正道,带名牌手表的人,不一定就爱惜时间。如果名牌可以显示身份,那么这身份也是虚假的身份。一个爱惜时间的人,即使没有手表也能争取时间。这段巧妙的穿插捎带,说明了“名牌与身份”之间不是真实的、客观的联系,既讲清了道理,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喜鹊报喜,乌鸦报丧。”这句谚语在课文中被作为主观臆测的联系的例子。教师可以穿插讲:“‘喜鹊兆喜,乌鸦示凶’也是有根据的。喜鹊恶湿,晴则噪,鹊鸣是晴天征兆,古时省亲访友一般选择晴天,故‘鹊鸣兆人至’的观念产生。
  乌鸦是杂食性鸟类,嗜好吞食腐臭动物,它与尸体有此种缘分,就形成了‘鸦鸣兆人亡’的观念。可见,这些观念正是物质决定意识的表现。可是,后来把这种主吉主凶的预兆与信仰结合,鹊鸦就具有对福祸的神秘感应能力,这就成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联系了”。由此穿插一说,既道出了民间俗语的来龙去脉,又深入理解了基本原理,学生更能信服,同时也增加了一些科普知识。
  穿插教学的运用在于恰到好处。穿插中切忌随意性,信口开河,离题“散讲”。一定要紧扣教材,围绕中心,事先有选择,事后有回顾,有明确的目的。穿插内容要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注意科学性、整体性、思想性、准确性。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五中学)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时代呼唤具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提倡自主发展教学法,是培养富于创造性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所谓自主发展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享受自由、民主、平等、关爱与发展的权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自主发展意识、掌握自主发展方法与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几年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学习、探究,下面谈谈我是如何
期刊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的提出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针对新教材识字量大,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尽早阅读的特点,我们总结了一线教师的识字教学经验,进行低年级开放式识字教学研究,提出识字教学应以生为本,以社会生活为源头活水,把握识字规律,拓展识字途径,构建开放式识字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精神,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
期刊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限。”对于学生来说,作业不仅仅是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手段,是进行学习实践的经历,是提高能力、提升素养的途径,更是学习的延伸活动。绝大部分教师对阅读课文的讲授都非常重视,但是对于拟授阅读课文的预习有所忽略。  不但影响了阅读课文的教学效果,而且限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那么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学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本文就新课教材中阅读课文的预习方法进行
期刊
新课程强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自主学习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如何把握好“度”,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度”的控制是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难题,也是提高中学历史自主学习效果的关键。  一、加大“力度”是开展自主学习的保证  在现阶段中学历史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的学校为数不多。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课的开头,学生的思维不受前摄抑制的作用,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但也正是上课初始时,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最为分散的时候。因此,教师利用这一规律巧设情境,设计一个好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使“课伊始趣亦生”是尤为重要的。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在接触新课时,就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主动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去。笔者在多年
期刊
新课程改革推进以来,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一、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
期刊
在前面几次进行的联考中,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乃至全年级大部分班级在默写题上失分都十分严重。从前不久的联考卷来看,我任教的两个班的本小题平均分分别是3.18和3.23,而这个题的满分是5分。如此严重的失分现象令人担忧。查阅学生答题卡发现,不少学生的卷面一片空白,根本写不出来;有的学生写出来了,却不准确,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颠倒语序,张冠李戴等问题。这其中,又以写别字、错字问题最为严重。  通过调查分
期刊
物理图像能形象且直观的描述物理规律,要求学生能从图形中提取信息后推理、分析来解决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且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下面就电磁感性中的图像问题讨论以下应用。  注意事项:1、定性或定量地表示出所研究问题的函数关系  2、在图象中E、I、B等物理量的方向是通过正负值来反映  3、画图象时要注意横、纵坐标的单位长度定义或表达  一、反映感应电流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例1如图1—1,一
期刊
差量法是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解题方法。我们甚至把“差量”看成是化学方程式中的一种特殊产物。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  一般说来,化学反应前后凡有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密度差、压强差等差量都可用差量法求解。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
期刊
我曾教过一个三年级班级的数学课。某日突发奇想,出了一道怪题让学生做,想了解学生眼中的应用题到底是怎样一个怪兽。题目是这样的:“校园里有72只羊,38头牛,这个学校的校长几岁了?”  这显然是一道无法解答的怪题目。可出乎意料的是,在我期待的目光注视下,学生稍作迟疑后,就纷纷举手作答,列式解答主要是两种:“72+38=110(岁)”或“72-38=34(岁)。”在我的追问下,部分学生否定了“72+38
期刊